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法媒揭秘法國陷利比亞持久戰“泥潭”緣由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3日 10: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這是利比亞國家電視臺5月11日播出的利領導人卡扎菲會見東部地區部落首領的視頻截圖。新華社/路透【資料圖】

  法國《新觀察家》雜誌日前發表一篇題為《一場法國戰爭的失敗之處》的文章。在對利比亞政府軍事打擊數月之後,該文深入剖析了法國“陷入持久戰泥潭”的原因。

  文章指出,因前外長“度假醜聞”及“對阿拉伯世界變局反應遲緩”,法國總統薩科齊受到國內強烈批評,他希望將此次軍事行動變成“榮譽的通行證”。但面對這樣一個“武器落後、人口僅為法國十分之一的國家”,法國顯得無能為力,陷入了“泥潭”。

  戰前換目標

  該文章透露,3月19日開始的聯軍對利比亞軍事打擊實際上與事先計劃南轅北轍。法國空軍原本接到的任務是摧毀利比亞防空系統以保證空中打擊機群的安全,但當天清晨法軍發現卡扎菲的裝甲部隊正快速向班加西推進。

  儘管法國情報部門在數星期前就開始收集情報,但得到的消息是卡扎菲的裝甲車隊需經2個月修復才能使用。一名軍官因此向該雜誌承認“低估了卡扎菲”。

  情報部門的失誤導致卡扎菲裝甲部隊的行動完全在法軍預料之外。為保住班加西,法國總參謀部不得不臨時請求總統府下令“將打擊目標鎖定在裝甲部隊,而不是防空系統”。

  反對派“無能”

  《新觀察家》説,與此同時,沒有人預料到利比亞反對派武裝如此低能。法國三軍總參謀長吉約將軍對利反對派軍事組織的評價為“可悲”二字。

  文章指出,反對派不僅作戰不力,而且膽小如鼠。一名法軍軍官略帶嘲諷地表示:“這些反對派士兵只要聽到任何反常的噪音,他們就馬上打電話給法國總統府或英國首相府求救,口口聲聲表示遭到數百輛裝甲車攻擊,並要求北約馬上介入。”

  英國人“變臉”

  除了錯誤的情報和“烽火戲諸侯”的反對派,作為空中打擊主要盟軍的英國也在法國背後“捅了一刀”。

  據報道,在空中打擊開始前夜,法國還堅信此次行動將由法英單獨領導,而不由北約插手。但在聯合國安理會通過1973號決議後第2天,當法國派出的指揮官到達英國時,卻被足足“晾”了幾個小時。本應受法國軍官指揮的英國軍官已全部前往美軍在歐洲的總指揮部。

  文章指出,一名法國官員透露稱,北約的“官僚體系給出的全是無頭無尾的軍事打擊計劃”;另一名官員表示,北約指揮官無能無力,因為幾乎沒有北約成員國願意加入此次軍事行動,這是法國和英國外交的重大失敗。

  美國“退二線”

  除了上述問題,北約“老大”美國的退出也讓軍事行動舉步維艱。美軍是世界上唯一擁有A10“坦克殺手”攻擊機的軍隊。但據一名法國官員稱,美國從開始就表示不會在利比亞長久用兵,“美國國會對這次行動非常抵觸,五角大樓不願意再開啟一場美國對阿拉伯人的戰爭”。

  美軍參與打擊10天即撤出出乎法國意料,為此法英不得不增加軍事力量。但《新觀察家》表示,美國仍然“在幕後主導行動”,提供了大量武器支持。

  文章表示,一系列的失誤和不利因素導致法國積極參與的此次戰爭一直未能像薩科齊所希望的那樣速戰速決。現在法國希望通過向利反對派提供武器,使其快速推進,引起的黎波裏內亂,迫使卡扎菲下臺。但前提仍然是“法國此次終於沒有誤判”。

責任編輯:張砥

熱詞:

  • 法國空軍
  • 泥潭
  • 利比亞
  • 卡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