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從十六大到十八大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五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06日 14: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統計局網站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消費品市場繁榮穩定

  ——從十六大到十八大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五

  黨的十六大以來,國內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穩定發展。商品市場供應充裕,消費規模不斷擴大,銷售熱點紛呈,市場主體日趨多元化,新型流通方式快速發展,消費品市場呈現持續、穩定、快速增長的態勢。

  一、消費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城鄉市場共同發展

  (一)商品供應日益豐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十六大以來,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供應市場的商品品種、數量增多,質量檔次明顯提高。市場上吃、穿、用各類商品琳瑯滿目,品種更加豐富多彩,極大地滿足了居民多層次、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多年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組織生産經營取得了豐碩成果,市場有效供給不斷增加,買方市場佔主導地位的市場格局已得到確立,消費者在購物消費方面的自由度和選擇空間增大,特別是以手機、電腦為代表的IT商品,方便居民出行的汽車,用於改善人們居住條件和生活質量的住房裝飾商品、家用電器等大量增加,使市場商品供求結構更趨合理,居民對商品的挑選餘地不斷擴大。

  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大幅增加,消費能力的增強,消費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總體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勢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02年的4.8萬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18.4萬億元,增長2.8倍,年均增長16.1%,消費品市場步入了快速發展期。

(二)城鄉市場共同繁榮

  多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這些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增強了農民的購買能力,農村消費品市場發展明顯加快,城鄉之間消費差距不斷縮小。2011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4萬億元,比2010年增長16.7%;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5.7萬億元,比2010年增長17.2%。城鄉消費品市場零售額增幅差距由2002年的7.7個百分點縮小到2011年的1個百分點之內,其中2011年鄉村與城鎮零售額增速差距比上年縮小2個百分點。這一變化表明農民收入的穩步加快增長和消費結構升級逐步擴大化,使農村消費潛能有所釋放,對整體消費品市場的平穩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呈現出城鄉市場同步增長、共同繁榮的可喜局面。

  (三)市場銷售熱點紛呈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的增長和市場商品供應的豐富,加速了以體現提升生活質量的住房、汽車、通訊電子、教育、旅遊休閒為主要消費點的居民消費升級進程。

  根據全國零售統計數據分析,銷售熱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大商品類別:一是居民住房及其家居類商品的消費快速增長,帶動了家用電器、建築及裝潢材料和傢具等商品的銷售。二是汽車消費快速進入家庭。2003-2011年,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汽車類零售額年均增長23.5%,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由2002年底的0.9輛,增加到2011年底的18.6輛。三是個人享受、發展教育及服務性消費所帶動的商品銷售,如化粧品類、金銀珠寶類、體育、娛樂用品類、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文化辦公用品類、書報雜誌類和兒童玩具類等商品銷售增長均保持在10%以上。四是以IT産品為主的通訊電子商品類,如移動電話、電腦、移動存儲設備、MP3、MP4、數碼照(攝)相機等産品成為居民消費新寵。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家用電腦擁有量由2002年底的20.6台,增加到2011年底的81.9台;移動電話由62.9部增加到205.3部。五是在促進低碳經濟發展和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影響下,低碳綠色消費、循環消費、文化消費等熱點悄然興起,促進了經濟可持續發展。

  2003-2011年,限額以上企業(單位)主要商品零售額中,年均增速最快的是汽車類、通訊器材類、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家電、音像器材類和金銀珠寶類。對零售額增長貢獻率最高的商品主要集中在石油及其製品類、汽車類和糧油食品類商品。同時,一些新型高科技産品、消費比重不大的升級消費品,也逐漸成為市場新寵。

  (四)餐飲收入穩步增長

  近幾年來,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創新,居民外出就餐、親友團聚的次數增加,各種商務活動增多以及國內旅遊市場的快速發展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直接增加了餐飲消費,餐飲業保持持續快速增長的格局,呈現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局面,在零售總額中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2011年,餐飲收入達20635億元,是2002年的3.7倍,年均增長15.7%,對消費品市場拉動作用明顯,每年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均保持在11%以上。

  二、促消費政策成效顯著,“假日消費”帶動市場繁榮

  (一)擴內需、促消費政策助推市場繁榮活躍

  十六大以來,中央和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對保持經濟持續較快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2009年,國家出臺了《關於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和部分商品下鄉及以舊換新等政策,取得了明顯成效。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及以舊換新政策促進了消費結構升級,尤其是家電下鄉政策實施4年多來,收到多贏的政策效果,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消費積極性,對擴大消費、拉動生産、改善農民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據商務部統計,2011年全國家電下鄉産品銷售1.03億台,實現銷售額2641億元,比2010年分別增長34.5%和53.1%。截至2011年底,全國累計銷售家電下鄉産品2.18億台,實現銷售額5059億元,表明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對保持消費持續穩定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國家還加大力度提高城鄉居民保障水平,各項增收減負、惠民利民政策措施不斷推出,如各地提高最低工資標準,調高退休人員補助,擴大新農保試點覆蓋面,積極推進教育、醫療體系改革等等,這些政策的實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居民的後顧之憂,提高了居民消費能力,更重要的是提振了居民消費信心,從而帶動了消費的穩定增長。

