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民俗專家稱重陽最初不吉祥 為敬老應給年輕人假期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23日 00: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北京10月23日電 (記者 張中江)10月23日是農曆九月初九,傳統的重陽節,也稱老人節。民俗專家蕭放表示,重陽節原本是需要避走高山、不吉祥的日子,曹魏之後才逐漸轉為祈福、延壽的節日。重陽敬老很有傳統,應該給年輕人假期陪伴老人。

  重陽節源於古代“避忌”觀念 不離居所或有災難

  重陽節是在農曆九月九日,雙九相重,所以稱“重九”。古時重陽節的習俗較多,主要有登高遊玩、賞菊飲酒、插茱萸、吃重陽糕等。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著名民俗學者蕭放介紹説,重陽節最早起源於古代“避忌”的觀念。據傳説,那一天要是不離開住的地方去山上的話,可能就會遇到災害。有人避走山上之後,回到家中發現牲畜都死了,相當於代自己“受過”。所以後來形成傳統:重陽一定要登高。離開固定住所,到高山上去回避一下。

  另有説法是,中國的節日是基本是上、下半年對照的。按照陰陽的説法,上半年是陽性,下半年是陰性。 “九月九”和“三月三”是對應的。“三月三”踏青,“九月九”則是“辭青”的時候,是告別溫暖時節的日子,通過踏青、登高等行動體現儀式感。

  重陽敬老早有傳統 專家呼籲給年輕人假期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將重陽節定為“老人節”。蕭放説,重陽敬老的源頭要早很多。“九九”本來是陽數之極,是個不好的日子。但重陽節的意義在漢魏時期轉變了。

  那個時候正值戰亂時期,人對生命的祈求成為非常現實的問題。曹魏時期的曹植曾寫過一首詩。其中寫到“九九”,諧音為長久的久,這個節日後來就轉變為可以祈福、延壽、避災的好日子,祈求生命長久和老人産生了關係。後來歷代都有重陽敬老的習俗,明清時期還有“九老會”。

  蕭放表示,重陽被定為老人節,標誌著這個節日的重點被調整到社會方面。節日以前有自然和社會兩方面因素,最開始是和自然協調,後來則是和社會相協調。而且老年人問題是目前最現實的問題,他們需要社會的關心。

  所以,既然有這樣一個傳統節日和形式,又有現實問題,把這個傳統節日作為老人節是非常合適的。這體現了對老人的關懷。

  他認為,政府和社會、媒體都應該關注老年人,用不同形式表達尊老敬老。一方面是慰問、救濟、慈善,另一方面是對老人事跡的表彰。要對老人的價值給予肯定,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敬老。清朝乾隆時期曾經搞過“千叟宴”,現在民政部門也可以效倣這種形式,選一些老人代表,為社會作出示範。

  他還強調,重陽節要給年輕人假期,讓他們有時間去看父母。或者也可以不放假,但請假不扣錢,把親人團聚作為一個正當理由看待。此外,這一天,也可以倡導旅館、餐館對老人給予一定優惠,鼓勵大家團聚。

  學者提出將重陽節設為“中華父親節”

  近年來,由西方傳入的母親節 、父親節等觀念逐漸被中國年輕人所接受。一些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學者則表示,事實上在中國傳統節日中,也有類似的。

  著名學者李漢秋就呼籲,將重陽節定為“中華父親節”。對這種提法,蕭放表示認同。

  他説,中國的傳統節日裏都有孝道的成分,但為什麼不講“父親節”、“母親節”?是因為當時更講究家族和祖先,不太突出個人。但到了今天的社會,很多人與家族成員的關係不那麼親密了,對父母則有最直接的親情感受。所以在重陽這一天,用這樣一種方式來表達孝道,當然是可以的。

  新舊“二十四孝”的演變:現代社會如何可稱“孝”

  在重陽節到來之前,媒體人王學武推出了一本名叫《親疼》的書。這是他記錄父母生前點點滴滴的博文匯總,篇篇樸實無華,卻又感人至深。

  在該書的座談會上,與會者在被王學武感動同時,也紛紛感慨,當下社會缺乏親情和孝道。

  在更早之前的今年8月,由全國老齡辦等發佈“新二十四孝”行動標準,號召現代人經常回家,節假日經常與父母共度,親自給父母做飯,每週給父母打個電話等。該標準一經出爐,便引發社會的熱議。

  從傳統 “二十四孝”中“郭巨埋兒”等令今人難以接受的典型,到今天“常回家、打打電話”的變化,盡孝是否變得更困難,標準為何看起來如此之“低”?

  對此,蕭放認為,在以前的家族社會,孝道,是從法律到民俗習慣都全面維護的。兒子打老子就是大逆不道。而今現代社會缺乏孝道,則是一個現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疏遠,防備心很強。

  現代人對家庭的感情淡薄,其中原因有很多。很多人因為忙碌或者生存困難,或其他文化的影響,相對淡薄一些。其實也不是不想盡孝,只是有時候確實是沒時間。

  蕭放説,人在一個家庭裏成長,受到呵護,應該有感恩回報的意識。他對未來社會風氣的轉變有信心。因為,畢竟還有那麼多人認識到親情、倫理價值、道德,這些社會正向的東西。假以時日,社會對孝道的重視,還是能夠恢復過來的。

熱詞:

  • 民俗專家
  • 重陽節
  • 重陽糕
  • 父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