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民企困境:創業初期做實業近年被迫搞投資投機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06日 08: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這七大研究課題是:深入研究發展實體經濟與産能過剩問題;金融服務民營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問題;推動小微企業集群發展問題;應對全球産業轉移問題;民營企業增強國際競爭力問題;中國特色商會組織建設問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有序政治參與問題。

  在日前召開的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三屆四次理事會上,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在認真總結2012年度工作的基礎上,直面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對民營經濟與民營企業的影響,擬將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與貫徹落實中央16號文件精神結合起來,與服務民營經濟科學發展結合起來,與開展各項研究工作結合起來,努力為民營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持。根據民營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選擇和確定了2013年七大研究課題。

  這七大研究課題是:深入研究發展實體經濟與産能過剩問題;金融服務民營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問題;推動小微企業集群發展問題;應對全球産業轉移問題;民營企業增強國際競爭力問題;中國特色商會組織建設問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有序政治參與問題。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會長莊聰生在研究會年度報告中分別就以上七大研究課題的提出闡述如下:

  要深入研究發展實體經濟與産能過剩問題。民營企業是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主體,創業初期基本都是做實業的。但近幾年來,實體經濟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做實業非常艱難。不少人熱衷於搞投資、做金融,甚至“炒房”或投機,導致一些地區出現“産業空心化”。同時,一些行業和領域出現産能過剩,嚴重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一方面是實體經濟發展虛脫,一方面是某些行業産能過剩嚴重,面對兩種極端,民營企業如何投身實業、做好主業,增強市場競爭力,如何增強市場敏銳性和鑒別力,防止盲目跟風,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加強引導。

  要深入研究金融服務民營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問題。融資難是長期以來困擾民營企業的主要問題,雖然國家高度關注並密集出臺多項應對措施,但仍沒有得到根本緩解。一段時間以來,融資難已經向融資貴、融資慢逐步轉變。一方面,融資貴較為突出。企業的貸款成本除了常規利息之外,還包括貸款利率較基準利率的上浮以及擔保費、會計審計等中間費用,使得貸款總成本升至同期銀行基準利率的3倍左右,加之部分銀行採取票據貼現方式,貸款成本已經接近小額貸款公司利率。另一方面,融資慢顯得更加普遍。銀行貸款過程中評價、審計等流程花費時間較長,“排隊”現象嚴重,導致許多民營企業錯失商機。今年以來,以國務院決定設立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為標誌,金融體制改革步伐不斷加快。但效果如何,經驗在哪,政策需要進行什麼樣的調整、修正、補充和完善等,都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

  要深入研究推動小微企業集群發展問題。實踐證明,産業集群具有産業鏈上下游集成配套、土地廠房等資源集約利用、公共服務集中提供等優勢,能極大降低小微企業採購、管理、人力等方面的成本,有效形成競爭新優勢。目前,江蘇南通、浙江義烏、福建泉州等發達地區,形成的“一鎮一品”、“一村一品”等産業集群,成為當地經濟發展新動力。如浙江義烏中國小商品城通過高度的産業集聚,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場、小企業大集群、小公司大外貿、小産品大創新”的格局,吸引全國20多萬家中小微企業設立直銷和經銷代理,帶動形成了跨區域的經濟商圈。河北永年標準件産業集群涉及9個鄉鎮、153個村街,生産加工企業達2380家,産品銷往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銷售量佔全國市場份額的45%。無論是從區域經濟發展和産業佈局看,還是從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和破解小微企業發展難題看,推動企業集群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要深入研究應對全球産業轉移問題。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産業分工、貿易格局、經濟力量對比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國際分工和産業轉移在更廣範圍、更大規模和更深層次上進行。第一,由於核心技術的“短板”,我國民營企業長期處於國際産業鏈的低端,不僅利潤微薄,而且受制於人。第二,由於勞動力成本優勢的逐漸喪失,尤其是“金磚國家”、東南亞一些國家對國際産業鏈下游的搶佔,削減了我國原有的比較優勢。第三,美國從2009年開始“再工業化”,推動製造業增長和實行出口拉動增長以來,美國製造業已實現連續34個月擴張,對我國企業直接形成衝擊。面對多重擠壓,我國民營企業如何在全球産業轉移中佔領一席之地,迫切需要我們在發展戰略、産業結構、技術創新、品牌建設、人才培育等多方面深入思考和研究。

  要深入研究民營企業增強國際競爭力問題。經濟全球化是必然趨勢,我國民營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越來越多。據全國工商聯《201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顯示,2011年民營企業500強中,已開展海外投資的企業數量達到150家,比2010年增加13家;海外投資企業(項目)達到584個,累計投資額達到123.48億美元;新增海外投資企業(項目)為129家,新增海外投資額為59.5億美元。但“走出去”效果如何?調研顯示,除極少數大型企業進行跨國資源開發以外,更多民營企業主要從事進出口、外向型生産加工、農業、旅遊、餐飲等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業務。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自主知識産權、缺乏核心競爭力。如果與世界500強企業相比,無論數量還是實力,我國民營企業都存在很大差距,今年入圍世界500強的6家中國民營企業排名都只在240位以後。這些都充分説明,增強我國民營企業國際競爭力,任務艱巨,迫在眉睫。不僅需要加強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也需要加強品牌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切實增強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不僅需要推進市場整合,加強企業間相互合作,也需要政府加強引導,給予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扶持。

  要深入研究中國特色商會組織建設問題。商會建設直接與政府、企業和社會高度關聯,是當前中國社會管理創新的重大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工商聯工作的意見》,首次提出要培育和發展中國特色商會組織,同時還提出工商聯是社會團體業務的主管單位。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國工商社團改革發展實踐的經驗總結,也是著眼于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作出的重要決策。目前,全國工商聯共有基層商會4.5萬個,全國範圍內鄉鎮商會和街道商會覆蓋率已超過50%和60%,有的縣(市、區)已實現了鄉鎮、街道商會的全覆蓋。如何建設好中國特色商會組織,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統戰性、經濟性、民間性的有機統一,這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兩個毫不動搖”方針決定的。各級商會組織儘管類型不同、地域不同、領域不同,但商會工作都屬於“大統戰”範疇,在實踐中自覺地、直接地體現了“三性”有機統一的要求。我們要深入研究“三性”有機統一對建設中國特色商會組織建設的具體要求,研究如何運用統戰性來團結凝聚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如何運用經濟性來服務會員、促進企業發展,如何運用民間性來化解社會矛盾、創新社會管理,切實發揮好促進“兩個健康”的獨特作用。

  要深入研究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有序政治參與問題。改革開放以來,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使我國經濟社會結構發生歷史性變化。與此同時,黨中央高度重視這個群體的政治訴求,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等新的社會階層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的身份步入政治舞臺,並同其他階層一起在體制內參與政治和社會事務。這不僅有利於拓寬利益訴求渠道,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逐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而且也為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創造了寬鬆的政治環境,有利於他們在參與過程中從政治上得到鍛鍊和提高,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隨著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政治參與意識的不斷增強,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一是政治參與渠道不足,現有的平臺與渠道還不能完全滿足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日益增強的政治參與訴求。二是政治參與引導不夠,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現實性還不夠強,一些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沒有正確處理好企業發展與政治參與的關係,政治參與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三是新社會組織和新興媒體的興起,對現有體制産生衝擊,迫切要求我們進一步暢通政治參與渠道,廣泛吸納各方意見,形成發展合力。我們在實踐中,要加強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的關注、思考和研究,及時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熱詞:

  • 民企
  • 創業
  • 投資
  • 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