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94.0%年輕人願意帶父母去做他們想做的事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23日 05: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縣宋口村82歲的宋老太,在兒孫的幫助下學習上網。穆道勇攝

  重陽節來臨,敬老愛親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在青年眼中,到底什麼才是對父母真正的孝順?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愛調研,對2199人進行的調查顯示,86.9%的受訪者表示,真正的孝順是,學會傾聽父母所想,了解他們真正的願望與要求。但也有58.8%的人指出,兩代人不住在一起,面對面深入交流的機會較少,影響了青年與父母的溝通交流。

  受訪者中,70後佔26.1%,80後佔51.0%,90後佔15.0%。39.0%的人與父母不生活在同一城市,27.5%的人與父母在一個城市但不生活在一起,僅33.0%的人與父母生活在一起。

  59.0%的人認為青年與父母的溝通表達方式存在問題

  中國傳媒大學大二學生陳欣,每天都會給父母打一個電話,雖然只是短暫的問候,談談天氣,問問吃飯了沒有等,但每次他們都很開心。“有一次媽媽跟我説,每次通電話總讓她覺得女兒還念著想著自己,就很知足了。”

  青年平時是如何孝順父母的?調查中,首要方式就是“打電話”,78.3%的人選擇此項,其次是“買東西”(69.7%),第三是“見面”(58.8%)。

  51.9%的人表示是“聽父母的話”,51.7%的人表示是“對父母所提的要求儘量滿足”,48.2%的人選擇“給錢”。

  陳欣也有自己的煩惱,每天與家裏通電話,時間長了似乎成了一項例行公事,為了讓爸媽放心,也只揀高興的事兒説。“即便有心想溝通,也無從開口,因為大家不生活在一起,狀態很不一樣,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説清的。以前還會和爸爸探討一些未來發展的話題,可現在他連我處在一個怎樣的環境都不清楚,又能給出多少實際的建議呢?”

  是什麼影響了青年與父母的溝通交流?調查中,64.2%的人認為兩代人之間有代溝;59.0%的人認為青年與父母的溝通表達方式存在問題;58.8%的人指出兩代人不住在一起,面對面深入交流的機會較少。

  94.0%的人願意帶父母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

  華中科技大學人口與政策研究所所長石人炳教授,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代際溝通問題其實是一個“歷史問題”與“雙向問題”。“歷史問題”指,老年人與成年子女的代際溝通狀況,與子女未成年階段的代際溝通狀況有關。隨著社會發展和變遷加快,文化變遷也在加快,代溝也可能擴大。“雙向問題”則指,溝通問題既與子女的溝通意願、技巧和能力有關,也與父母方面有關。

  最近,人人網上一篇題為《我們缺席彼此生命裏最重要的十年》的文章,讓福建福州某高校職工李慧感慨良久。“這確實讓人有共鳴。自從上大學離開家,我就和父母不在一起生活,他們就在我成長成人的重要階段缺席了,這是我內心最大的遺憾。如今,父母不會陪我去看文藝電影,不會跟我討論最新的明星八卦,不會陪著我到處旅遊觀光。我們的生活和思維方式已經漸行漸遠。但是,他們依然在努力走近我,以他們的方式笨拙而又慈愛地照顧我。我很感激他們。”

  如今,李慧總會在週末回福清老家看望父母。白天幫他們買菜、做家務,晚上陪著散步、看電視,一家人坐在一起,聊聊近況、説説過去的日子。“我發現,父母年紀大了,會有很多傾訴慾望,他們渴望將這輩子的故事都説出來,我也願意做個傾聽者。”

  青年都願意陪父母做哪些事?調查中,83.4%的人表示願意陪著父母“吃頓飯”,78.7%的人願意陪父母“聊天”,77.2%的人願意陪父母“旅遊”。

  其他還有:“購物”(74.6%)、“看病”(68.1%)、“單純陪著”(67.4%)、“出門辦事”(54.1%)等。

  94.0%的受訪者表示,願意帶父母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實現他們的願望。

  在石人炳眼中,孝順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了解父母的需要,盡可能滿足父母需要。他説,人的需求是多方面、分層次的。子女供養父母、照料父母,這是最基本和最低層次的“孝”。關心父母、體諒父母,或稱為對父母的“精神贍養”,這是更高層次的“孝”。我國文化講究“孝敬”,沒有“敬”的孝,不是真正意義的孝。

  在青年眼中,什麼是真正的孝順?調查中86.9%的人表示,真正的孝順是,學會傾聽父母所想,了解他們真正的願望與要求。

  整個社會應該為當下青年孝順父母創造一定條件

  在上海某企業工作的邱奇華,近日遇到了一個大難題——貴州遵義老家的老父親突然生病。請假回去照顧了一週後,父親病情總算穩定了下來。可自己離開後,誰來照顧老父親?“獨生子女在外打拼,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中老人的身體。我也想把父母接到城市裏來,但經濟壓力實在太大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養老問題不只是青年問題,更是社會問題;不只是家庭職責,更是政府的職責。除了道德與精神文明層面的號召,整個社會還應該為當下青年孝順父母創造一定條件。”上海市老年學學會秘書長孫鵬鏢建議,首先,應當落實職工現有的年假及探親假權益,讓青年有足夠的時間回家看看父母;其次,政府應制定相應的養老政策,為養老事業提供財政補貼,大力發展社會化、小區化的老人照顧服務,要建立獨立於醫療體系的小區長期照護服務體系,讓老人不出小區便可以享受家政服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一系列服務。

  “國外一些先進做法也可以借鑒。”他介紹,新加坡在1995年通過了《贍養父母法令》,規定凡年滿35歲的單身者購買政府租屋,如果是和父母同住,可享受兩萬新元的公積金房屋津貼。在瑞典,為了讓所有人在退休後,都盡可能繼續在原先住宅裏安度晚年,政府建立了功能齊全的家政服務網,為居家養老的老人提供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全天候服務。為了方便兒女照顧父母,政府還在普通住宅區內建造老年公寓,或在一般住宅建築中,修建便於老年人居住的輔助住宅。

  孫鵬鏢建議,應從人文關懷層面為青年的孝心提供渠道。例如,對符合條件的異地工作青年,老人可以跟隨落戶。對於外地戶口,但在本地居住滿規定年限的老人,可以享受與本地老人部分相同的福利待遇。

熱詞:

  • 重陽節
  • 年輕人
  •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