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多地農産品出現滯銷:農民稱明年寧可將地摞荒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11日 04: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2 c97dec97c487401496721864e0388f34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週視點:農民的收成

    白岩松:

    現在的網絡經常製造流行詞彙或者句子,比如“元芳,這事你怎麼看”等等,而之前像“杜甫很忙”就很流行,但是最近這段時間,杜甫不忙,真正忙的是很多市長們,一方面要關注十八大,另一方面要幫助農民賣水果、賣蔬菜。當然,是幫農民賣滯銷的蔬菜和水果。這樣的新聞前年有,去年有,今年似乎更多,幾乎已經成了這個天冷了之後的規定動作一樣的新聞。可惜,這樣的新聞外表看著很溫暖,市長幫農民賣菜、賣水果,心繫百姓。但是往裏面看,卻不溫暖,反而很冷,為什麼農産品滯銷現象此起彼伏?光靠市長幫著賣行嗎?問題出在哪?如果農民將來都不種地了,又該怎麼辦?《新聞週刊》本週視點關注“市長很忙,農民很慌”。

     短片一:又見滯銷

    山東菜農:這個賣不了多少錢,兩毛五一棵。

    (明年)荒著地也不種了,這個地什麼也不種,叫它閒著長草也不種了。收不回本錢來。

    價格現在大約1毛多錢,一毛錢左右。現在基本上連成本也保不住。

    陜西果農:我們村現在這克倫生葡萄,200多畝至今還一顆沒賣。

    山東果農:今年沒人要了,貴賤沒人要。

    廣西菜農:那邊還有幾千畝地沒有采收的,可能還要下雨,可能還要爛掉。

    最近一個月來,農産品滯銷的新聞又開始在全國各地出現,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滯銷品種似乎更多,除了蔬菜,還有水果。而滯銷的量,似乎也格外大,動輒數以萬斤。

    湖南果農:産量接近六萬斤,還剩兩三萬斤,非常著急,晚上睡覺都睡不著。

    一萬七八千斤,賣了還不到一千斤,剩下的就放著,或者明年春季沒人要就倒了。

    陜西果農:這兩天賣不了,確實話就説孩子上學啦,屋裏開銷啦,也就有些緊張了,全靠這了。

    與果蔬滯銷相伴的,是各地的媒體紛紛行動起來,號召大家購買愛心菜、愛心果;一些政府官員也主動出擊,幫助本地農民做推銷。人們對這樣的情景並不陌生,最近幾年每到蔬果滯銷時都會上演,遺憾的是,這些只能救急,卻不能阻止新的滯銷潮到來。記者在中國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山東壽光了解到,目前的蔬菜價格已經比去年同期下跌近兩成,白菜、芹菜等幾個品種甚至跌了50%。

    山東壽光蔬菜價格指數中心經理國明茜:第一就是天氣的原因,因為整個十月份天氣晴好,非常適合蔬菜的生長,大量上市,這樣就造成蔬菜價格下跌的走勢。第二個就是種植面積擴大,像壽光山藥去年是1萬畝,增加到今年的3萬畝,芹菜、白菜、尖椒、西葫蘆都因為種植面積擴大而滯銷。

    種的人多了,産量超過需求,價格自然就下降,在專家看來,這是最近幾年蔬菜水果頻頻出現價格暴跌的重要原因。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 鄭風田:

    我記得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了,很多打工的農民返鄉了,知道他們返鄉第一件幹的事是什麼嗎?都不再種糧了,都去種什麼?就是種蔬菜和水果,因為他種糧食太不賺錢了。我們知道現在種小麥基本上是賠的,大米和玉米的收入也不高。但是我種一畝蔬菜弄好的話,弄個幾萬塊錢是很正常。但是你種糧食,幾百塊錢。

    今年滯銷最嚴重的幾種蔬菜和水果,幾乎無一例外出現了大規模擴種的現象,比如在廣西南寧的蘇圩鎮,因為去年辣椒價格好,許多農民就把水稻或甘蔗拔了改種辣椒,現在全鎮每天都有40萬斤辣椒等著賣,往年7、8毛一斤供不應求,今年3毛錢一斤還沒人要。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 鄭風田:

    為什麼老的蔬菜産區問題小呢?老的蔬菜産區自己的流通渠道特別好,我在全國各地東方不亮西方亮,因為我們國家太大了,況且中國不亮別的國家亮。原來山東的大蒜特別多,他們就開拓海外市場,苦就苦在新的進入者他不知道市場在哪,老是坐等,在家門口等。一不上門收購了,就慘了,就砸在手裏了。

    在今年的蔬果滯銷地,幾乎記者採訪到的所有農戶都提到,今年沒有收購商上門,而他們除了被動等待,幾乎毫無辦法。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 鄭風田:日韓這些國家就不存在這個問題,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像韓國的農民我專門去看過,韓國的農民都得加入農協,加入農協,這些種的農民,種完之後就不管了,立馬把這些菜拉到各個加工車間去,加工以後,農協又在城市設了很多超市,就是農貿市場,他自己從田頭到餐桌都是在農協系統下,每一年我的這些超市大概要賣多少量我很清楚,所以不會盲目地生産,根據需要來生産。不像我們國家的農民,基本上需要多少不知道,反正比種糧賺錢我就要幹。

