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浙江省 >

浙江余杭三億回購衛生院現弊端 電費一月超一年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2日 03: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余杭運河鎮博陸衛生院被售予民間資本經營後,通過發展專科門診謀求生存,它是唯一一家未被回購的衛生院。本報記者 劉剛 攝

  核心提示

  10月下旬,杭州余杭的大手筆醫改引發關注。有媒體將其醫改路徑形容為“畫了一個圓圈”。

  7年前,余杭區政府將下屬所有鄉鎮衛生院,作價7584萬元拋售予民間資本經營;7年後,政府又以近3個億的價格悉數收回。

  當初拋售,是因為鄉鎮衛生院普遍虧損,員工吃大鍋飯,人浮於事,而有著工業産值500多億的地方政府又對其投入不足;如今收回,是因為衛生院民營化後,以藥養醫氾濫,民怨沸騰,且衛生部醫改要求:每個區縣必須要有公有的衛生院。

  採訪中,郭清教授表示,希望余杭醫改在走完這個圓圈後,當地政府能明白醫療衛生還有它的公共屬性,尤其是對於公民的預防保健,政府必須花錢,必須承擔這個責任。如此,這個圈才不白畫。

  余杭鄉鎮衛生院的回購行動自2008年12月開始,歷時21個月。

  至今年9月30日,最後兩家願意歸隊的衛生院與鎮政府簽下回購協議,至此一度放歸民營的28家鄉鎮衛生院,全部被收回。

  約半個月後,新華社發佈消息,認為余杭醫改7年路值得反思,而引起普遍關注。

  10月28日,余杭區“市民之家”大廈5樓,衛生局局長辦公室,局長黃國林掩上門,拒絕採訪,一邊説“該講的我都講過了,再沒什麼好説的”,一邊匆匆離去。

  浙江省衛生廳農衛處一位副處長很能理解黃國林的心情。他説,報道余杭醫改等於在揭別人的痛處。

  經濟強縣,衛生院普虧

  2001年余杭財政收入12億余元,投入衛生院90萬,半數以上衛生院虧損,成為將其拋售原因

  朱盛珍現在是黃湖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據她介紹,七年前拋售衛生院的那次改革,誘發因素是當年鄉鎮衛生院的大面積虧損。2002年時,余杭半數以上的區屬衛生院都處於虧損狀態。

  朱盛珍是1998年中專畢業後,來到黃湖鎮鄉鎮衛生院的。當時,院裏共有醫務人員19個,最高學歷就是中專,而大多數員工則轉自赤腳醫生。

  在朱盛珍記憶中,當時衛生院基本沒什麼醫療設備,只有一台顯微鏡,一台最普通的X光機,一台九導聯心電圖機,“這些設備還都是對口支援的大醫院更新後贈送的。”

  衛生院連年虧損,還在吃大鍋飯,普通醫務人員一個月900元上下,即使這點錢也會拖延,“經常這個月工資,要過上兩三個月才會發下來。”

  這不是黃湖鎮衛生院一家遇到的問題。

  徐步雲,余杭區衛生局局長,他在一份“衛生院改制績效評價”中中統計,余杭區共有29家鄉鎮衛生院。2000年,有11家出現虧損,到2002年15家虧損。余杭地域差異東西部明顯,西部山區鄉鎮衛生院虧損最為嚴重。

  在這篇文章中還顯示,當時余杭區財政用於衛生院房屋改造、設備購置等集體補助經費,每年90萬元。

  “股份制改革前,鄉鎮衛生院自負盈虧,每年就幾萬元的補助,用於職工的人頭費,勉強過日子。”原黃湖鎮衛生院院長沈增福回憶説。

  而余杭並不是沒錢投入衛生院,它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改革開放後,多次躋身全國百強縣。2001年,余杭財政收入為12.81億元。2003年,余杭區工業産值577億元,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區)第20位。

  “政府有錢並不意味著一定會投入公共衛生。”杭州師範大學副校長郭清説。

  郭清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專家技術指導組專家,從1986年開始,從事農村初級衛生保健研究。他認為,當時政府對公共衛生投入不足,是因為沒把基層衛生真正當作一項民生工程。

  “頂風”拋售衛生院

  杭州市衛生局反對衛生院民營化,擔心改制後其無法承擔公共衛生職能;余杭依舊將其“拋售”

  時任余杭區衛生局局長的徐步雲記得,衛生院股份制改革是在2001年。

  改制前,余杭曾派出官員到省外的宿遷和省內的溫州、蕭山等地學習考察。宿遷已于2000年將鄉鎮衛生院全部推向市場,並以價格取向為主,“誰出價高誰得”。 溫州醫改則推行衛生局內部持股。蕭山醫改,只把部分鄉鎮衛生院民營化。

  為避免出現宿遷醫改中的“屠夫辦醫院”現象,余杭醫改規定,衛生院只賣給衛生系統內的專業人士。

  “一方面想減輕包袱,另一方面也想盤活資源。”余杭衛生局長黃國林此前受訪時曾這樣解釋當初的改制動機。

  當時也有反對聲音。原黃湖鎮衛生院院長沈增福就是當初為數不多的公開反對者之一。

  “衛生局開會,我就好幾次公開質疑説,衛生院股份制肯定搞錯了。”當時29家衛生院,只有2家反對股份制改革,沈增福還曾寫信給浙江省衛生廳,表達不同意見。

  沈增福説,當時反對,主要有兩點考慮,“衛生院搞股份制將增加老百姓看病的經濟負擔”;“股份制改革少數人賺錢,大部分人降工資”。

  杭州市衛生局辦公室負責人告訴記者,余杭當時醫改,市衛生局也是反對的,因為當時就已考慮到改制後的民營衛生院是否還能承擔預防保健、慢性病管理、衛生監督等公共職能。

  這名負責人説,但由於衛生系統在行政上不是垂直管理,所以對區衛生局只有業務指導,而區衛生局人財物又由區政府解決,所以最終也無法阻止余杭區“拋售”衛生院。

  2001年,余杭醫改大幕開啟。

  據區衛生局的評估測算顯示,全區29家鄉鎮衛生院的核定總資産為8400萬元,負債3355萬元。最終,這些衛生院以總共7584萬元的作價,轉給系統內人士經營。

  這次溢價出售,使鄉鎮衛生院的資産實際升值了50%。除去職工身份置換、退休人員剝離和住房補助的費用,餘額由區、鎮兩級政府各自持有50%,並以此建立了農村衛生發展資金。

  為什麼富有的余杭要“拋售”衛生院?郭清説,因為當時的宏觀經濟背景就是要走市場經濟,並認為醫療衛生機構也要走市場經濟。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中發[2002]13號)就提出,要推進鄉鎮衛生院改革,對鄉鎮衛生院進行資源重組和改制,探索搞活衛生院的多種運行形式,建立起以公有制為主導、多種所有制形式共同發展的農村衛生服務網絡。

  郭清説,當時政府沒有意識到,基層醫療完全市場化後究竟會帶來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