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建設部官員:中國完成所有申遺項目申報至少要100年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2日 03: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鄭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名樓打包申遺,這消息一經媒體報道,批評聲居多。為什麼申請“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這樣大好的事情,輿論反響這麼糟糕?

  因為,申報世界文化遺産跟漲價挂起鉤來。一旦申遺成功,則漲價勢所必然,仿佛免費或者低價讓百姓享受老祖宗留下的遺産,顯得不夠恭敬。

  我們看看幾個世遺景區的漲價史——張家界: 2005年158元漲至245元;九寨溝:2002年從108元漲至145元,2005年提高到220元;黃山:2005年80元錢漲到130元錢,2009年調整到230元;福建南靖土樓:2009年50元漲至100元。

  十大名樓聯合申遺,看起來是一次學術性的舉動,但最終是由各景點所在地的市長們簽署宣言,不難理解,申請書中的每個字眼也都蘊藏著地方的利益考量。所謂利益考量,不外乎兩個方面,一個是名樓藉以提升名氣,打的是門票漲價、推動旅遊經濟的牌;另一個藏在暗處:申遺成功,或可成為地方領導人的“申遺政績”,唱的是官員沾光、民生買單的戲。

  近幾年來,申遺在中國成為各地熱衷的工程,絕非偶然。

  從世界遺産的定義來看,它是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産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及自然景觀。申遺,按照這個原則和定義,首先是保護與傳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裏明確表示,世界遺産制度是“為集體保護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産”而建立的。

  如果聞名遐邇的十大名樓通過申遺得到更好的保護和文化傳承,是功德無量的事,公眾沒有理由不喝彩。但顯然不是這麼回事。據現代快報記者的採訪得知,十大名樓打包申遺,名和利是緊緊捆在一起的,因為其中有不少“名樓”屬於近現代重建的假古董,更有甚者,南京閱江樓的年紀只有11歲。上幼稚園的水平,去爭取“世界遺産”的名號,不説貽笑大方,起碼也有些名實不符。何來保護和傳承之義呢?

  一個不太有名氣的景點,一旦進入世遺行列,身價倍增。這樣的誘惑,確實會令申遺的初衷世俗化、功利化。而我們要看到申遺的背後,是成本難以控制的弊端。從媒體公佈的數據來看,各地申遺政府少則花費了數億,多則十幾億。各地政府在申遺上的花費可謂不遺餘力。天價申遺,最後要用民眾的門票、納稅人的財富來買單。得失利弊,權衡尤難。

  世遺大會中國代表團成員、建設部城建司副司長王鳳武透露説,目前中國具有“申遺”意願的項目多達200個,根據一個國家每年最多只能申報兩個項目的新規定,中國完成所有項目的申報至少需要100年。

  中國青年報一項社會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公眾不贊成無節制的申遺,也不會衝著“世界遺産”的名頭去旅行。但願這些棒喝的聲音,能夠讓沉浸在申遺衝動中的部門猛醒。 西 風

熱詞:

  • 申遺
  • 名樓
  • 南靖土樓
  • 古董
  • 世界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