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各地車站未見明顯“提前返鄉潮” 就業形勢正常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31日 01: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業內人士表示,此次非“突髮式、斷崖型”就業下跌,就業形勢仍處正常區間

  《經濟參考報》記者走訪的中、東部各地就業管理部門均表示,當前用工形勢總體穩定,部分媒體刊登的“返鄉潮”報道存在以點概面情形。浙江省就業管理局政策制度科科長陳根元説,“對比2008年金融危機,有的人可能憑經驗認為經濟下滑就會出現‘返鄉潮’,但這次與金融危機期間‘突髮式、斷崖型’就業下跌完全不同。本輪經濟放緩對就業的負面影響相對緩慢,就業總體形勢仍處正常區間。”

  針對部分媒體刊登進城務工人員近期出現大規模“返鄉潮”的報道,《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在天津、廣東、山東、浙江等沿海省市和河南、江西等中部省份調研發現,受我國整體經濟形勢企穩回升、中部經濟快速崛起的綜合影響,儘管極個別行業、個別區域出現少量務工者返鄉的案例,但當前未見大面積、多行業、相對集中的“提前返鄉潮”。

  各地車站未見明顯“提前返鄉潮”

  近期,記者在各地火車站、汽車站蹲點調研,均未發現類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及每年春節期間的“返鄉大軍”。

  在7月30日至8月2日,記者連續三天上午在河南省鄭州火車站和鄭州長途汽車站採訪時,僅看到較少的農民工扛著行李走出出站口,沒有成群結隊的回鄉人流。鄭州火車站新聞信息中心負責人表示,和去年相比,今年6至7月份沒有感覺到異常的農民工返鄉流。

  天津火車站宣傳處長靳森也告訴記者,今年5至7月天津站旅客發送量遞增形勢與幅度和往年類似,主因是大學生暑運。天津長途汽車公司西客運公司王栩強表示,車站近幾個月旅客發送量無明顯波動。

  在用工大省浙江,記者從杭州城站火車站獲悉,今年7月1日到7月30日發送往雲貴川方向旅客12.9萬人次,與去年同期12.9萬持平。如精確到個位數,則今年比去年同期還少了150人。

  記者7月底在山東省煙臺、濰坊、菏澤等地的火車站、汽車站看到,這些地方雖然有農民工乘車返鄉,但人數大多為3至5人,沒有出現成群結隊的“返鄉流”。

  就近就業折射“調結構”新變化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現,東部地區雖然總體用工穩定,但因外向度較高,受外需萎縮、內部“調結構”等影響,在上半年暫時出現了局部就業需求和求職人數下降的情況。

  如據廣東省廣州、深圳、佛山三市開展的失業動態監測顯示,5月末企業在崗員工總量與今年1月末持平,比4月末用工高峰也下降1.35個百分點,但沒有出現規模裁員、群體性失業等現象。

  另一方面,令人頗感欣慰的是,記者同期在中部地區的江西、河南及山東的中西部地區發現,隨著當地承接沿海産業轉移增多,工業化進程加快,就近就地就業的民工人數逐年增多。

  豐城市是江西人口大市,這個市的省外就業人口已經從2009年達到高點,自2010年起開始以每年近3.5萬人的數量開始下降,今年降速更趨明顯,到目前為止只有15.8萬人,到年底大約可達17萬人。但另一方面,其省內就業人數卻逐年上升。省內就業人口自2009年以來從5.79萬人增至去年的8.89萬人。今年到目前為止為5.8萬人,到年底大約可達8萬人。

  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河南省農村勞動力省內轉移1268萬人,省外輸出1190萬人,省內務工人數首次超過了省外。2012年春節前從省外返回河南的勞務工比往年增加了20%,春節後不願意繼續到河南省外就業的勞務工比往年增加了15%,人數約180萬人。

  豐城市勞動就業局副局長黃木根分析認為,當前的就業形勢可歸納為“東部壓力不小,西部動力更足”。他説,“在‘調結構’的大背景下,中西部不僅是東部産業轉移的‘項目池’,同時也逐步成為吸納全國就業的‘蓄水池’。”據介紹,這幾年,豐城市相繼引進了東鵬、斯米克、唯美等大型建築陶瓷企業和富士康等電子企業,正吸引越來越多的本地人、外地人前來務工。

