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央行釋放政策謹慎寬鬆信號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26日 01: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900億元的規模”週二的公開市場操作量,創了有史以來央行單日逆回購規模最高紀錄。

  對此,市場解讀為央行釋放出更為清晰的政策信號,即政策基調謹慎寬鬆。未來,更多偏向以逆回購操作方式靈活釋放流動性,不希望用降低存準率這種信號意義強、迴旋餘地小的工具來調控。

  這一政策態度的明晰化也與歐美日等主要經濟體的再一輪寬鬆息息相關。9月13日,美聯儲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出臺。在新一輪政策寬鬆的背景下,政策外溢已經成為新興市場的一大擔憂,無節制的寬鬆恐加大全球的通脹壓力。而且,新一輪寬鬆恐加大全球套利資本的流動,一些南美國家已經採取政策防範。

  “近期歐美新的救助和刺激措施的影響需密切關注。”在最新一期的例會公告中,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如此表述。央行25日發佈新聞稱,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2012年第三季度例會。

  正是基於這種謹慎態度,央行的寬鬆更加傾向靈活的逆回購工具。在逆回購已常態化的基礎上,近期,央行拉長了操作期限,並明顯加大了逆回購的力度。分析師表示,這意味央行希望用信號意義較弱的方式寬鬆,也使得市場的降準預期進一步推後。同時,央行寬鬆的方向也是結構性的,希望銀行間市場的資金相對穩定、寬鬆,這也有利於鼓勵直接融資,而非一次性調低商業銀行存準率以鼓勵放貸。

  央行25日公告,當日進行了兩期逆回購操作,分別為1000億元14天期和1900億元28天期品種,兩期中標利率分別持平于前期的3.45%和3.60%。據WIND統計,25日有520億元逆回購到期,與新開展的逆回購對衝之後,當日央行實際凈投放資金2380億元。本週,公開市場分別有20億元央票和1070億元逆回購到期,經週二的2900億元逆回購操作之後,公開市場已經提前鎖定1850億元凈投放。

  宏源證券債券自營研究主管何一峰表示,本期逆回購放量的原因是機構需求較旺盛,這點從二級市場利率可以看出來,隔夜加權回購利率已到4.8%,中標利率並未隨行就市,而是維持之前的水平,表明央行不希望資金利率過高,引導二級市場利率下行的意味更濃。

  同日,財政部、央行就400億元6個月期國庫現金定存進行了利率招標,最終中標利率落在4.32%,較上期中標利率大降81BP,創下今年以來同期限品種招標的最低利率水平。

  但是,銀行間市場短期資金利率25日繼續持續上行。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數據顯示,25日,除9個月期Shibor利率微跌0.13個基點外,其餘各期Shibor利率均上漲。其中隔夜Shibor利率漲11.08個基點,至4.5%,7天Shibor利率漲24.33個基點至4.7408%,14天Shibor漲12.22個基點至4.8208%,1個月期Shibor利率漲17.21個基點至4.8375%。中長期Shibor波動較小,其中3個月期利率微漲0.39個基點至3.6874%,6個月期利率微漲0.1個基點至4.0917%,9個月期利率微跌0.13個基點至4.2583%。

  不過,受益於央行大規模輸血,銀行間市場資金面25日好轉。25日早盤,短期回購利率全線跳空高開,但在央行逆回購操作之後,機構融出資金明顯增多,資金利率升勢遇阻,下午更是一度跳水。受高位開盤影響,25日隔夜、7天、14天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分別較上一交易日上漲8BP、19BP、10BP,收報4.47%、4.70%、4.82%。

  “逆回購中標利率持平于上周,並沒有理會市場利率的走高,表明鼓勵市場增加逆回購參與量,解決金融機構資金緊張問題,同時也意味著不會降低存準率來釋放長期流動性。”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市場人士也表示,28天逆回購交易規模再創新高,説明央行有意拉長到期資金結構,以穩定機構對於未來的資金面預期,同時也進一步打消了市場對於短期內降準、降息的期待。

  央行之所以放棄用存準率方式來調控,與主要經濟體的政策變化有很大關係。“海外,歐、美、日等主要央行在最近半月均進一步放鬆,這對國內貨幣政策在短期形成較強制約。新興市場國家過於擴張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應當為經濟過熱和通脹攀升負主要責任。但自危機以來,QE常伴隨著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過熱和通脹攀升,也伴隨海外資本流入,主流輿論的理解是海外央行量化寬鬆的政策應當為通脹負主要責任。國內貨幣政策寬鬆的空間在未來兩三個月內可能會進一步縮小。”博時宏觀策略部總經理魏鳳春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美推出QE3的背景和QE1、QE2明顯不同,中國經濟自身面臨下滑風險,同時通脹擔憂並未完全消除,政策相對謹慎,以調結構作為主導向的政策對經濟和股市的刺激力度都會有所限制。”楊德龍説。

  QE3齣臺以後,國際市場先後完成了美元貶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美國股市價格上漲等動作。但目前,QE3對國內的衝擊還未顯現,資金也未大規模涌入國內。不過,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在近期發佈的報告中指出,QE3通過多種渠道(正面、負面)雙向影響中國宏觀經濟。目前,研究界關於QE3對中國宏觀經濟的綜合影響難以達成統一意見“與主流的研究結論不同,我們認為QE3對貨幣供給面的負面衝擊大於對外需的正面衝擊。”

熱詞:

  • 央行貨幣
  • 政策信號
  • 資金面
  • 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