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考生報名後頻遭短信騷擾 招考機構成信息洩露源頭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02日 04: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經歷了去年的泄題事件後,今年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首次實行機考。10月13日下午,考生們在北京某考場的機房中等待考試開始。實習生 盧義傑攝

  報考今年在職碩士生資格考試的楊江在報名後頻繁收到“賣答案”短信的騷擾。楊江 供圖

  一名參加今年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的考生在10月1日收到的“助考”騷擾短信。本報記者 來揚攝

  10月28日,走出“2012年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全國聯考”考場,楊江掏出手機,發現歷時3個多月的短信騷擾終於停止了。就在考前一天,他報名時填寫的手機號還收到了好幾條自稱能提供考前答案的短信,“這個月差不多有100條,我也不知道他們怎麼拿到我的手機號,發得這麼準。”

  楊江不知道,對方拿到的可能不僅僅是手機號。

  在筆者近日獲取的一份2012年某省公務員考試考生名單中,可查詢到3.4萬餘名考生的個人信息,包括考生的手機號、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畢業院校等44項內容。筆者隨機抽取了15人進行電話驗證,接聽者無一例外是本人。

  這份信息量巨大的Excel表格,在互聯網上的售價不過幾百元。10月中旬,有賣家告訴筆者,他們能出售考生個人信息的考試還包括: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國家司法考試、部分省份的公務員考試等20余種。

  有考生調侃,報名之後,他們就成了“透明人”。還有人抱怨,每次報名之後,為什麼受短信騷擾的成本都要由考生承擔?

  “收到這些短信,才會有考試的氣氛”

  10月,三場不同類別的全國統一考試,讓楊江與本不相識的王瑩、趙達有了幾乎一樣的遭遇。

  楊江2011年畢業于福建某高校,現在是一名大學生村官。今年7月,他在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報名參加農業推廣碩士考試。沒多久,他就開始收到所謂“賣答案”的短信,短信都留下QQ號或手機號。起初的頻率是每週一兩條;國慶節之後,此類短信開始在他的手機上“刷屏”,有時一天會有四五條。

  一些指名道姓的電話也打了進來。“對方先問我是不是楊江,再確認我是否準備報考農業推廣碩士,之後,便開始推銷培訓機構、學習材料甚至所謂考前答案。”楊江説。

  他還告訴筆者,最近還有一些電話非常奇怪。一次,電話那頭的人自稱是楊江的同學,知道他的工作單位,還問他最近過得如何。楊江問他是誰,對方卻不肯正面回答。這樣的電話,報名參加在職聯考的同事也接到了。

  對於北京某高校的大四學生王瑩來説,收到各種“助考”騷擾短信早已不是新鮮事。在今年夏天報名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之後,她收到了10條左右的“賣答案”短信,“已經比去年少了許多。”

  去年備考註冊會計師考試時,王瑩從7月初到9月初幾乎每天都能收到兩條“賣答案”的短信。她認識的多數考生均有類似經歷。

  在王瑩看來,這種減少或許與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報名網站的新措施有關。今年7月6日,該網站發出通知,稱為了保證信息安全,他們已將通過資格審核並完成交費的考生信息遷移。那時,連王瑩本人在系統中也查不到自己的手機號等信息。

  由於2011年的那場泄題風波,今年10月13日、14日,全國54萬名參加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的考生迎來了首次機考。剛開考時,王瑩無意間瞥見了鄰座考生的屏幕,發現她們的題幹篇幅明顯不一樣,“估計每人考題順序不相同,不太可能有考前答案。”

  在王瑩參加完註冊會計師考試後的第三天,短信開始“光顧”福建某高校的大四學生趙達。這回,對方説的是“可以改國家司法考試的分數”。這場旨在選拔未來法官、檢察官、律師的考試已於今年9月結束,11月才公佈結果。出於好奇,趙達撥通了短信上留的手機號。

  對方説,他們只給不及格的考生發短信,改分前付款只要8000元,改分後付款則需1.5萬元。趙達問,憑什麼相信你可以改分,對方讓他報上所在省份及考點。趙達如實告知:福建福州。

  “你姓趙,叫趙達。”電話那頭回答。

  趙達心裏明白,在這場超過40萬人報名的全國統一考試中,所謂“改分”無疑是騙局,但是,這些騙子又是從什麼渠道獲取考生信息的呢?

  有此疑惑的不止趙達一人。微博上,各地數十名考生紛紛上傳最近收到的“賣答案”短信截圖,其中提及的考試有:國家公務員考試、國家二級建造師考試、國際註冊內部審計師考試、全國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播音主持人資格證考試等。

  “收到這些短信,才會有考試的氣氛。”有網友調侃道。

  有出售考試答案的賣家自稱月入3萬

  考生的報名信息被洩露了?這樣的懷疑並非沒有理由。

  今年1月,筆者採訪了某高校法學院2008級報考選調生的所有學生,33人中有31人表示,曾收到此次考試的“賣答案”短信。更蹊蹺的是:同宿捨得幾名同學中,只有報考者被騷擾,網上報名但未過復審者也接到短信,有兩個手機號但只有報名時填的號碼“響個不停”……

  與10月的這幾場考試一樣,上述考生只在唯一指定的報名網站上填寫了包括手機號、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事後,無論是否參加培訓機構、是否在一些問卷留下聯絡方式,不少考生都被“賣答案”短信“光顧”。

  今年4月,公安部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經過為期4個多月的首次大規模專項行動,全國共抓獲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1700余名,挖出非法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的“源頭”38個,摧毀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數據平臺和“資源大戶”161個,打掉從事非法討債、非法調查等違法犯罪活動的“非法調查公司”611個。