    白岩松:

    有人説,中國的農産品市場很像中國股市,起伏、波動都很大,偶爾漲,但經常是跌,並且偶爾一漲,反而更容易導致下一次的跌。國際市場漲,我們不跟風,國際市場跌,我們就暴跌。表面上看好像是這樣,但是把農産品市場與股市相比,其實並不穩妥,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它如果像賭場,你可以不進去,但農産品如果農民都不種了,我們吃什麼去?日子怎麼過?也因此,每當農産品出現大範圍滯銷,各級政府就格外著急,因為這是關乎著老百姓日子的大事,更關乎著如果農民今年賠了大錢,明年誰來讓我們吃飽吃好?但是,僅靠市長來吆喝行嗎?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短片二:

    現場:老人在地裏刨紅薯

    村民:沒薯,都泡沒了,都泡爛了,這個紅薯根子多粗啊,要是不澇,它結的果子最少能結二斤。

    記者:您種了這樣的紅薯地有幾畝?

    村民:我種了兩畝多,二畝半吧,就算一畝刨不少(紅薯),也賠了。

    這裡是滄州市滄縣的大白頭村,因為村中的土地是沙性土壤,格外香甜的白頭紅薯在整個滄州也是出名的。但今年,村民們的境況顯然不是太好。

    記者:去年這一畝地能産多少紅薯?

    村民:這紅薯要是有好地,有勁,也就是4000來斤。

    記者:去年的紅薯多少錢一斤?

    村民:去年的紅薯,一般的情況下,刨出來,一包買,八毛到一塊(每斤)。

    記者:3000多塊錢?

    村民:對,弄3000塊錢弄得了,比種棒子強,為什麼我們白頭都種紅薯啊,家家戶戶種,沒人的,他也種個千兒八百棵,夠自己吃,不賣了。

    記者:今年紅薯淹了,預計能産多少紅薯?

    村民:他還哪兒有啊,都絕收,絕收了。

    因為今年7月份的那場暴雨災害,滄州地區降水量達到200毫升,很多地勢較低的田地,水都積到了膝蓋位置,玉米大幅減産,而泡在水裏的紅薯,即使結了果,也就爛在了地裏。

    大白頭村合作社負責人 楊海峰:

    今年由於雨下的比較集中,而且持續時間比較長吧,造成田間積水,紅薯壞的很多,而且不能夠長時間儲存,所有的農戶收穫了以後,急於銷售出去,造成集中上市,本身壞的這麼多,集中再上市,品質再次點,造成價格也是低。

    如果不是夏天的連續降雨,紅薯原本應該是大白頭村村民的增産增收點。去年,紅薯地頭收購價格能達到1元/斤,如果是村民自己拿到市場上,可以賣到1.2-1.5元/斤,這樣的收益,已經遠遠超過了這個地區傳統作物,小麥和玉米。

    大白頭村合作社負責人 楊海峰:

    由於去年的收益比較好,今年種植面積應該是有擴大的,擴大了以後,造成了春季秧苗特別緊張,搶購秧苗,種植面積能夠增加百分之二三十吧

    記者:往年秧苗價格是多少?

    大白頭村合作社負責人 楊海峰:

    三分到五分,今年是一毛,一毛,一畝地3000棵就是300塊

    全村8000畝農田,今年1000畝種了紅薯,種的人多了,秧苗自然貴了,但一場洪澇過後,除了一些田地在高處的,其他村民的投入就打了水漂。

    村民:今年八毛,實際上八毛吧、一塊吧,也比種棒子強,它産量高。

    相比絕收的村民,這位老人顯然幸運的多,儘管只種了三分地的紅薯,但也收了一千五六百斤,家裏面還種著小麥、玉米、花生,但比較起來,紅薯的純收益還是遠高於其它作物。

    村民:人工不多,為什麼,種了就沒事了,這不打藥,光等著刨了。

    技術含量低,人工佔用少,土壤條件又合適,把紅薯作為主要經濟來源,農民做出這樣的選擇無可非議,但在自然災害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今年的大白頭村,顯然沒能迎來預期中的豐産增收。

    大白頭村合作社負責人 楊海峰:

    記者:有在您這兒預定秧苗、化肥之類的嗎?

    答:今年沒有了,每年現在已經開始了,現在我們還是每天出去搞宣傳工作去,但是農戶的積極性特別低。

    記者:去年這個時候預訂的秧苗大概是多少?

    答:反正也能有幾百畝吧。

    記者:今年呢?

