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娛樂圖文 >

張藝謀反思從影路稱不想受商業裹挾 再不回歸老矣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03日 11: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張藝謀已過六十,開始回歸內心進行創作。

張藝謀已過六十,開始回歸內心進行創作。

2002年《英雄》開啟中國大片時代

2002年《英雄》開啟中國大片時代

張藝謀承認用小瀋陽完全是商業考慮。

張藝謀承認用小瀋陽完全是商業考慮。

《金陵十三釵》口碑兩極化,“二張”矛盾白熱化。

《金陵十三釵》口碑兩極化,“二張”矛盾白熱化。

  《英雄》開啟“大片時代”整十年

  不止一個行內人表示,只要是李安的電影一定會掏錢買票。《臥虎藏龍》之後,《理智與情感》、《綠巨人》、《斷背山》以及最新的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的電影可謂代表了誠意,也代表了質量。相比李安,張藝謀的美譽度則被之前其叫座卻不叫好的商業大片透支得差不多了。當“恢復單身”的張藝謀表示自己不想再被商業裹挾、欲安安靜靜拍幾部自己喜歡的題材時,不少影迷又開始相信要回歸內心的張藝謀了,其中不乏一些已經對“張式大片”失望透頂的影迷。曾為中國電影帶來莫大榮譽的張藝謀該重整河山,把透支了十年的口碑和名聲,一點點收回來。

  策劃徐暉 撰文:本報記者黃岸

  反思

  被商業裹挾,缺乏文化價值

  質疑聲:推卸責任,對自身審美趣味無反省

  與昔日兄弟張偉平分手後,張藝謀始終沒有就事件接受媒體採訪。近日,張藝謀在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首度開腔。採訪中,他以《三槍拍案驚奇》舉例,以“不想受商業裹挾”間接解釋了二張分手的原因。張藝謀表示,“本來沒打算拍這部戲,可製片公司想掙錢,用小瀋陽出演搞商業炒作,就拼湊了一個不成熟的劇本。這真是一個臨時抱佛腳的決定。這是我迄今為止最不滿意的作品,我感覺自己掉溝裏了,因為它缺乏文化價值,是商業裹挾的産物。”讓人猜測《三槍》就是崩壞二張感情的那顆子彈。

  對於老謀子難得的對於媒體如此“坦言”,公眾態度褒貶不一,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周星形容“令人高興”,而中國電影資料館副研究員則在微博上直言“仍然不喜歡張藝謀先生的坦言。”原因有三:“一、坦言得太晚,重起爐灶之際,洗白的動機多過檢討的目的;二,坦言得太‘乾淨',毫無歉意,都是別人錯;三,坦言得不徹底,對自身的電影理念、藝術修為和審美趣味毫無反省。反悔不是懺悔,別被他欺瞞過去。”

  著名編劇蘆葦早前在接受採訪時曾説過,當下中國電影已經步入“赤金時代”,滿眼望去儘是鈔票亂飛,票房為王。文化價值和文化追求已被拋棄到九霄雲外。而在採訪中被他點名為“老闆”的張藝謀現今面對中國影壇“唯票房論”的現狀也開始苦口婆心:“中國電影産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回歸到踏踏實實的人才培養和技術革新上來,‘票房至上'的短視,會扼殺電影的文化內涵!”

  “我不討厭商業電影,但害怕被商業裹挾。”“我現在希望有一個和諧的創作環境,儘量不受太多制約、干擾和裹挾,提煉自己所有的能量,安安靜靜、認認真真地拍幾部自己喜歡的題材。”從2002年《英雄》開始,張藝謀可説是開啟中國“大片時代”序幕的先行者,但他也是最受爭議的中國導演之一,在高票房的背後付出了口碑名聲齊齊下滑的代價。在接受了十年“商業大片”洗禮之後,如今的張藝謀坦言最渴望“回歸”。

  張藝謀透露出有意“回歸”之後獲得了不少輿論上的支持。有觀點認為,張藝謀就是中國電影的一個縮影,他的回歸將是中國影壇的一個拐點,代表著中國電影産業在經歷了種種大刀闊斧的浮躁高速發展之後是時候該做出調整了。

  回歸

  資本有了,年紀大了,該聽從內心了

  事實上,對張藝謀來説,藝術與商業的博弈似乎從未停止,他坦言在商業與藝術之間自己也曾迷茫拍過:“‘媚俗'還是‘崇高',是每位導演一生的難題。”