  “今年以來中西部返鄉就業的人數略有增加,帶回了技術,對中西部是好事。”黃木根及一些基層幹部認為,東部略微減少的就業需求在中西部地區不但得到了釋放,並且中西部經濟的快速崛起,還進一步增強了內生動力、擴大了就業需求、提高了自身的吸引力。

  經濟企穩夯實穩就業基礎

  從調研的5省1市上半年整體經濟形勢來看,各地經濟企穩回升態勢較為明顯,在中部地區形成了進一步擴大就業的助力,又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東部地區的“招工難”現象。

  從地區生産總值來看,上半年,天津市、江西省、河南省的同比增值分別達到14.1%、10.5%和10.3%,山東省同比增長9.7%,均超過全國7.8%的均值,僅外貿大省廣東、浙江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大,同比增長均為7.4%。

  但記者從廣東、浙江採訪了解到,增幅偏低既有受宏觀因素影響的結果,也是當地處在主動調結構的轉型期階段性問題,一些積極因素仍然顯示經濟具有企穩回升的動力,如廣東省民營企業仍繼續保持較強活力。上半年,民營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729.45億元,同比增長10%,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3個百分點。此外,民間投資完成4071.8億元,同比增長16.9%,增速比全省固定資産投資高6.8個百分點,佔全省固定資産投資的52.9%。

  從就業數據來看,上半年,東部地區的浙江省、廣東省新增就業人數分別達到50.1萬和97.6萬,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3%、2.44%,基本符合年度預期目標,近年來困擾沿海製造業的“用工難”情況也得到了緩解。如浙江省5890家被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監測的企業中,缺工比例和調查缺工率分別回落至32.1%和2.88%。陳根元説,根據近兩年的經驗數據,浙江省上述兩項數據達到40%和4%以上時,“招工難”比較突出,兩者比例分別降至35%和3.5%以下時“用工難”問題基本緩解。

  各地一些基層幹部同時表示,我國産業體系較完善,市場迴旋餘地較大,各地都有一批重點項目陸續開工建設,民間投資和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在進一步增強,特別是國家一系列穩增長政策逐步落實到位,積極效應將在下半年逐步顯現,企業信心和市場預期有望得到持續改善,這些都有利於就業形勢的穩定。

  需求量減少 流動性增多

  造船建築光伏等行業現用工“苦笑曲線”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在多地調研發現,在當前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的大局下,受宏觀環境影響較大的沿海省份個別地域,以及造船、建築、光伏等部分行業出現用工需求量減少、務工者流動性增多的苗頭性現象。

  個別地域現務工者返鄉苗頭

  8月初,記者來到有“外貿風向標”之稱的浙江省義烏市蹲點調查。通過走訪部分外貿製造業企業和當地用工市場發現,義烏市總體用工形勢仍處於穩定區間。義烏市就業管理服務局局長黃允龍介紹説,近年來義烏的外來人口每年以10萬人的數量在增加,去年外來人口登記數量達到143萬。義烏市上半年求人倍率整體超過1,6月份求人倍率為1.4,優於3至5月,説明就業氛圍進一步寬鬆。

  記者在河南杞縣、息縣等勞務輸出大縣了解到,上半年除了夏收季節有部分農民工返鄉外,沒有出現成規模的返鄉現象。部分因為失業而返鄉的農民工主要集中在光伏、建築等行業。

  外出務工人數約30萬人的濮陽縣,是河南省豫北地區著名的勞務輸出大縣。濮陽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胡本紅説,“我們比較詳細的統計顯示,今年截至7月底,濮陽縣農民工返鄉人數為8117人,約佔全部外出務工人數的2.75%。”

  濮陽縣柳屯鎮全鎮外出務工人員2.15萬人。其中,在南方、沿海地區打工的多為年輕人,從事電子、服裝行業;在北方打工的集中在北京、山西、鄂爾多斯等地,從事的多為建築、搬運行業。今年截至7月底,柳屯鎮返鄉人數佔外出務工人數的30%,是濮陽縣返鄉人數最多的一個鄉鎮。柳屯鎮鎮長陳兆保説,“返鄉的農民工中,有約25%是因為失業返鄉。”

  位於江西省上高縣的中傑鞋業公司在今年6月招了360名工人,記者從人力資源部的工人資料檔案中隨機抽出36份,發現有14名此前一份工作都在廣東等沿海地區,比例達到40%。在這家公司2月份的招工檔案中,記者隨機抽出26位新招工人,發現其工作履歷中上一份工作為在沿海打過工的只有5個人,不足20%。從隨機抽查來看,和年初相比,目前上高縣的沿海工人返鄉確有增加的趨勢。

