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空軍76歲院士3次進藏研究飛行員高原作訓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1日 13: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清晨出拉薩,沿雅魯藏布江一路西行,很快便來到駐藏空軍日喀則場站。

  此地海拔3784米,比拉薩略高,但高原反應似乎更強烈些。正是在這裡,記者與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高原科研試驗隊不期而遇。

  記者感慨: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這是一支充滿科學態度和獻身精神的隊伍,37名隊員中,有9名博士和15名碩士,其中還包括4名女性。隊長是53歲的研究所所長羅永昌,2011年11月16日,他帶隊從北京出發,至今已經在高原堅守了兩個多月。

  説起此行使命,羅永昌坦言:軍事科研要永遠盯著戰場,以提高部隊戰鬥力為目標;要永遠立足基層,以解決部隊作戰需求為方向。

  近年來,成都軍區空軍著眼于使命任務,加大高原駐訓和飛行訓練的力度,在取得多項新突破的同時,也遇到一些新問題。羅永昌説,課題從部隊中來,成果到保障中去,始終是我們的基本理念。這次上高原,就是要實地研究解決飛行人員高原作戰訓練身心健康和飛行安全等重大現實問題,探索高原軍事航空醫學新領域,探索科技人才培養新途徑,探索為基層衛生建設服務幫帶新模式。

  對於這些高學歷人才,高原缺氧是折磨,高原陽光是歷練。研究員韓學平説,我們之所以選擇在冬季進藏,就是要在最惡劣最艱苦的環境中,取得最真實最典型的數據。

  試驗隊的名單裏開始沒有心理學碩士陳勇勝。他聽説後,兩次找所領導請戰,特別強調:“我是研究心理認知的,高原環境對腦認知功能的影響首當其衝,我不去怎麼行!”座談會上,他向我們展示了“飛行員腦功能保持訓練裝置”,高興地説,這項研究已通過測試。

  曹徵濤博士的研究課題是飛行員睡眠監測。他建立的平臺實現了檢測設備數字化、數據採集網絡化、動態分析智慧化。介紹這項成果時,他不停地揮動著手臂,用以強化他的觀點,還熱情邀請記者躺到他特製的信息化床墊上,親身體驗。

  試驗隊還有一名非現役文職人員,名叫王全,也是碩士,專門負責飛行員體能訓練。他説:“我在地方工作多年,來到部隊時間雖然不長,卻深切感受到軍人的責任和力量,也體悟到這個集體的光榮與夢想。我喜歡這個集體,願意為飛行員做更多工作。”

  為了這個課題,説不清有多少人在嘔心瀝血。空軍76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夢孫,先後3次進藏。可惜,我們到達時,俞院士剛剛下山。

  高學歷隊伍,高海拔奮鬥,高科技成果。駐藏空軍某指揮所司令員蔡自華是飛行員出身,他説,高原缺氧,但飛行員不能因此放棄體能訓練,有了這項成果,飛行員就能保持飛行耐力和抗荷能力,有效提高戰鬥力。

  除夕上午,試驗隊為4名剛剛被批准為中共預備黨員的同志舉行入黨儀式,其他黨員也都重溫了入黨誓詞。同時,研究所政治部為每名隊員攝製的家人寄語視頻也一一播出,令人動容。

  羅永昌記得,出發前,86歲高齡的父親被查出患有癌症,他含淚把父親送進空軍總醫院後,毅然帶隊上了高原。這期間,父親兩次病危搶救,他都沒有回去,全靠研究所政委謝光林幫忙張羅。父親在視頻裏説:“我可能等不到你回來了,但是你幹事情重要,見不到也值了!”

  (據解放軍報日喀則1月25日電 孫曉青 劉興安 李國文)

熱詞:

  • 飛行員
  • 作戰需求
  • 空軍總醫院
  • 研究心理
  • 高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