  (二)“假日消費”帶動市場繁榮

  從1999年開始實行的“黃金周”休假制度,不僅給旅遊市場帶來了發展機遇,對啟動消費、推動經濟增長也發揮了積極作用,創造了巨大商機,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消費品市場的繁榮。從有關部門的統計監測數據看,每年“黃金周”期間,國內重點旅遊城市所監測的部分商業企業和餐飲企業的商品銷售額、營業收入同比增長速度均快於所在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據統計,2011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全國道路、鐵路等共運送旅客創下歷史之最;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近7000億元,比2010年“十一黃金周”增長17.5%。同時,“黃金周”帶動了形式多樣的週末城市周邊休閒度假旅遊,加之各類單位職工的休假制度的規範以及教師、學生的寒暑假等,“假日消費”迅速發展成為消費品市場新的增長點。

  三、農村市場體系逐步建立,城市商業服務體系日益完善

  十六大以來,農村商品流通網絡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促進了農村消費品市場發展,尤其是城鎮商業網點佈局的進一步優化促進了消費便利化,市場調控機制進一步健全保證了市場的穩定供應,市場秩序進一步規範營造了良好的消費市場環境。

  (一)城鄉商品流通網絡得到不斷完善

  為了改變廣大農村消費者長期以來購物難或不便等問題,商務部在2005年開展了以發展農村現代商品流通網絡為主要內容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工作,2006年又啟動了重點建設100家現代化大型農産品批發市場,培育100家大型商品流通企業的“雙百工程”,並進入全面加速發展階段。這一系列重要舉施的實施,使農村現代商品流通網絡不斷得到完善,農村消費環境大為改觀。

  在農村,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引導城市流通企業進入農村,連鎖化農家店和物流配送中心,健全工業品下鄉流通網絡,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11年底,全國累計建設或改造農家店突破60萬個,覆蓋75%的行政村。

  在大中城市,完善鮮活農産品零售網絡,鼓勵農産品直供直銷,在有條件的社區建立生鮮超市、連鎖菜店等固定售菜場所,在小、遠、散等缺乏菜市場的社區設立流動售菜車、週末蔬菜直銷市場等時段市場,適應不同社區不同人群需要,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現代農産品流通體系加快發展

  2011年,我國初步形成了以農産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菜市場為流通主渠道,農超對接等多種産銷銜接為補充,週末蔬菜直銷市場等直銷、直供業態為調劑的農産品流通體系。

  目前,經升級改造的農産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已基本覆蓋我國農産品主要産區和主要城市,約80%的農産品經“農戶—批發市場—農貿市場”銷售。與此同時,農超對接流通模式優勢日益顯現。2011年,商務部、農業部聯合開展“全國農超對接進萬村”行動,搭建對接平臺,農超對接取得快速發展勢頭。據調查,連鎖超市通過農超對接採購農産品,流通成本平均降低了15%左右。農超對接由於促進了訂單農業發展,保障了農産品穩定供應,穩定了農産品價格,促進了農民增收。

  (三)農産品流通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

  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國家安排專項資金支持1200家農産品市場和企業建設了2135個項目,帶動社會總投資231億元。在全國29個省區市的117個城市,支持近1500個標準化菜市場升級改造,推動試點城市及周邊標準化菜市場升級改造。

  與此同時,有關部門加強了農村商務信息服務工作,探索建立覆蓋全國農村的商務信息服務體系,以信息服務促進農産品流通。新農村商網匯集了全國700多個批發市場的各種農産品價格信息。農村商務信息服務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共促成農副産品銷售1800多萬噸,銷售總額超過613億元。

  四、市場主體快速發展,多元化市場競爭格局基本形成

  十六大以來,以開拓市場、擴大消費為主線,國家和有關部門大力推進並深化了商品流通體制改革,加快了市場建設步伐。

  (一)流通各行業齊頭並進,各種業態競相發展

  多年來,專賣店、專業店、超級市場、便利店、百貨店、折扣店等各種業態遍地開花,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均保持穩定發展的態勢。其中專賣店和專業店顯示出較強的增長勢頭,大賣場已成為國內零售市場的重要業態。作為現代流通手段之一的連鎖經營成為商業企業採用的主要經營組織方式,連鎖商業從少到多、從小到大,逐步發展壯大起來。主要特點:

