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娛樂圖文 >

專家預測2012中國電影票房超180億 揭秘背後危機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3日 15: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舉起手來》去年在農村的票房收入達到6000萬。中國社會巨大的城鄉差異,讓一部電影有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命運。

  中國電影家協會日前發佈《2012中國電影産業研究報告》,業界代表及學界專家從各自領域出發,共同為中國電影産業把脈問診。去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達130億,有專家預測今年該數據將突破180億,但一連串輝煌的數字背後,電影産業仍潛藏著種種危機。

  産業增速很快基礎很差

  《2012中國電影産業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2011年中國電影産業實現著“牛市增長”,總票房高達131.15億,觀眾人次在3.68億左右,全年新建影院803家,新增銀幕3030塊。這樣的成績在《報告》撰稿人之一劉軍看來非常值得肯定,“去年在美國、日本票房雙雙下降的情況下,中國實現了持續增長,並成為全球第三大電影市場。”

  與輝煌成績形成對比的是,中國電影産業在飛速發展中亂象叢生。電影票房專家、《報告》撰稿人之一劉嘉認為,電影産業存在著“增速很快,基礎很差”的問題,“不管是從製片、發行,還是從影院的建設,增長的速度都很快,但是我們很多基礎的東西都沒有,缺乏産業上下游各鏈條之間的平臺,要不也不會出現去年年底八大院線跟《金陵十三釵》製片方的博弈。我們缺乏協會、專業的團體來構建這種平臺。從題材、製作、發行、檔期各個環節,我們都缺乏一個完善的調節機制。”劉嘉認為市場也會因此出現拐點,“産業各方面的利益平衡有待調整,因此可能出現新的拐點,中國電影産業需要一個多方有利多方共贏的模式。”

  電影票價增速超過GDP

  對觀眾最關心也是一直備受質疑的票價問題,劉軍指出,“中國的票價去年達到了35塊錢左右,增長了10%,超過了GDP增速,所以説票價沒有下降而是增長了,這也跟大眾的呼聲有一定出入。”劉嘉則認為,這其中主要是3D電影和巨幕電影的推動。

  談到老生常談的票價問題,北京華星影院總經理陸遙認為,問題的實質不是票價高低,而是價格機制混亂,“影院的掛牌價是很高,但是水分也很多,觀眾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以低於掛牌價的價格買到票,比如會員卡、團購券、兌換券等,不誇張地説,看同一場次的100名觀眾中可能會出現100種票面價。”他認為這種高掛牌、低折扣的方式已經不是促銷,“而是一種欺騙”。

  此外,影院經營成本的不斷上漲,也是導致票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陸遙抱怨説,“現在的影院大多建在黃金商圈,房租成本越來越高,中國電影130億票房有相當一部分給房地産業做了貢獻了。在我們影院,60%以上的收入交了物管費、房租、水電費,在這樣的比例下,怎麼能夠做到一個適當票價?

  國産片盈利空間急劇下降

  回顧2011年,國産大片開始進入“不掙錢”的怪圈,劉嘉説,“去年的大片基本上沒有盈利的,不管開始怎麼宣傳,第一週可以過億的大片,第二週全部跳水,第三週全部退出市場。”反倒是中小成本影片嶄露頭角,《觀音山》、《孤島驚魂》、《失戀33天》都是經典案例。

  但是,進入2012年,國産電影的票房普遍下降,“從年初到現在國內共上映了約115部電影,其中國産片81部,數量佔絕對優勢,但票房收入僅佔總票房的38%到39%左右。國産電影的盈利能力下降很明顯,製片業不堪重負。”盛世影業老總高軍憂心忡忡,“就拿‘五一檔'來説,《匹夫》、《殺生》賠得很慘,《黃金大劫案》雖過億,但也沒賺到多少錢。所以很多製片方已經放慢了投資的步伐。製片是電影産業的源頭,如果説源頭出了問題這個産業肯定要出問題了,在兩三年之內一定會有一批製片企業倒閉。”

  未來隨著中美電影新政的推行,進口大片數量的增加無疑會進一步擠壓國産電影的盈利空間。中國電影資料館副館長饒曙光認為,鞏固國産影片的市場份額是當下中國電影産業發展的主要矛盾,“日本經過十多年才擺脫好萊塢帶來的打擊,我覺得這十多年對我們中國電影産業來説是不可承受的。”高軍則認為製片業的危機已經到了“關乎生存”的境地了,“中國電影市場在日益淪為好萊塢的票倉,就是這麼一個趨勢。”他呼籲政府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減少國産片的賦稅負擔,建立合理的檔期協調機制,為國産片開闢更多的生存空間。

  影院盲目投資重復建設

  中國電影市場已經進入“萬張銀幕”時代,銀幕數量在過去一年將近翻了一番,平均每天新增銀幕8.3塊,但與此同時,票房增速卻在放緩,觀眾人次的增速也沒有跟上銀幕數量的增加,“票房增幅之所以趕不上銀幕增幅,最直接原因就是重復建設、盲目投資。誰在為中國電影發展與影院發展的不等式買單?大部分都是盲目往裏衝的人。”陸遙認為,“銀幕數量增加不僅沒把票房這塊蛋糕做大,反而把蛋糕越分越薄,單塊銀幕的産值下降明顯。”他以重慶某商圈為例,“去年這一地段有5家影院,銀幕數是47塊,比2010年增加了52%,座位數增加47%,去年的票房是1.1億,單座位産值是1.9萬,比2010年的2.9萬下降了35%,這種逆向發展不等式是存在的。”

  “現在大家都往含金量最高的商圈擠,有很多影院開業不到一年就關門了,重慶特別明顯。”他建議國家應該對影院建設進行宏觀調控,“過去在北京,投資一塊銀幕補貼50萬,現在不給補了,除非是建在一些沒有影院的社區才可以拿到補貼,這種宏觀調控是應該的。”

  一部電影城鄉兩種命運

  “現在影片越來越多,影院越來越多,如果還是按原來的一窩蜂式的發行很多影片都是炮灰,必須細分市場。”劉嘉認為網絡發行和新媒體發行,對製片的刺激作用挺大,“去年網絡發行價格飆升非常快,這使投資人比較受鼓舞,覺得找到了電影多渠道風險的分攤。”但樂視影業總裁張昭卻認為網絡發行尚未成熟,“去年互聯網價格的暴漲純粹是公司商業運作的行為,根本不代表整個中國互聯網市場的成熟。”

  在電影發行過程中,宣傳推廣成本也在高速增長,張昭認為這恰恰是網絡大顯身手的時機,“推廣成本過高會造成大量的中小片進不了影院,互聯網的平臺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比如通過微電影,通過線上線下的互動,去了解觀眾,與觀眾建立溝通,這些對電影發行甚至創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會長耿西林指出,農村市場其實潛力巨大,“去年主流影院放映100多萬場,但農村放映了700多萬場。”他以電影《舉起手來》為例,“這部片子城市發行不怎麼樣,但是農民喜歡,已經演了30多萬場。去年農村放映這一塊,光我們發行的這部分總票房就有6000多萬,分給片方大概是4000萬多一點,所以現在也吸引一些片方,特別是有些片子在城裏不行,在農村反而很受歡迎,特別是戰爭片、動作片。”

熱詞:

  • 專家預測
  • 2012
  • 電影票房
  • 超18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