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科學家在北極高緯地區發現新型污染物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4日 13: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雪龍”號8月24日電(記者 璩靜)參與中國第五次北極科考的科學家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最新研究發現,一些新型溴代阻燃劑、全氟烷基化合物等有毒有害物質首次在北極高緯度海區出現。

  參與本次科考、來自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的蔡明剛博士説,這些新型持久性有害污染物對生物和人類多具有致畸、致癌以及內分泌干擾等特徵,它們對北極地區環境和生態系統的影響應當引起更多關注。

  據介紹,自中國開展北極科考以來,尤其是2008年和2010年開展第三、第四次北極科考後,科學家在海洋大氣化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獲得大量重要樣品,通過後續樣品處理和數據分析得出初步結論,北極地區污染程度總體呈下降趨勢。

  蔡明剛説:“從已有研究結果看,以有機氯農藥為例,自上世紀80年代這類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被禁止生産及使用以來,這類物質在北極海水中的濃度呈現不斷下降趨勢。”

  一直以來,北極地區就是全球氣候變化響應最敏感的區域,也是北半球人類活動産生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主要“埋葬地”。專家認為,隨著北極環境快速變化、海冰融化加劇以及人類活動增加,北極海域可能逐漸從一些傳統污染物的“匯集地”變為“源頭”。

  蔡明剛進一步解釋説,中國科學家對大氣和海水中傳統持久性污染物進行了實際觀測和模型預測,最新結果顯示原有平衡可能已被打破,包括多種有機氯農藥在內的污染物通過海氣交換重新釋放進入大氣,進入食物鏈從而傳遞進入北極高等生物甚至人體中。

  “北極地區海洋環境問題研究不是區域問題,世界各國在北極海洋環境研究與保護方面的合作應進一步加強,”蔡明剛説。

  8月2日,中國第五次北極科考隊穿越北極東北航道首次到達北冰洋大西洋扇區進行海洋調查。這次調查歷時10天,共完成17個站位的多學科綜合科考任務,在中國極地科考史上具里程碑意義。蔡明剛説,這些定點站位和走航觀測將為中國首次開展大西洋、太平洋洋流和大氣輸送對污染物傳輸機制影響的研究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熱詞:

  • 科學家
  • 北極地區
  • 溴代
  • 源頭
  • 雪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