  “此類犯罪層次較多、關係複雜,總體上可分為源頭、數據平臺、非法調查類公司3個層次。”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筆者調查發現,在全國或省級統一考試中,位於第三層次的“非法調查類公司”還可具體分為“推銷所謂答案或其他産品的賣家”。

  按照考生短信的提示,筆者在網上聯絡到4名自稱出售考試答案的賣家。賣家稱,考前付款每科需1500元至2000元不等,考後付款更貴些,同時需將身份證、准考證、單位證明等複印件先快遞給賣家。答案會在考前一天通過電子郵件發送。

  相同的是,賣家都不同意見面交易。他們的理由是:“如果你是警察或記者,我和我的機構就完蛋了。”

  筆者稱,為備考,需要兩科答案,考後付款。一名賣家隨即發給筆者一個銀行賬號,並要求筆者在轉賬後截圖。該賬號的開戶行是建行在北京的某支行,戶名楊某。

  不過,這未必是賣家用真實身份開辦的賬戶。近年來,媒體多次曝光通過假身份證或他人身份證開通銀行賬戶的事件。

  隨後,賣家的“客服人員”發來了一個地址,要求快遞寄送證件複印件以及單位證明。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區學院南路某某號”,收件人為“譚某某”。經查,該地址對應的是北京某財經類高校。

  在閒聊的過程中,“客服人員”告訴筆者,只有老闆一人掌握答案,他們作為業務員只負責登記考生信息。“收入好的話一個月有3萬多元。”他透露,這一行沒那麼好入,都要與老闆有點關係,不找外人。

  筆者最終沒有購買答案。在10月14日註冊會計師考試結束後,筆者曾聯絡過的4名賣家中有3人修改了社交網站賬號個人資料,並將筆者拉入黑名單;另外1人則再也沒有上線。

  今年年初,筆者也曾嘗試與出售某省選調生考試答案的多名賣家接觸,並選擇兩家進行交易,但對方並未如約發來答案。事後,有兩名賣家將筆者拉黑,其餘賣家再也沒上線——這些社交網站賬號很可能從此棄用。

  部分招考機構的工作人員是洩露考生個人信息的源頭

  位於考生個人信息賣家上遊的,是地下産業鏈中的第二層次——數據平臺。在網上,筆者通過搜索找到了兩家考生數據供應商。

  甲供應商使用的QQ賬號已有7年,在線時長等級為45級。通常,她一天上線8小時以上,每次上線都會使用群發軟體告知好友:某某考試又新到考生數據了。

  乙供應商的QQ在線時長等級則是39級,賬號使用4年。他每天的上線時間短些,有時隱身或手機登錄。與他對話時,他常回復筆者:“我在外面辦事,回去聊。”

  他們能提供的考生數據大致相同,包括國家司法考試、部分省份的公務員考試、二級建造師考試、在職碩士聯考GCT科目等。有的可以分省份購買,有的必須買全國數據,再使用其推薦的專業軟體進行分省份處理。在交易前,買家可先看樣品。

  10月中旬,在筆者詢問今年註冊會計師考試的考生信息時,一家稱還沒到貨,另一家表示,今年的這一信息被大型機構壟斷了,很難進貨。與此形成對照的是,10月底結束的會計中級職稱考試,一家自稱能提供200萬名考生的個人信息。

  此外,甲供應商還比乙供應商多提供一項業務:她自稱掌握企業總裁、銀行社保、車主、老人、新生兒等特定對象的信息。

  考慮後,筆者稱需要2012年某省公務員考試考生信息。兩家分別在線傳來樣品,在這兩份分別含73人、41人數據的Excel表格中,有18名考生的排序、信息完全重合。

  甲供應商表示,他能提供3.4萬餘名考生的信息,售價超過1000元;而乙供應商能提供的考生人數略少,只要數百元。筆者了解到,今年該省公務員考試實際報名人數為26萬,筆試已于9月中旬結束。

  最終,筆者選擇了乙供應商進行交易。收到筆者的匯款後,對方通過電子郵件發來Excel表格,每名考生均有姓名、電話、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畢業院校、工作單位、服務年限等44項信息。

  筆者隨機抽取15人驗證信息真偽。結果是,除4人電話無人接聽外,其餘考生信息全部準確。在11名接聽者中,有7人承認確實報考了2012年某省公務員考試。

  這15人,分別來自河南、安徽、廣東、陜西等不同省份,有的已是公務員,有的是企業員工,有的是在校學生,有的從國外留學歸來。

  “原以為他們只有手機號,沒想到連身份證號、家庭住址、工作單位都有!報名時我總不能填假信息吧?信息別人有了,以後怎麼辦呀?”電話中,一名女士著急地問筆者。

  “是,我是某某某;是;是;是……不,不是,你打錯了,我不是某某某,我沒有考公務員,現在很忙,再見。”另一名男士起初承認自己是某某,但聽到筆者能準確報出這麼多個人信息時,聲音顯得擔憂起來。隨後他否認是當事人,挂斷了電話。

  另有考生説,報考這場公務員之後,她至今仍會收到各種考試的賣答案短信。而那些考試,她從未報名。

  這些數據平臺的上遊,便是信息洩露的“源頭”。公安部有關負責人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部分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服務機構中有機會接觸公民個人信息的工作人員是洩露信息的‘源頭',隱藏較深。”

  (文中楊江、王瑩、趙達為化名)

熱詞:

  • 考生名單
  • 透明人
  • 短信
  • 招考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