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就業是中國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頭等大事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24日 01: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經濟參考報》:就業被稱作民生之本,關係著一個國家的穩定和發展。過去10年裏,中國雖曾遭遇國際金融危機劇烈衝擊,但是就業率依然保持在較高水平。我國政府為了保證充分就業,都採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莫榮:2002年積極的就業政策制定實施以來,我國就業工作取得巨大成就。

  一是成功解決了數千萬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積極就業政策的實施,使3000多萬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得到妥善安置,先後有2800多萬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成功實現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業保險制度的並軌,基本解決了體制轉軌遺留的下崗職工問題,有力配合了國有企業改革進程。現在回過頭來看,當時如果這一問題不妥善解決,不僅國有企業改革和結構調整無法順利推進,而且有可能釀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二是成功化解了新一輪青年就業高峰的壓力。過去幾年,我國正處於新一輪就業高峰期,8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口陸續進入就業年齡,高校畢業生和其他新成長勞動力就業壓力空前。正是由於有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強力拉動和積極就業政策的有效支撐,就業規模不斷擴大,才有效緩解了就業高峰的壓力。“十一五”期間全國城鎮新增就業5700多萬人(年均比“十五”期間多增加210萬人),農業勞動力轉移就業4500萬人,772萬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2010年末全國城鄉就業人員達到7.61億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3.47億人,比2005年增加了6300萬人。

  三是成功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對就業的巨大衝擊。在更加積極就業政策的推動下,我們快速扭轉了2008年下半年城鎮新增就業下滑的局面,2009年上半年就業狀況已基本恢復到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2010年城鎮新增就業更是進一步達到了116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保持在4.3%以內;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也維持在70%以上。相對於歐美和非洲等許多國家無就業的復蘇,高達9%以上的失業率,以及由此引發種種社會矛盾和政治動蕩的嚴峻局勢,應當説,我國就業能取得這樣一種成就,是來之不易的,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2010年,國際勞工組織在日內瓦舉辦“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就業政策”專場報告會,向世界展示和推廣中國經驗。

  四是顯著改善了我國的就業格局。隨著城鄉結構和産業結構的調整,大批農業富餘勞動力轉向非農産業就業,城鎮化和二元經濟轉換取得實質性進展。2010年三産就業人員比重為36 .7:28 .7:34.6。其中第一産業就業比重繼2003年穩定下降到50%以下之後,2008年又進一步下降到40%以下,我們認為這具有標誌性意義;第二産業的就業比重扭轉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長期徘徊在22%左右的局面,由2002年的21 .4%上升到了2010年的28.7%,年均增加0.91個百分點;第三産業的比重則由2002年的28.6%增加到2010年的34.6%,年均增加0.75個百分點。

  中國就業的艱巨性、複雜性是世界上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我國有13多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和勞動力最多的國家。我國的就業問題既有發達國家主要面臨青年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也有轉軌國家主要面臨轉軌帶來的結構性失業和再就業問題,還有發展中國家面臨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就業問題。我國就業所面臨的轉軌就業、青年就業和農村轉移就業同時出現、相互交織的“三碰頭”局面,決定了就業問題之複雜,就業工作任務之艱巨,是世界任何國家都未有過的。

  《經濟參考報》:2012年2月20日,胡錦濤總書記主持了中央政治局第32次集體學習,您作為這次集體學習的主講人參與了這個過程。胡錦濤總書記強調,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那麼,為什麼要把就業當作社會經濟發展的優先目標呢?

  莫榮:胡錦濤總書記的講話深刻闡述了就業問題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艱巨性,深入分析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就業形勢。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是人口大國,勞動者充分就業需求和勞動力總量過大、素質不相適應的矛盾是長期的。當前乃至整個“十二五”時期,在就業總量壓力持續加大的同時,就業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中央政治局這次集體學習,再次明確了我國未來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就是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即就業優先的發展戰略。

  就業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看,一個角度是政治學的角度。在我國,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安國之策,是天大的事情,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目標;在國外,就業更是政府執政的主要的目標,往往成為政黨惟此為大的事情。從政治學的角度,就業完全可以是優先的目標。