  部分行業用工需求現“苦笑曲線”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受宏觀因素影響,相對2010年來看,當前我國造船、建築、光伏等部分曾經十分繁榮、用工量大的行業出現用工需求量減少、務工者流動性增多的苗頭性現象,宛如一條“苦笑曲線”。

  記者近日在天津市外來務工人員集中居住區之一的北辰區天穆鎮劉家房子村採訪時了解到,在該村居住的外地務工人員數量目前維持在3000人左右,主要來自河北、河南、山東、安徽等地,從近幾年比較來看,存在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

  在天津市塘沽西開發區,今年48歲的安徽務工者張廣全,和弟弟張廣民一起在此地一個工地上做泥工。但由於近期天津陰雨天氣較多,工地沒活幹,待了不到一個月的兄弟倆打算返回老家。“天津生活成本太高,下雨天沒活幹,還得吃自己的,掙不了錢,還不如回家。”張廣全介紹説,目前在他的老家安徽宿州,在工地打工的人明顯減少,80後、90後的年輕人不願去工地幹搬運、泥工、雜工等苦力活。

  從事造船業鋼結構的山東省蓬萊鴻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傳真説,公司在近年春節期間最多130多人,現在只剩70多人,本地人佔到80%。他説,“今年造船行業不景氣,以前利潤30%至40%,現在降至10%。本身活就少,保本就幹,但還是吃不飽。”

  此外,近期受歐債危機和美國發起針對光伏行業的“雙反”制裁影響,前幾年發展迅猛的光伏産業遭遇重創,部分國內光伏行業領軍企業紛紛面臨鉅額債務壓力。據媒體報道,位於江西省的光伏領軍企業賽維LDK公司甚至不得不降低生産規模。今年以來賽維已裁員近5000人,佔比約22%。

  但據記者了解,絕大部分的被企業裁員或主動離職的務工者並未返鄉,而是選擇換公司、換工作地,因此造成流動性增大。此外,一些企業家介紹,隨著沿海製造類企業訂單“短小化”,工人也不願長期留在工廠“休假式上班”,而傾向於幹零工、散工、兼工。

  在杭州市外來勞動力服務中心,貴州人劉以波穿著得體的短袖襯衫和休閒褲、皮鞋,在一群等待攬工的務工者中顯得有些突兀。“我是一個廠裏的技術員,現在廠裏沒活,老闆又不想放我走,就説好每個月給我1000元基本工資,我可以出來打打零工,等廠裏有活了再回去。”劉以波説。

  三個“依然突出”折射共性壓力

  “儘管未見‘返鄉潮’,但離警戒水位越來越近”,浙江省義烏市就業管理服務局局長黃允龍的話反映了不少基層幹部和用工企業的共同想法。《經濟參考報》記者從調研的各省市發現,當前經濟運行面臨三個“依然突出”等共性問題,易直接對就業市場形成較快影響,應引起重視。

  首先,市場有效需求不足依然突出。今年以來,各地普遍反映,外需減弱和消費需求減弱相互交織,成為制約經濟增長的首要因素。浙江省對歐盟出口下降6.8%,已連續6個月負增長,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和實際增幅,同比分別回落3.9個和1.4個百分點。山東省上半年對美國、日本出口僅增長3 .2%和5 .7%,對歐盟、韓國、東盟分別下降4.8%、6.5%和3.7%。外貿持續下行勢必對相關企業和就業産生不利預期。

  其次,工業持續回升的壓力依然突出。上半年,天津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完成11436.71億元,增長18.0%,工業增加值增長16.7%,分別比一季度回落3.4個和1.1個百分點;江西省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虧損戶數530家,共虧損45億元,分別增長30%和45%。

  再次,企業生産經營困難依然突出。企業普遍反映,當前生産受需求不足、成本上升、融資困難等因素影響,經營困難比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更大,影響更持久。廣東省發改委對全省現代産業500強項目企業中的近100家企業調查,銷售收入和利潤雙下降的企業佔39%,手持訂單減少的企業佔47%。由於企業對市場需求回升信心不足、虧損增加,資金、勞動力等要素出現由供不應求轉向需求不足的苗頭。廣東銀行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二季度總體貸款需求指數為65.2%,為2004年調查開展以來最低點。同時,人力資源市場求人倍率從年初的1.16下降至6月份的1.05,表明當前就業壓力有所增大,需要密切關注;而各地普遍反應勞動力成本還在逐步攀升,江西、浙江、河南等省普漲15%以上。

