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中美步入“競合”新階段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8日 16: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5月9日-10日,中美第三次戰略與經濟對話將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對話前夕,被提名為美國新任駐華大使的駱家輝對中國的投資環境、投資壁壘提出了嚴厲批評,並被媒體戲稱為是上任前的“殺熟”之舉。

  很顯然,在繼中美第一次戰略對話正式搭建了“表演舞臺”、第二次戰略對話正式搭建了“演奏曲目”之後,面對中美第三次戰略對話,各國媒體似乎更關注雙方如何憑藉功力“過招”現存的種種矛盾與分歧。

  不容置疑的是,2009年正式成型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發展至今,雙方除積澱了大量對話成果之外,也到了一個雙方必須直面分歧的“矛盾多發期”階段。具體來説,三次戰略對話所延續或新增的種種分歧——諸如匯率、投資環境、金融體系、軍事安全等問題,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有一個共識,都需要在雙方對話中加以解決。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應如何看待這些被稱之為“劍拔弩張”式的矛盾與分歧?

  如果把戰略對話中的“矛盾”看作是涉及雙方核心利益的話,類似“矛盾”議題雙方彼此已達成一些默契。基於兩國關係大局的認識,類似“矛盾”雙方都已無意觸犯,甚至這些“矛盾”早就轉化成為雙方的“大共識”。中美對話中剩下的所謂“分歧”,顯然都是雙方深度合作中的新摩擦,但這些基本不會影響中美關係全局。

  回頭來看,匯率問題依然是第二次戰略對話“遺留”下來的老話題。經過1年多的磨合,雙方的立場都很清楚,實質上已經有了“共同見解”。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基於自身經濟發展考慮,逐步掌握了主動權,沿著自己的主權軌道“有節奏”地升值,展示了一個新興發展中大國的自信。同樣,美國最新批評的中國投資環境問題,顯然不是中國“有意”為難美國公司,這些都是兩國經濟實力變化的結果。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正處於一個轉折期,處於“産業升級”階段,已不再是改革開放初期通過諸多優惠“吸引外資”的投資時期,中美企業在中國乃至全球正面臨從“互補性依存”到“競爭性合作”的角色轉變,美國顯然“明顯感受”到了兩國高科技領域競爭上的壓力,這是兩國經濟實力變化的必然結果,而不是國家所謂設置政策壁壘的原因。

  從中美關係新定位——“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背景來看,中美第三次戰略與經濟對話是在“大共識”的前提下進行的。這也就意味著,任何阻礙兩國關係發展的種種分歧,不過是兩國“主動合作、更加對等”夥伴關係發展中的摩擦,都需要雙方在逐步適應實力變化下的“新角色”中加以理解與認可。

  中美關係發展的歷程表明,解決問題、分歧和差異,遠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這個平臺,無疑承擔了讓彼此更趨於“接納、認可、信任”對方的具體使命。

  (《廣州日報》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A6:要聞評論)

熱詞:

  • 分歧
  • 新角色
  • 競合
  • 戰略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