  過去十年,張藝謀選擇嘗試“做一些不一樣的東西”,認為“帶有強烈娛樂元素的電影才好看”,但事實證明,《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三槍拍案驚奇》等電影都沒讓觀眾覺得“好看”,反而為張藝謀帶來了不少罵聲。現在的他終於下定決心戒除浮躁的心態,重新組建起團隊踏實拍電影,思想轉變的原因也引人好奇。

  原因一:已擁有足夠資本

  儘管張偉平曾多次強調,新畫面從來都不干涉張藝謀的創作自由“我一不看劇本,二不看賬本”。但畢竟是生意人,對於自己投錢的東西,如果完全不理實在讓人難以想象。早前多有傳聞傳出張偉平與張藝謀在演員選擇上有分歧。而經過十多年的商業洗禮,如今的張藝謀也擁有傲人的資本,12年間片酬漲了60多倍,自身身價已非昔日所比。完全“不差錢”的張藝謀已不想當別人的嫁衣,有知情人士透露,他將以20億元籌劃“張藝謀文化産業基金”,款項用於張藝謀電影以及大型藝術作品的商業開發和市場運營,由張藝謀全權支配和規劃,有了強大的資金保障,張藝謀可説是想拍什麼就拍什麼了。

  原因二:年紀大了,欲回歸內心

  雖然在商業大片中間穿插了《千里走單騎》、《山楂樹之戀》等文藝片,但只能説,之前被惡炒的“商業巨制”已經讓張藝謀的美譽度急劇下降。有網友認為,張藝謀都五六十歲了,如果再“頭腦發熱”地拍一些爛片,估計連地位都不保,“走太遠了就拉不回來了。”“玩夠了也該收收心回到正軌了。”

  原因三:為了女兒?

  作為張藝謀的獨生女兒,張藝謀與愛女張末的感情之深人盡皆知。從美國紐約大學電影學院學成歸來之後,張末也成為張藝謀工作上的得力助手。《三槍拍案驚奇》、《山楂樹之戀》、《金陵十三釵》,張末越來越多地參與了父親的電影,因為英語的優勢,張末還擔任起父親的翻譯,並肩負起與外國演員溝通的重任。隨著女兒在工作上的地位越來越高,為她創造更大更自主的發揮空間,據悉也是張藝謀急於出來的原因之一。

  困境

  好劇本,好故事還是關鍵

  張藝謀表示,自己真正的夢想,“找個好劇本,有個好團隊,拍一部真正的佳作,過癮!”這也就意味著,張藝謀或許將自組團隊,重新為拍出他心中的好電影竭盡所能。不過,記者發現,雖然張藝謀有“鍋”,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仍有不少困境急需面對。

  1.劇本荒

  劇本似乎是張藝謀走上商業片之路之後的天敵,空洞浮誇的故事,一直是張藝謀商業電影最為人詬病的地方。張藝謀想要拍出好作品,劇本是關鍵,但這的確也是最大的困難。張藝謀也曾感慨,在中國電影快速發展的今天,劇本卻一直跟不上步伐,而他也是這一場“劇本荒”中的“受害者”。

  張藝謀多次在採訪中疾呼,今天的中國電影,劇本是一塊短板。“一些作家並不具備真誠的創作狀態,而是把它當工具、當賺錢的手段。結果是新手、老手、小混混都能當作家,魚龍混雜,劇本的産量高了,可質量糙了。”

  張藝謀還曾表示,現在許多好作家都被超前買斷,這也是造成他“無米下鍋”的原因之一。

  2.人才荒

  此外,好的人才也是張藝謀急需的。日前,張藝謀的御用音效師魏俊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大呼現今內地影壇技術人才的匱乏。魏俊華介紹,目前行業比較專業的動效錄音師在全世界不足30人。而曾為《東邪西毒》、《英雄本色》等電影做過動效的香港著名音效大師程小龍更是在微博上發佈徒弟招募信息,並稱,“動效漸漸失傳,因為沒有相關的學校教動效,行內水平也是參差不齊,僅是想在退休之前多帶幾個徒弟。”同樣引起多方關注。

  技術人才的斷層同樣引起張藝謀的關注,他認為,“明星效應”造成現在的孩子往往不願意學習技術:“浮躁的娛樂心態淹沒了電影嚴謹、細緻的專業性和技術革新的氛圍,報考表演的人數遠超攝影、攝像、數字合成等電影科技專業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熱詞:

  • 張藝謀
  • 反思
  • 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