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藥品“暗加價”難防 出廠價六毛中標價11元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7日 07: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今年下半年以來,全國部分縣市試點取消15%的藥品價格加成,這一醫改試點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業內人士指出,除了醫院公開的藥品加成外,還有一些不公開的藥品加價,比如進院費、鉤標費、統方費等,也涉及廣大患者的切身利益,有待於通過醫改進一步加以解決。

  名目繁多

  有“進院費”“鉤標費”

  9月19日,國家發改委、衛生部和人社部發佈《關於推進縣級公立醫院醫藥價格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311個縣(市)公立醫院試點破除“以藥補醫”機制,取消15%的“藥品加成”政策。

  在此之前,北京、深圳等地部分醫院率先實施了“零加成”,超過2000種藥品入列,藥價降到以前的85%甚至更低。

  可是,國家有關部門調查發現,除了批零環節的藥品加價之外,一些不公開的藥品加價也需要進行清理。例如,某種藥品進入一些醫院,需要支付“進院費”,只有支付了這筆費用,才有可能進入一些醫院銷售。

  內蒙古包頭市檢察院日前批捕了一起醫藥回扣案件的當事人,發現該案醫藥代表在向某家醫院推銷藥品時,按照銷售藥品總量給予開藥大夫5元到25元不等的回扣。據初步查明,收受金額最多的達70多萬元。

  與此同時,在醫保部門確定中標藥品名單之後,一些醫院並不是照單全收的,而要進行再一次選擇,由醫院領導和藥房主任對中標藥品中“打鉤”。為了確保自家藥品能夠選上,藥企方面還要支付一筆費用,名曰“鉤標費”。

  在包頭這起案件中,一些醫院藥房工作人員還要統計每種藥品的銷售清單。內部人分別稱之為“統方費”和“處方費”。

  2011年媒體曝光的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價格案也印證了“暗加價”現象。出廠價0.6元一支的注射液,中標價為11元,大大超過出廠價。業內人士指出,這一中間差價分別被醫藥代表、醫院和醫生等蠶食。

  醫生收入

  多依賴於藥品提成

  藥品銷售是醫院收入的重要來源。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説,目前醫院的藥品加成率達42%,藥品收入佔到總收入的50%以上。

  為了增加藥品銷售,藥廠往往以回扣來敲開醫院之門,鼓勵醫生多開藥。不久前輝瑞公司被查出向多家中方醫院進行商業賄賂,回扣率在30%左右。

  一位患者對記者表示,“如果醫生一邊開方、一邊計算著自己的提成,那麼如何維繫其職業道德?”

  不過也有醫務人員向記者吐訴:“我們從事的是高風險職業,然而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技術回報,醫療服務價格偏低,收入更多依賴於藥品提成。”

  面對藥品“暗加價”現象,一些醫院等單位似乎“視而不見”,並不公開回應這一問題。

  破解暗疾

  醫改如何動“刀”?

  如今在發達國家大多是藥店負責賣藥,醫生只負責看病。而我國由於歷史形成的“以藥養醫”格局,導致了醫院與藥企之間的利益關係。“醫藥分開”成了醫改無法回避的問題。

  “‘暗加價'現象很多人了解,但沒有一家醫院承認。”朱幼棣説,醫院方面也有自己的難處,不加價難以維持,職工獎金也難以兌現,加價又增加患者負擔。這既是現狀又是改革難點。

  專家指出,取消醫院對藥品“15%明加價”,只是新醫改一小步。當前,醫院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時,對醫療體制、機制進行改革。

  北京市門頭溝區醫院兩年前與民營的鳳凰醫療集團合作,通過引進7500萬元資金和管理技術等,探索“管辦分開”的醫改新路,被稱為在衛生行政部門下成立“醫管局”或組建相應“國資委”之外的“第三路徑”。

  于明德説,門頭溝區醫院醫改是在不改變公立醫院性質的情況下,對醫療體制、機制進行一系列調整與變動,這是一種較為平穩的改革方式,具有全國借鑒意義。

熱詞:

  • 藥品收入
  • 藥品價格
  • 醫改
  • 出廠價
  • 暗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