  一是規模擴張迅速,市場份額不斷增加。截至2011年末,全國有連鎖零售企業(集團)2411個,比2003年增加1444個,年均增長12.1%;連鎖零售企業(集團)數的增加,推動了門店數、營業面積、從業人員數和商品銷售額的快速增長。2011年末,連鎖零售門店數19.6萬個,比2003年增長3.2倍,年均增長19.7%;營業面積1.4億平方米,比2003年增長3.9倍,年均增長22%;從業人員數249.1萬人,比2003年增長1.7倍,年均增長13.2%;實現商品銷售額3.5萬億元,比2003年增長7.1倍,年均增長29.9%。2011年連鎖零售企業(集團)實現商品零售額2.4萬億元,比2003年增長5.9倍,年均增長27.2%。營銷手段的多樣化,零售業態的日益完善,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消費者購物更加方便、快捷。

  二是專業店、專賣店規模增速顯著,倉儲會員店單位營業面積商品銷售額最高。2011年連鎖零售企業(集團)中,專業店的門店數、營業面積、從業人員數和商品銷售額分別佔47.2%、44.4%、36.9%和60.4%,遠遠高於其他業態。2003-2011年,專賣店的門店數、營業面積、從業人員數和商品銷售額的年均增速最快,超過連鎖零售企業(集團)11.4、13.6、12.2和10.3個百分點。

  (二)網絡消費等新模式快速發展和新産品的不斷涌現促進了消費的增長

  近幾年,隨著網絡的快速普及,家庭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網上購物以其産品豐富、價格實惠、購買便捷、送貨上門等優點,已漸漸成為居民流行的消費方式,尤其是國家關於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新規定以及銀聯推出的無卡支付平臺等政策,為網絡消費等新型消費模式提供了便利和良好環境,引發了居民網購熱潮。據統計,2011年,郵購及電子銷售業零售額比2010年增長近一倍。同時,新技術産品的不斷涌現也促進了相關商品的消費。2011年限額以上企業(單位)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比2010年增長27.5%,增速比2010年加快5.7個百分點,是16類商品中增長最快的。網上購物、在線支付已成為不少居民熱衷的購物方式,網絡消費呈現高速增長的勢頭,成為正在興起的消費新熱點。

  (三)商品交易市場數量持續增加,規模不斷擴大

  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商品交易市場已成為日用消費品和生産資料的重要集散地和價格信息發源地,在活躍商品流通、方便居民生活、擴大城鄉就業、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2002年以來,我國年成交額億元及以上商品交易市場持續快速發展。2002年末,全國有億元市場3258個,到2011年末已發展到5075個,增加了1817個,年均增速5.7%。2011年末全國億元市場攤位數333.5萬個、營業面積2.6億平方米、年成交額突破8萬億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52.2%、1.5倍和3.1倍,年均增速達4.8%、10.9%和17.1%。

  (四)大中型企業商品銷售增長仍居領先地位

  在多年的市場競爭中,涌現出一批規模大、市場競爭能力強的骨幹企業,它們充分發揮規模大、環境優、信譽好的優勢,成為城鄉居民特別是城鎮居民的首選消費場所,在競爭中領跑消費品市場。尤其是大中型商業企業發展迅速,競爭優勢凸現,新型業態發展基本成型,各類大中型超級市場、購物中心、連鎖經營的專賣店、專業店不僅給消費者提供了相對規範的售前售後服務和舒適的購物環境,商品價格也易於為消費者接受,使大中型商業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了明顯優勢。2011年,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零售額8.5萬億元,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46.7%。

  (五)流通業對外開放不斷擴大

  2001年底,中國加入了WTO,對外開放度進一步提高,給中國消費品市場帶來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首先是關稅降低使國內市場上諸如汽車、高檔家用電器等消費品尤其是進口商品銷售價格下滑,帶動了消費;其次,外資紛紛投資中國市場,世界級零售商業巨頭迅速進入中國;第三,加速了消費的國際化,不少國際名牌商品能以與發達國家市場同步的速度進入中國市場;第四,促進了國內消費品市場的現代化建設,組成了一批大型連鎖企業集團,借鑒國際上先進的營銷理念和管理方式,提高了市場競爭能力。

  十六大以來,國內消費品市場之所以能夠保持快速增長,首先得益於我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為國內市場的快速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次,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加快,增強了購買力;三是國家實施了擴大內需,尤其是促進消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為釋放消費潛力創造了有利條件;四是充足的商品供應保證了居民多樣性的需求,商品價格的基本平穩,為消費創造了良好的市場氛圍。由於我國消費需求空間和潛能很大,內生動力強勁,支撐消費增長的主要因素和基本面並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推動消費品市場持續發展的諸多有利因素仍將延續。

  注:本文部分數據來源於商務部

熱詞:

  • 消費品市場
  • 科學發展觀
  • 農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