  另一個是經濟學的角度,能不能把就業作為優先目標呢。宏觀經濟講四大問題,第一是經濟增長,第二是控制通貨膨脹,第三是國際貿易的平衡,第四是就業增加或者説失業減少。這四個大目標,是所有國家政府宏觀經濟必須要解決的四大問題。這裡要解決把誰放在優先位置更合適的問題。

  《經濟參考報》:請您從經濟學的角度詳細向我們講解一下就業優先戰略的重要性。

  莫榮:先看一下控制通貨膨脹。控制通貨膨脹曾經被西方的一些國家當做一個重要的目標來看。這次金融危機以後,大家達成一個共識,就是應該放棄把控制通貨膨脹作為優先目標的做法,因為作為優先目標對經濟發展是有害的。實際上,現在已經把就業納入通貨膨脹控制要考慮的優先目標,控制通貨膨脹目標先要看一看就業和經濟狀況的好壞。控制通貨膨脹辦法,主要是控制貨幣發行,控制工資的增長,這些都不利於增加消費和經濟的增長,所以,這個控制通貨膨脹目標現在已經不是優先目標了。

  其次,看一看國際貿易平衡目標。它只是一個經濟中的基本的目標,不是一國的優先的目標。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國際貿易極度不平衡。我們依靠出口優先,換來的是美元鈔票,不是實際的福利。外匯增加帶來三個問題,一個是外匯貶值的危險,二是人民幣升值財富蒸發的風險,三是我國外匯結算帶來貨幣超額發放引起的通貨膨脹問題。所以,國際貿易平衡雖然是重要目標,但顯然不是事關全局的優先目標,出口更不應該是優先的目標。

  第三,經濟增長和促進就業誰應該更優先的問題。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近30年來主要把經濟增長放在優先的目標,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今天,經濟增長是否還要作為優先的目標,值得認真推敲。經濟增長的辦法很多,一是投資,這是我們長期使用的,而且也是比較好的辦法。在消費不足的情況下,增加投資,能夠消化部分産能,也完全能夠帶動經濟的增長。投資是我們的法寶,金融危機開始的時候,4萬億投資是非常震撼人心的。我們算了一下,4萬億投資拉動了2400萬的就業,2009年固定資産投資是23萬億,投資佔了34萬億GDP的67%,很好地拉動了GDP的增長。但投資畢竟只是中間需求不是最終消費,其在拉動經濟增長和解決當前消費的同時,也為將來産能過剩埋下了惡果。當前,我國的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等存在大量的産能過剩,在“十二五”時期就要對這些進行調整。所以,投資已經不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最好辦法。二是消費。在政府、企業和勞動者收入的比重中,由於勞動者在初次分配的比重是在下降的,跟國際上相比也是低的,所以,不利於我們總體的消費增長,必須通過出口來消化過剩的産能。金融危機當中,我們通過家電下鄉、政府補貼來加強消費,這只是臨時性的辦法,根本的出路還是增加勞動者的就業和收入。三是增加出口。這是我們這些年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出口換來的只是外幣,而不是實際的福利,且今後的增長空間已經有限,從宏觀平衡上看也需要調整。因此,當前和今後把經濟增長作為優先的目標,尤其是通過投資來實現經濟增長是有很大問題的。在經濟危機過程當中,西方政府面臨著主權債務和赤字問題,冰島政府已經破産了,現在希臘和西班牙政府又面臨主權債務危機,我國也存在地方融資平臺的風險。所以,投資不具有長期性、可持續性,而且容易造成通貨膨脹,産能過剩,不利於經濟和就業的長期良性增長。

  所以,在宏觀經濟的四大目標中,應該把促進就業作為優先的目標。促進就業作為優先的目標,意味著更多的老百姓有就業機會,意味著收入的增長,意味著國內消費的增長,也意味著經濟增長從依靠物質資源走到依靠人力資源這一良性發展的目標。從宏觀經濟的四大問題看,我們完全應該把就業當做優先的目標。

熱詞:

  • 科學發展
  • 通貨膨脹目標
  • 促進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