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回首歷程:湖南人前行的腳步近10年鏗鏘有力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3日 05: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毛澤東同志故居

  圖①:長沙城郊農業俯瞰。

  圖②:鳳凰古城旅遊。

  圖③:資興市庫區漁業養殖。

  圖④:衡陽特變電工生産車間。

  圖⑤:湘潭九華工業園吉利汽車生産線。

  郭立亮攝

  視覺統籌:蔡華偉 張芳曼

  數據來源:湖南省統計局

  回首歷程,湖南人前行的腳步從未像近10年這般鏗鏘有力——

  10年前,“農業大省、工業弱省、財政窮省”是湖南的老標簽;10年後,“綠色湖南、創新型湖南、數字湖南、法治湖南”已成湖南的新名片。

  面向未來,湖南人更加清醒地明白自己前行的動力所在——

  “湖南經濟社會之所以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最根本的就在於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湖南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貫徹落實中央精神,通過實現優化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人本發展,努力走一條有中國特色、湖南特點的科學發展之路。”省委書記周強説。

  補齊工業“短板”,夯實“起跳”之基

  2003年11月6日,湘潭市富洲路旁的一棟3層民房。

  12位創業者聚在一起,謀劃一個新工業園的未來。這是在一張白紙上的揮筆——沒有項目,沒有資金,起步靠僅有的20萬元借款,連同一份不甘落後的豪氣。

  任何一位初創者,都沒有想到這個名為“九華”的工業園區未來所能釋放的能量。不過10年,九華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31億元,不僅邁入了國家級經濟開發區之列,且已成為湖南新型工業化園區的樣板。

  九華的上揚曲線,濃縮著湖南人半個多世紀來追逐的強省之夢。受制于工業的“短板”,這個農業大省常常面臨這樣的無奈——農業産品向外輸送,高額附加值拱手讓人,工農價格之差卻自己埋單。

  “從工業中殺出一條血路來!”這是湖南發展的潛力所在,出路所在,希望所在。2001年,湖南省提出大力發展工業;2005年,將“一化三基”(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強基礎設施、基礎産業和基礎工作)列為發展戰略;2010年,又提出堅持把新型工業化作為第一推動力。

  10年前,放眼湖南,難覓過百億元的工業企業;10年後,湖南人的目光早已投向千億元企業的量級,千億元産業多達11個。

  新型工業化的引擎,推動著湖南跨越發展。10年時間,湖南經濟總量翻了5倍,接近2萬億元;人均GDP、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都實現數倍增長。

  蓄勢“起跳”,還離不開基礎的保障。

  自2008年起,湖南創下了兩年開工34條高速公路的紀錄。截至今年6月底,湖南在建和通車總里程達6452公里,躋身全國前三。

  不僅如此,長沙黃花機場結束了不能起落大型飛機的歷史,客流量中部第一;武廣高鐵從湖南穿行而過,里程最長。一個中部地區的立體交通樞紐,已初步形成。

  明確“四化”路徑,鎖定“兩型”目標

  用較短時間走完別人走過的路,湖南的強省之路,必然要求跨越式前行。

  然而,後發趕超者通常繞不開這樣一個邏輯——趕超的路途,已經沒有了早期先發地區的各種資源和條件,以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式發展空間,越來越小。

  領跑者的路徑不可複製,要撥快跨越發展的時針,湖南必須探索出一條符合自身特色的新路。

  2007年12月,長株潭城市群獲批成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3年之後的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通過了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兩型社會”建設的決定,確定“以建設‘兩型社會'作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方向和目標”,爭取率先建成“兩型社會”,爭當科學發展排頭兵。

  發展思路已經廓清——探索中部地區“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新路,這既是中央的殷切囑託,也是湖南的自覺選擇。

  “兩型”遠景如何通達?湖南明確了“四化”路徑——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信息化,以“兩型”引領“四化”,以“四化”帶動“兩型”。

  從洞庭湖關停234家造紙廠,到啟動湘江綜合治理、打造“東方萊茵河”;從重點污染工業區的整體退出,到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文化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快速崛起,“兩型”試驗由點及面、由頂層設計到縱深推進,全面鋪開。

  4年多的改革實踐,湖南人的心裏愈加亮堂——“兩型”不但不會束縛前行的步伐,反而成為加速發展的不竭動力。

  “十一五”期間,湖南省工業直接減排累計達1億噸碳當量。到2011年底,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57.13%,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6.64%。

  “兩型”的“綠金”效應,不僅讓眾多先行先試的政策機遇落戶湖南,大批資金、項目也紛紛“慕名而來”。2011年,長株潭三市地區生産總值達8320.62億元,超過全省的40%,已經當仁不讓地成為湖南核心增長極。

  往南,大湘南板塊成為第四個國家級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往西,大湘西板塊納入國家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湖南三大板塊,在統籌協調中正在展現更加美好的未來。

  轉變管理方式,依託法治護航

  今年7月,新一屆“法治政府南嶽論壇”在湖南株洲舉行。

  這個高規格的學術論壇,已在湖南舉辦四屆,一直保持著集聚國內頂級法學專家的獨特吸引力,已經成為中國法律、法學界的一大特色品牌。

  為什麼選擇湖南?專家們不約而同地給出答案——這與近年來湖南在法治領域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創新與努力密不可分。

  科學發展的新路徑,呼喚著社會管理的新思路,湖南選擇從最為根本的法治入手。

  從2007年出臺我國首部地方性行政程序規定——《湖南省行政程序規定》開始,到去年8月,“法治湖南”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法治湖南建設綱要》出臺,法治領域的湖南探索引人注目。規範政府“紅頭文件”,規範自由裁量權,探路政府服務法治化,將依法執政的重大課題落實為地方黨委具有操作性的“制度安排”…… 眼下,“法治湖南”的藍圖,已然清晰。

  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法治程度可決定一個國家57%的無形資本價值。對於湖南來説,追求公開、公平、公正、可預期的“法治品牌”,正逐步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效益——

  “十一五”期間,湖南累計利用外資額為“十五”時期的3倍,截至2011年底,在湘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達到119家;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現象,由過去的普遍現象、突出問題,下降為局部問題、個別問題,信訪大幅減少……

  實踐啟示著湖南:改革創新的力度有多大,科學發展的步子就有多大。正如省長徐守盛所説,弘揚創新精神,堅定不移地貫徹改革開放的總方針,必將推動湖南科學發展在新的起點上進入更廣領域、達到更深層次。

熱詞:

  • 四化
  • 科學發展觀
  • 湖南省委
  • 湖南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