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新網太原11月7日 題:山西鄉村防疫員39年行萬里路 談村民援手建房感動落淚
作者 范麗芳
39年,累計行程3萬多公里,為兒童接種疫苗20余萬人次,這些數據對山西忻州靜樂縣雙路鄉兒童防疫員王元林來説,都只是一個數字,他更想看到的是這裡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近日,記者輾轉來到這個遠離喧囂的山區,見到王元林時,他剛去鄰村為新生兒接種疫苗回來。寬敞的院內堆滿各種農作物,“這房子都是鄰里鄉親們一磚一瓦幫我蓋起來的。”雖然事情過去了好幾年,再次談起此事,王元林仍舊幾度哽咽,“都是好人,都是好人。”
現年64歲的王元林1973年成為雙路鄉防疫員。由於當時村民對接種疫苗認識不夠,多數有排斥心理。“農村人固執,認死理。自家孩子沒病,為啥白挨那一針,吃那些紅紅綠綠的藥丸。最初,家長連門都不讓進。”
為了讓民眾了解接種疫苗的好處,王元林在村裏發放宣傳單,蒐集資料給百姓講解,“咱也是為娃娃好,時間長了,家長們就慢慢接受了國家的強制免疫工作。”現在,誰家有孩子快出生了,都主動向王元林“預報”,提醒其來打疫苗。
主動要求打疫苗的人增多讓王元林倍感欣慰,但同時也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據王元林介紹,早年家裏窮,買不起自行車,也就沒有學會騎。現在雖然買得起,但由於雙路鄉道路崎嶇,坡路較多,每次外出也只能背著冷藏箱步行到村民家中。王元林所負責的15個行政村,最遠的地方來回得40里,儘管如此,他依舊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上門服務”。
近年,兒童接種疫苗種類由原來的4種增加到現在的十余種。為保證接種疫苗不出錯,王元林總是隨身攜帶一本“密電碼”,裏邊詳細記著孩子的名字、所在村莊、父母姓名、出生年月日、曾經接種的時間、地點、疫苗名稱,每次疫苗的批號、産地和生産日期等。
採訪中,王元林向記者展示了他30多年積攢的這些口袋書,大小以64開本為準,有塑料皮的,有一裁為二的老紅旗本,多數已發黃卷邊。
王元林的用心、負責也被當地百姓看在眼裏記在心裏。2008年,王元林的女兒在村裏批了一塊地基,準備為父母蓋房子,“當時磚、木料都買下了,但是沒有更多的錢動工。”
正當王元林全家犯愁時,鄉親們知道這個事後,自發組成一個幫工隊,義務每天去王家蓋房。“有的人還專門從十里八鄉的鄰村趕來義務幫忙,其中還有幾位七旬的老人。”此後,靜樂縣組織部給王元林送來了電視機,疾控中心給他配了一部手機。王元林回想至此,不禁激動落淚,“咱們不窮,鄉情們的這份情就是咱的財富。”
“不讓痛苦伴隨孩子的成長,這是天高水長的願望。”王元林説,2011年他被評為“感動山西”的頒獎詞,也是其畢生追求的目標。
(編者注:本文原載于中新網,時間為2012年11月7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