  離廠不離城務工者:

  “多留一陣,説不定能找到新工作”

  在杭州火車站進站大廳,20歲出頭的四川小夥吳俊峰用幾張報紙鋪了一片空地當“床”,自己躺在上面發呆。他身邊堆著好幾個牛仔布揹包,同行的一個中年婦人抱著一床燈草涼蓆,坐在旁邊石墩上,卻捨不得打開它。“她是我媽,早知道要回去,當初就不該帶她出來”,吳俊峰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我自己的話,還可以多留一陣,説不定能找到新工作。”

  記者在浙江、廣東、天津等省市的採訪中,吳俊峰這樣的務工者並非個案,但在面對又一場“金融危機”時,勞動者卻不似2008年那樣出現大規模返鄉的情況。事實上,他們中的大部分仍然“漂”在務工地,尋找下一個就業機會,出現了“離廠不離城”的現象。

  來自湖南永州縣城余少龍剛滿21歲,辭工前在東莞一個有100多人的加工廠做充電器,每個月拿1800多元的工資,工廠現在正在經歷一個淡季,他被老闆“暫時”辭退。失業的余少龍沒有聽從父母的建議回家找工作,“我身上還有點錢,還可以撐一段時間,找份新工作應該不難吧?等錢用完了我再考慮回家的事。”

  余少龍已經在人才市場上晃了一個月,但是工作並不如他想象的那麼好找。由於企業用工規模縮小,部分地區的求人倍率發生了明顯變化,根據用工大省廣東的監測,廣東省市場月度求人倍率由今年1月份的1.16逐步下降至5月份的1.08。

  記者在廣東省東莞市桑園工業區採訪時看到,一個二十多人的農民工隊伍打包好自己涼蓆被褥,帶風扇水桶等大包小包所有家當往工業區走來。領頭的工人説,這是他們這兩個月來換的第三個工廠,“沒有活幹只能領最低工資,我們閒著不如去找能接到單的企業,再不行到城區裏洗車洗碗也能掙多一些。”

  這種情況在企業處也得到了印證,一些企業甚至在給工人發放最低基本工資的同時,允許工人到別的企業打零工“賺外快”,這更加劇了失業、半失業工人滯留城市的情況。義烏曼姿襪業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劉文明説,有些公司臨時會允許員工出來打短工,彌補工人工資收入不足,工人在務工地區域內流動明顯增多。

  失業、半失業勞動者滯留城市,給城市管理增添了一定的壓力。在中國(天津)人力資源發展促進中心的圍墻外,記者看到,西側逾百米長的人行道已成為滯留務工人員的聚集地,不少農民工帶著行李,或圍聚在一起打撲克,或側睡路旁綠化帶樹蔭下。當有貌似招工的人經過,這些農民工就會“嘩啦”一下圍起來,急切地詢問,“老闆,招工嗎?要什麼工?”

  當然,也有不少農民工選擇了返鄉謀出路,並且,返鄉的隊伍出現了向中西部中心城鎮聚集的現象。李重臣從瀋陽返回鄭州已經半個多月了,幾乎每天上午都來到航海路“馬路市場”找工作,除了在搬運公司打過4天的短工外,沒有找到自己願意幹的活兒。雖然距離開封老家只有1小時的車程,而且交通十分便利,但是李重臣一直不願回家。每天住宿、吃飯等消費限制在50元以內。

  今年26歲的李重臣説,“我喜歡城市生活,想留在城市,雖然現在吃飯和住宿都不如農村老家好,其他方面卻都比老家強,就連找女朋友的機會也比老家多。在鄭州,只要不挑剔,肯定能找到活兒幹,能保證基本生活。”

  李重臣的選擇在農民工群體中具有代表性。在目前經濟形勢下,農民工的就業選擇呈梯隊式轉移,由沿海發達城市轉移向中西部中心城市,由各省中心城市轉移向工業發達縣城。由於承接東部産業轉移,中西部縣域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日益成為了農民工就業的選擇之一。因此,也有專家建議,與其讓大量閒置勞動力滯留于務工地,不如積極引導其返鄉就業創業,利用縣域經濟對就業的吸納空間,承接勞動力返鄉發展。

  (本版稿件均由記者黃深鋼、黃浩苑、秦亞洲、林艷興、潘林清、方問禹采寫)

熱詞:

  • 返鄉
  • 就業形勢
  • 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