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娛樂圖文 >

演出産業發展靠什麼:觀眾,觀眾,還是觀眾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1日 10: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歲末年初,北京演出市場好消息頻傳:先是首都劇場聯盟在30家成員劇院推出了100元以下的低票價區域,參與的劇院既有國家大劇院這樣的國家級藝術殿堂,也有德雲社、繁星戲劇村這樣的民營演出場所;隨後,東城區也傳出將在今年和明年共投入8000萬元用於扶持戲劇製作、劇場建設等。

  近年來,為了推動作為文化産業重要門類之一的演出産業發展,各級政府部門出臺了很多扶持措施。分析如此之多的措施,可以發現,其中大多數都是針對藝術作品創作和劇場建設的,而如低價票這種直接針對觀眾的並不多見。事實上,筆者認為,無論是採用哪種手段,推出扶持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促進産業的發展,其效果和效率如何,應該也只能由對觀眾的影響來決定。因此,在各種扶持措施層出不窮的同時,人們還是很有必要關心和評估一下這些措施的效果到底如何。

  在房地産投資領域有一個著名的“金句”:地段,地段,還是地段。指的是不論用任何投資手段,決定投資收益的只有地段這一個因素。同樣的,筆者認為,可以將這個金句套用到對演出産業的扶持措施的效果評估中,即觀眾,觀眾,還是觀眾。也就是説,不論何種扶持措施,不論是針對演出製作方,還是針對劇院建設的,如果想有效果,都必須指向觀眾這個唯一要素,而要評價這些措施的效果,也必須以觀眾為唯一指標。

  比如説修建新劇場和改善舊劇場條件。劇場作為實現演出的場所,對於演出産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來,從一線大城市到省會城市,再到二三線城市,一股興建大劇院的浪潮一直在涌動。這股劇院建設的浪潮在某種程度上是還了我國在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欠債,也為演出産業未來的發展奠定了一定基礎。但是,如果以觀眾這個標準來衡量,卻會發現,這些劇場大都建設在遙遠的郊區,觀眾看演出並不方便。實際上,國外的很多劇院都歷史悠久,設備也很老舊,但是卻能為觀眾的觀演提供便捷,這樣的劇場才是以觀眾為導向,也才是為觀眾服務的。再比如,我國很多城市都在興建自己的“西區”和“百老匯”,而實際上演出聚落的形成都是自發的,是觀眾用腳投票出來的,人為地將一塊區域劃為演出聚集區,肯定吸引不到觀眾。由此看來,今後在進行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時,實事求是和以觀眾為核心的態度還是要有的,否則很有可能造成巨大的資金浪費,使有限的文化建設資金沒有用在最該被用到的地方。

  比如説各級政府每年都會為院團提供創作補貼。各級院團作為我國演出産業的上遊,是創作和創新的源泉,對其進行創作補貼無可厚非。但與此同時,這種補貼是不是也應該採取一定的準入門檻和標準呢?對很多院團來説,創作出來的作品只要能夠參加評獎,能夠被發放補貼的部門通過,能夠成為代表某地的“文化名片”就可以了,至於是不是被觀眾看到,是不是被觀眾喜歡則根本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這樣的作品從其創作的源頭就和觀眾毫無關係,又怎能要求觀眾買票觀看呢?

  如此這般的例子還有不少,比如為什麼不能由政府部門直接投入資金進行觀眾培養?採用在中小學進行藝術教育課等方式,為明天的中國舞臺積累觀眾群體;為什麼不能採取向觀眾發放觀演卡的形式,將扶持資金直接用於觀眾,再由觀眾選擇去看哪一場演出,從而形成以觀眾選擇為核心的對演出産品的市場評估機制。

  強調觀眾標準在扶持演出産業的各項措施中的重要性,並不是要抹殺現有的扶持政策的作用,而是針對我國演出産業目前的發展階段,我們應該摒棄舊有的某些做法,採取更符合市場規律的扶持手段,以觀眾為核心,形成舞臺藝術的觀眾群體,為我國演出産業的明天未雨綢繆。

熱詞:

  • 觀眾
  • 演出市場
  • 演出場所
  • 創作
  • 百老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