    答:今年沒有,沒人想種這個(紅薯)。

    白岩松:

    長期的農業社會讓中國人對“豐收”一詞格外的有好感,可採訪農民,尤其是採訪農産品滯銷的時候卻發現,豐收中也存在著很多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某種農産品一豐收,價格肯定往下走,農産品豐收了,往往讓農民收入不豐收,有時候還欠收。於是,明年農民跟著感覺走,跟著市場走,一塊兒去種冷門的農産品,結果又把冷門的弄豐收了,價格又往下跌,似乎受傷的最後總是農民。這個時候,人們開始想,就不能把對農民的幫助和指導提前一些嗎?比如今年買種子、買化肥的時候,不就看出明年農民要幹什麼了嗎?能早一點幫他們,而不是害他們嗎?

     視點三:農民的收成

    “今年小麥價格是1.18到1.2,小麥價格近期可能還會上漲的,各家不著急用錢的,有地方的,就先放一放……”

    王林清是河北滄縣達子店村一家合作社的負責人,他自己承包了130畝土地,平時還為農民們提供些技術指導和信息交流。今年小麥價格不理想,王林清和同行們商量了一下,打算把手裏的小麥再壓一段時間,等收購價漲上去再出售。

    王林清 河北滄縣富民合作社負責人:最近國家出臺了一個小麥明年收穫之後最低保護價格,在過去的基礎上,每百斤增加10塊錢,\但是大家擔心的一點,\棉花的肥料、玉米的肥料,包括蔬菜和其他東西,按照以往的規律來説,他也會上調,價格上揚,上揚的速度比國家補貼的每百斤小麥10塊錢要高,要快。所以大家感覺政策非常好,但是很無奈。

    河北滄縣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而小麥又是國家儲備糧,每畝地國家補貼80元左右,沒有水果蔬菜那樣大規模滯銷的壓力。王林清算了一筆賬,今年小麥的收購價是每斤1.18元,加入合作社的村民每畝地能賣560元,而算上種子、化肥、澆灌、人工的投入,種植成本每畝699元,一畝地要虧139元錢,算上國家補貼也是入不敷出。種菜風險大,種糧又不掙錢,滄縣的小麥種植面積連年下降,很多農民開始改種投入較少的玉米、紅薯,甚至摞荒出去打工。

    村民:我們這裡産量還是可以的,要是不打人工種地還是賺錢的,要打人工,種地就賠錢了。

    王林清 河北滄縣富民合作社負責人:這一年老百姓一家子地有時候幾畝,多的十幾畝地,每一年的純收益2000多塊錢,辛苦這麼一年收入2000塊錢,他不如打工掙上一兩個月呢。所以他們就感覺種地真的很無奈。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 鄭風田:小麥一般要灌幾次,灌一次四五十塊錢,灌幾次之後,小麥利潤就沒了,所以就不種了,\前些年湖南、湖北有很多人不再種水稻,\這樣時間長了,會對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有影響。

    按照以往的經驗,村民們預感到,小麥收購價的提高,必然會伴隨著農資産品的漲價,而眼下這種預感已經成為現實。新一年的化肥種子預訂開始了,價格比今年還要高。

    滄縣北閣種子站工作人員 丁浩:這兩年種子波動,每一畝地會增加3-5塊錢左右,\化肥的增長每年會增加10塊錢以上。總的來説,需要的種子、化肥、農藥、這兩年增加了50塊錢左右。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 鄭風田:現在大家認為有三個新的功能剪刀差,其中一個就是種糧食的收入和种經濟作物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其他兩個就是外出打工的收入和在家種地的收入,也越來越大;農資漲價的速度和糧食漲價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大,因為農資漲得快,糧價漲得慢\像日本這些農民,我自己當個農民,和我的兄弟在大學當教授,他們兩個的工資差別不大,不大你怎麼來解決?基本上靠政府給他有很大的補貼

    在王林清的賬本裏,從1995年到現在,小麥收購價每斤只漲了6毛錢,遠遠低於化肥和人工的漲幅,今年種下的小麥明年會不會繼續賠本,他心裏也沒有底。11月份,正常生長的冬小麥應該已經長出麥苗,而在達子店村,有近三分之二的農田依然滿是荒草。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 鄭風田:在生産最重要産品的農民收入是最低的 \這個時候,聯動機制必須要建立起來,因為糧食太重要了。\我的糧價漲的話,不説按去年的基礎漲多少,而應該根據今年整個農資漲了多少,農民的工資漲了多少,而經濟作物又漲了多少,在這算一個平均數,在這個基礎上來調整糧價,如果糧價低於這個調整速度,我增加給農民的補貼,讓農民感到合算。否則如果這樣下去的話,是很危險的。

    白岩松:

    如果農産品豐收,可農民的口袋欠收,這樣的情況一多了,久了,農民又會做怎樣的選擇呢?有的農民已經説了,種地不掙錢,不如打工,於是今年沒掙著錢的農民,明年可能就有人加入到出外打工的農民工大潮之中,而時間長了,誰在未來種中國的地呢?十八大報告當中強調,要重視實體經濟,在農業中,種地是最根本的實體經濟,而如果種地總賠,這個基礎就會越來越脆弱,問題擺在這兒,我們將如何解答?僅靠市長們忙活,就夠了嗎?

熱詞:

  • 農産品
  • 滯銷
  • 農民
  • 摞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