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瓦良格號航母除船殼以外 內部設施全是中國貨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6日 13: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科技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料圖:瓦良格號航母改裝接近尾聲

  近日有媒體報道,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瓦良格”號改裝工程即將完工,航母的涂裝已經換成了中國海軍艦艇標準的灰色,意味著目前停泊在大連港的“瓦良格”號即將可以下水試航。據外媒推測,“瓦良格”號有可能于八一下水為建軍節獻禮。

  除了一個殼,裏面全是中國貨

  事實上,中國從烏克蘭購入“瓦良格”號航母時,它只是一艘帶有厚重裝甲的大型船殼,既沒有引擎,也沒有電力設施或推進器。最終,中方曆盡艱辛將這個大型船殼從黑海海岸拖到了大連港,進行全面整修改裝。

  “瓦良格”號到達大連後,少數熱情軍迷通過爬墻等手段拍攝了“瓦良格”號的許多照片,極少數軍迷甚至還設法進入停泊現場拍照。此時的“瓦良格”號只是一個銹跡斑斑的鋼鐵空殼:所有電子系統均已拆除或者破壞,完全沒有動力,連大軸都被切斷,舵被拆。

  如今,據外媒猜測:“中國已經百分之百完成‘瓦良格’號航母的內部修復與翻新……改造翻新項目包括鍋爐、電力設施、電子系統、引擎、導航系統,以及所有艦員生活艙和工作艙等。”而據熱心網友觀察,“瓦良格”號航母的船體和甲板也進行了整修改造。

  一名大連地方軍工廠匿名人士稱:“復原‘瓦良格’號航母是一項規模浩大的工程,事實上,其複雜程度完全無異於建造一艘嶄新的航母。”

  近防能力出色,不是單純訓練艦

  雖然“瓦良格”號依然“猶抱琵琶半遮面”,各項數據都還沒有披露,但我們依然可以以前蘇聯的原始設計數據作為參考。

  “瓦良格”號是一艘大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外形高大威武,是典型的蘇式艦艇風格。據前蘇聯設計數據透露,原有設計除艦載機外,還配有強大的反艦、防空、反潛武器。以4台蒸汽輪機與4台蒸汽式鍋爐為動力,4軸4槳雙舵推進。艦首使用滑躍式起飛甲板,艦艇中部設有4道飛機降落阻攔索及1道應急阻攔網。艦橋島式建築位於飛行甲板右側,前後各有一台甲板/機庫升降機。

  據了解,其艦長304米、水線281米;艦寬70.5米、吃水10.5米;飛行甲板:長300米、寬70米;機庫:長152米、寬26米、高7.2米;排水量:55000噸(標準)、59000噸(滿載);航速:30節;續航力:8000海裏/18節,海上自持能力15天;艦員:2100+500(航空人員);艦載飛機50余架:蘇-33型艦載戰鬥機26架,卡-27“蝸牛”型反潛直升機20架,卡-31型預警直升機4架。

  據路透社日前報道,中國首艘航母“瓦良格”號將主要被用於訓練飛行員和船員。不過,從最近的圖片來看,“瓦良格”號在左右兩舷各裝有2套FL-3000N和2套730近防炮,共4套FL-3000N和4套730近防炮。這些武器系統的安裝,將提供充分的近程防空火力,這將使“瓦良格”號成為世界上近防能力最強的水面戰鬥艦艇之一。

  台灣《中國時報》援引臺軍退役將領的分析稱,大陸首艘航母裝配先進近程防空火力和相控陣雷達,作為單純訓練艦實無必要,可見有實戰考慮。

  網友記錄下的“瓦良格”改裝進程

  雖然被視為我軍高度機密,但停泊在船塢的“瓦良格”號並不嚴加設防。晴朗的日子裏,在大連很多高層建築上都能看到這個龐然大物。於是,熱衷軍事的網友,記錄下了其改裝過程:

  2002年3月3日,曆盡艱險的“瓦良格”號航母終於抵達大連;

  2009年5月底,前蘇聯海軍航空兵徽章開始拆除,舷側的俄文艦名“瓦良格”也被鏟去;

  2009年10月,相控陣雷達安裝基座出現在艦島上;

  2010年5月30日,汽輪機組鍋爐點火吹管;

  2010年9月,滑躍甲板前端和飛行甲板尾部,人員防墜網支架安裝完畢;

  2010年10月,左舷中部和尾部的近防武器平臺,安裝艦載干擾彈火箭發射炮;

  2010年12月24日,製冷機和動力艙蒸汽發電機組啟動運轉成功,低頻段雷達信號干擾機安裝完畢;

  2011年2月,瓦良格號艦島一前一後安裝了兩座364雷達,艦島側面安裝了多套電子戰系統天線;

