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娛樂圖文 >

王剛砸“贗品”引爭議 專家稱三成都是珍品(圖)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0日 11: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王剛砸“贗品”。

  眾所週知,作為收視率頗高的收藏類電視節目,北京某電視臺的《天下收藏》更加注重藏品的真假鑒定。節目中,著名表演藝術家、主持人王剛有一把紫金錘,如果經在場專家鑒定持寶人的瓷器為假,在雙方簽署完畢協議後,他會揮起紫金錘將“贗品”砸碎。日前,首都博物館(簡稱首博)和“天下收藏”欄目組聯合舉辦了《“假”如這樣——真“假”藏品對比展》,從被砸掉的300多件“贗品”瓷器中選擇了30余件精品,同首博的館藏珍品對比展覽。而著名收藏家、中國收藏家協會玉器委員會主任姚政等反復觀看展覽後向光明日報“博雅典藏周”報料,稱該欄目“所砸掉的‘贗品'不少是真品,並且不乏珍品”。

  “護寶錘”還是“砸寶錘”

  那麼,王剛的紫金錘到底是“護寶錘”還是“砸寶錘”?如今的民間收藏,究竟是贗品橫行還是恰恰相反——無數珍寶因得不到認真對待而落得粉身碎骨的下場?同時,拋開被毀藝術品的真假不説,這種一錘下去置之於死地的做法是否合適?為此,記者赴京觀看展覽,採訪眾多專家、藏友,把各方説法一一呈現給讀者。

  有十幾年收藏經驗的北京藏友張遠芳,站在一件“當代倣品”——“乾隆款琺瑯彩開光山水紋雙象耳瓶”前連連嘆息:“你看這上面的藍釉料,得是當年進口的藍寶石,只有寶石釉才會發出這種光亮;這粉彩畫得多好,得是大師級畫家的手筆……贗品不可能用這麼昂貴的原料,有這麼精湛的工藝。當代人想做出這種水平的瓷器,那得好幾個大師通力合作才行。你做胎,他做釉,我畫粉彩……得費多大勁!”姚政也表示:“現在景德鎮國家級的大師,都做不出來這樣的瓷器。”而“乾隆款青花纏枝蓮紋賞瓶”的館藏品和倣品的對比展示,更讓許多觀眾覺得迷惑無比。一位藏家認真地研究了半天告訴記者,她覺得那件“假的”畫工更好,更像真的。“如果一定説它有缺陷,它瓶頸的蕉葉畫得是有點歪,底足比館藏的那件看著新一些——但有沒有可能‘館藏'是做舊的,這個才是真的呢?”而中國管理科學研究學術委員會文物鑒定專業委員會主任寧玉新則説:“古代工匠都是手工製作,所以藝術品比例上有些區別,甚至畫得稍微歪一點兒是正常現象,畫得筆直才叫奇怪。你看工藝:這是六色青花,當代人哪有這本事?你到景德鎮去招標全國最好的工匠,看有人做得出來不?中國現在能燒四色青花的藝術家都沒幾位。”一件件“贗品”看下來,寧玉新得出結論:“這裡的‘贗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真品,而且三成都是珍品。我敢為我的言論負法律責任。”

  被砸瓷器要“微痕鑒定”

  其實,無論是在電視節目還是展覽中,專家們都對那些贗品做出了評判的理由。但有民間藏家表示:這些評語之“簡單”和“粗暴”,令他們很難接受。如一款“康熙青花人物紋葫蘆瓶現代倣品”被斷定為“胎質疏鬆”——這是展覽中的贗品最常獲得的評價之一。“胎質疏鬆的瓷器會有很多開片。這個葫蘆瓶根本就沒開片,怎麼就疏鬆了呢?”寧玉新説;一件“定窯刻花卷草紋花口瓶”被評“造型臆造成分明顯”。“什麼叫臆造?你們沒有看見過的就叫臆造嗎?難道倣造者是傻瓜——沒有圖錄和館藏也倣?”鑒賞家張雲説;一件“乾隆款粉彩小膽瓶現代倣品”的評語是“描摹痕跡重,施彩俗艷,火爆。施釉過於厚膩”也遭到很多觀眾的“炮轟”:“‘艷俗'不正是那個時代的風格嗎?”“到底哪厚膩了?”“你説它描摹痕跡重,我還覺得它畫得挺生動呢,你看這小蝴蝶跟飛起來似的。”

  姚政表示,他們希望首博應該即刻撤展,以免繼續誤導觀眾。而《天下收藏》更應該立即停止“砸瓷”的行為。同時,對已經被砸的瓷器和碎片進行封存,進行科學儀器檢測。在必要的時候,他們甚至不排除採取訴訟的方式,將這些瓷片交到有司法鑒定資質的單位,進行“微痕鑒定”。 

熱詞:

  • 王剛
  • 天下收藏
  • 砸寶錘
  • 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