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人民日報:就業優先 讓勞動者各得其所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2日 09: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民生專稿

人民日報:就業優先,讓勞動者各得其所

——十六大以來民生領域發展成就述評之四

白天亮

  惠民生先要促就業。

  13億人口、近10億勞動力,就業在中國談何容易!堅持就業優先,鼓勵創業就業,黨和國家把這一事關百姓根本利益的大事始終擺在突出位置,讓經濟發展和促進就業良性互動。

  10年城鎮新增就業總量達到1.1億,越來越多的人喜捧新飯碗開始新生活。

  10年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4.3%以下,穩定的就業帶來穩定的生活。

  10年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超過1億,農民工成為産業工人的“主力軍”。

  穩就業、增崗位,人們感受溫暖,實現價值,走向富裕。

  千方百計促就業開啟幸福生活門

  就業對老百姓意味著什麼?

  “找到合適的工作,我學到了手藝,也改變了命運。”農民工袁劍是上海一家麵包坊的點心技師,10年前離開安徽老家外出打工,邊幹邊學,如今月薪已達到1萬元,“相信以後的路會越走越好”。

  “有了工作,日子有了著落,人活著也有尊嚴。”遼寧“零就業”家庭成員王德和,在政府幫助下當上了一名社區治安巡查員,工資雖然不高,但解決了一家溫飽,還享有社保補貼,生活從此有了指望。

  “創業成功讓我實現人生價值,我從來沒想到自己的能量有這麼大。” 陜西省丹鳳縣下崗女工張丹英,靠政策扶持、靠個人拼搏,如今成為資産過億元的食品企業老闆,帶動上千人就業。

  就業被稱作民生之本,因為其不僅關係著勞動者生活的改善,更關係著家庭的希望、人生的尊嚴、價值的實現,關係著一個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千方百計促就業,過去10年成為我國就業規模不斷擴大的10年,更多的勞動者找到工作、穩定就業,開啟幸福生活的大門。

  人社部統計顯示,2002—2012年,全國共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億多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4.3%以內。到2011年末,全國城鄉就業人員76420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35914萬人,比2006年末增加了27%。在此期間,我國還解決了國有企業3000多萬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實現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的並軌。

  統籌城鄉就業取得長足進展。杜絕歧視,國家全面取消對農民工進城務工的各種限制,讓更多的農業富餘勞動力在城市順利就業;一視同仁,農民工也能獲得政府提供的免費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享受到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惠。到2011年末,全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5億人,比2003年底增加1.39億人,農民工外出務工收入大幅增加,生活得到極大改善。

  就業結構日趨優化。人們記憶中“一半勞動力務農”的狀況悄然改變。2011年所有就業人員中,一、二、三産就業人員佔比分別為34.8%:29.5%:35.7%,第三産業首次超過第一産業,成為吸納就業的第一主體。這既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謀求産業升級的結果,也顯示我國就業結構更加合理、更具有持續性。

  就業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我國“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就業新格局逐步走向完善。市場機制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勞動力市場更具活力。政府主動承擔促進就業的責任,具有中國特色的積極就業政策體系日益健全。

熱詞:

  • 就業服務
  • 就業信息
  • 就業形勢
  • 就業結構
  • 就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