  2011年5月11日,瓦良格號艦島後方相控陣雷達安裝完畢;

  2011年7月3日,“88”大型輔助船現身大連,停靠在“瓦良格”邊上,網友熱情地將88號稱為中國航母“保姆艦”。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國力的提升,沿海島嶼被周邊國家無情的蠶食,美國航母多次到我國周邊水域逞威、推波助瀾,媒體關於航空母艦的熱炒,人們對航母的關注日益升溫。請看科技日報特稿——

  航空母艦的盛與衰

  航母在二戰中出盡風頭

  航空母艦,説白了就是一個海上活動的飛機庫和飛機場。自1912—1922年美國通過改裝運煤船,世界上出現了第一艘航空母艦以來,作為一種以艦載航空兵為主要突擊力量的新艦種,人們看到它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遠離軍事基地在世界各大洋中無拘無束地游來游去,哪需要空中支援,哪需要空中打擊,它就可以開到哪去。航空母艦在爭奪制海、制空權鬥爭中顯現出的空中優勢,如影隨行般的陪同著水面艦艇、遠征軍,引起了美、英、法、日等世界強國的關注和重視。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2年6月初,日本海軍妄想以偷襲珍珠港的模式,以8艘航空母艦為骨幹,包括700余架艦載機,200余艘各式艦艇在內組成的龐大艦隊,遠距奔襲,企圖出其不意的向美軍佔領的中途島發動大規模進攻。豈知,美軍早已得悉日軍進攻的情報,將計就計,以中途島為依託,以5艘航母為支撐,組成了伏擊艦隊,伺機對日決戰。這是世界上以航母戰鬥群為主體的兩軍第一次大決戰,史稱“中途島大海戰”。由於日本的戰略企圖提早暴露,最終以日本損失4艘航母及4艘其他艦隻,被毀飛機332架,死亡2000多人的失敗而告終。此後,太平洋戰區形勢逆轉直下,美國由戰略防守轉為戰略進攻。

  中途島戰役,使人們對航母戰鬥群在實戰中的作用和價值,有了更具體、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此役突出地顯現了航母艦隊遠洋奔襲和遠洋作戰的優勢,但也暴露出航母結構本身和作戰編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美國作為當事國,體會最為真切、具體,所以此役之後,美國憑藉自身強大的科技經濟實力,在航母的設計理念、總體佈局和作戰運用等各個方面,都做了徹底的改變,使航母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憑藉全新的龐大的航母艦隊在對日作戰中出盡了風頭,逞盡了威風。

  面對核威脅陷入衰敗

  航母的最大戰鬥優勢來源於它的艦載機群和龐大的艦載燃料庫、彈藥庫。同時,一旦受到攻擊,它最怕的也是怕命中艦體引燃或引爆它的燃料庫、彈藥庫。隨著現代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不但航母本身越造越堅固、越造生存力越強,而且在建造和運用航母中對防潛、防空和自衛都做到了無微不至。航母出航,通常都有一個龐大的艦隊伴隨而行,形成一個強大的空中、水面和水下作戰力量高度聯合的立體防衛體系。打航母是作戰體系對體系的博弈和對抗,不是單件兵器之間的搏殺和打鬥。所以,要接近航母、要打航母,對於一般中小國力、國防力量不甚強大的國家,談何容易。時至今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組建航母艦隊主要的目標是對付和干涉那些防衛力量不強、又不聽擺布的第三世界中小國家。

  二戰後,世界進入了兩霸爭奪的冷戰時期,民族解放運動的烽火如火如荼,在亞、非、拉美世界各地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美國強大的航母艦隊更顯現出“消防隊”和“世界警察”的優勢。哪形勢緊張、哪有動亂、有麻煩,美國總統就會把航母派到那裏去。構建和養護航母艦隊,代價十分高昂,但作為美國國家意志的象徵和重要對外政策工具,美國一直豢養著十幾個龐大的航母艦隊。

  冷戰期間,美國航母艦隊成了威脅前蘇聯擴展全球戰略利益的重大障礙,反航母作戰,遂成了前蘇聯海軍武器裝備發展的重要方向。導彈核武器出現以後,可以用較為低廉的代價,構築各種遠距投送的打航母的戰術核兵器。按照這一思路,前蘇聯組成了以岸基防空、反艦為依託,以核潛艇和核魚雷、核導彈(三核)為拳頭的海上聯合艦隊,岸海結合,構成了核時代特有的蘇美之間海上“不對稱”的恐怖均勢。航母在核威脅面前,陷入了衰敗的困境。

  中國不能沒有航母

  冷戰結束以後,航母戰鬥群在推行美國全球戰略中扮演著急先鋒的角色,伊拉克戰爭使它出盡了風頭,逞足了威風。進入20世紀90年代,美國軍事威脅的矛頭開始轉向了分化、圍堵和遏制中國的方向。1995—1996年,臺海危機期間美國航母艦隊開進台灣海峽附近,為台獨撐腰打氣,給廣大中國民眾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和傷痛。如何打航母,遂成了中華民族同仇敵愾的共同使命。

  20世紀後期,新技術革命催生了一批精確制導打擊兵器,天地一體化戰場信息感知系統,數字化指揮、通信、控制、計算機、情報、偵察和監視等綜合電子化作戰指揮體系(簡稱C4ISR系統),為現代戰爭一體化作戰創造了條件,也為打航母作戰,提供了多種選擇。在這些方面,通過“863”計劃的實施,我們都已有了基礎。

  十幾年來,隨著我國國力的提升,國防投入的不斷加大,那些在國防戰線上孜孜不倦奮鬥不息的官兵和學子們,磨劍不息,成果不斷。君不見,60週年國慶大閱兵的壯觀場景,當強大的軍隊方陣駕馭著滾滾鐵流駛過天安門廣場的時候,各種打航母的利器盡顯其中。

  外媒眼尖,他們最大的關注點是什麼呢?就是我國最新式的固體中程彈道導彈DF-21C,從外形和佈局分析,他們推測它的孿生兄弟就是用於打航母的利器DF-21D。正如看過國慶閱兵的國際媒體所評價的那樣,用彈道導彈打航母是一個劃時代的創舉,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甚至形容它是“顛覆海戰規則的武器”。整個西太平洋海域第一島鏈以東,包括美國遠東5大軍事基地,盡在中國導彈有效火力覆蓋範圍之內。存在就是威懾,威懾是傳遞戰略意圖和宣示國家意志的最好表現形式。若有人再想在我們的家門口逞威風的話,我想不會不有所顧忌吧!面對我強大的以岸基為依託的反艦、防空防禦體系,航母艦隊進入黃海水域,縱有天大的本事也猶如“甕中之鱉”。

  朝鮮半島是個火藥桶,不時地會傳來一些偶發事件讓你倉促應對。以天安艦事件、延坪島炮擊事件為發端,美韓日接連在黃海海域、東海海域開展大規模演習,“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美韓日三方狼狽為奸,韓、日狐假虎威,各懷鬼胎,在中國的家門口聯合搞起了武力訛詐。美國華盛頓號航母不顧中國的善意勸阻和多次警告,也要一意來黃海招搖。按部分中國網民的説法,航母來黃海首先是反對,如果硬要來的話,不妨也“歡迎”。“壞事可以變好事”,不無道理。我國打航母的作戰體系建軍成果如何,急需有個“真人實景”的陪練機會,何不以航母為題材,對新的作戰體系多來幾次“聯調、聯試、聯訓”,反正有人願意免費提供“午餐”,不吃白不吃。事物的發展,往往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一旦有人認為中國的“禮讓”是軟弱可欺,一意孤行,出了格而又警告無效,嚴重危及到我國的核心利益,不妨也可按當年金門炮戰的模式,先拿“狐狸”祭刀“敲山震虎”,再視情況後行。

  從航母發展的簡要歷程中不難看出,航母同其他所有兵器一樣,有明顯的優勢,也有美中不足、興衰起伏。但它的最大優勢是航程、續航力、海上滯留時間,以及強大的艦載航空兵火力突擊能力,在遠離補給基地實施遠距奔襲和遠洋作戰時,這是任何其他兵器都無法比擬的。其次,在全球一體的世界經貿體系中,它是保障國際航道安全、國際交往順暢、國家利益延伸、傳達國家友好意圖、救災搶險的最佳載體。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國際交往頻繁,社會經濟發展同國際經貿的關聯度越來越緊密,要做“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不能沒有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作為現代科技的結晶,不僅是巡弋于深海大洋的戰略武器、國家力量的體現和象徵,同時也是推動和牽引國民經濟發展模式轉型,提升製造業産業鏈由底端向高端升級的重要載體和手段。

  進入21世紀通過近10年的發展,我國已具備了建造航母的科技經濟實力。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模式正處在一個結構轉型和社會變革的偉大轉折時期,新型現代化的高端産業鏈急待構建,客觀形勢需有一批大型高科技系統工程領率和拉動,以使我國由“製造業”大國轉變為創新型強國。航空母艦製造業的行業關聯度很大,産業鏈覆蓋範圍很廣,多居高端,堪當此任。所以,伴隨著我國第一批航空母艦的誕生,一個強大的創新型的中國必將會像早晨初升的太陽一樣,在東方的地平線上冉冉升起。(張健志)

責任編輯:張砥

熱詞:

  • 瓦良格
  • 航母戰鬥群
  • 航母艦隊
  • 中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