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公立醫院試點權力制衡 理事會決策院長執行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3日 05: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閱讀提示】

  在醫院法人治理結構中,決策、執行、監督分工制衡:

  理事會作為決策層,由社區居民、專家學者、法律界人士、新聞界人士等外部理事和醫院內部理事組成,是醫院最高權力機構;

  執行院長由市醫院管理局黨委提出建議人選,並向醫院理事會推薦,重在執行理事會的決策,主要研究考慮理事會決策的執行落實問題;

  監事會將以派駐監事組的方式入駐醫院,加強對醫院決策層、執行層履職情況的檢查,加大對醫院規範運行的監督。

  醫院裏誰説了算?

  以前院長説了算 現在理事會來決策

  這一變化緣于北京試點建立的以理事會為核心的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北京友誼醫院、北京朝陽醫院先行試點成立理事會。

  8月22日,在試點工作媒體通氣會上,北京市醫院管理局局長方來英説,這一改革試點舉措是政府開放辦醫的探索嘗試,主要是通過醫院領導體制、管理模式、運行機制的變革,更好地實現政府辦醫為民的公益性目標。

  改變“院長一支筆”模式

  理事會成為核心決策層

  封國生,北京朝陽醫院原院長,他現在的身份是理事長,而理事會聘任的負責執行院長是陳勇。醫院法人治理運行機制改革試點,將醫院的決策、執行、監督權力分割,分工制衡,徹底改變以往“院長一支筆”的醫院運行模式。

  我國公立醫院長期採取事業單位管理體制,用人編制均由財政核定,對內管理權高度集中于院長,被稱為“一支筆”決策;對外在公共服務和經營業績之間,醫院往往更偏重經營業績,自身發展目標優於社會服務。

  而推行法人結構治理之後,權力的行使者——理事會、執行院長、監事會都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其中,作為決策層,理事會是主體,是核心,是醫院最高權力機構;而與傳統院長負責制下集決策和執行于一身的院長不同,執行院長重在執行理事會的決策,主要研究理事會決策的執行落實問題;監事會將以派駐監事組的方式入駐醫院,加強對醫院決策層、執行層履職情況的檢查,加大對醫院規範運行的監督。

  據介紹,傳統院長負責制下院長的考核任用,均由市醫院管理局直接進行。執行院長的任用,則是由市醫院管理局黨委提出建議人選,並向醫院理事會推薦,由理事會按照有關規定聘任和解聘。執行院長也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由理事會與執行院長簽訂任期目標責任書。理事會受市醫管局委託,對執行院長實行年度和任期績效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執行院長工作評價、薪酬確定和職務任免的重要依據。

  方來英錶示,理事會、執行院長、監事會都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在這個基礎上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避免了職責不清、分工不明而導致的混亂和效率低下。三方權力又是相互制衡密切結合在一起的,相互協調、相互配合。

  公眾參與醫院治理

  關門決策變公開決策

  今年7月,51歲的朝陽區社區居民邢平芳成為北京首家試點法人治理醫院——北京朝陽醫院的外部理事。通過暗訪,他在醫院的首次理事會會議上提出,社區老人反映抽血化驗要等很長時間,院方需改善就醫環境。這一提案獲醫院理事會表決通過,決議增設採血化驗室。

  截至目前,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友誼醫院理事會已正式履職,北京兒童醫院也將試點組建理事會。邢平芳表示,外部理事作為群眾代言人參與醫院決策並予以監督。自己代表近10萬北京呼家樓地區居民訴求,通過暗訪、居民溝通等形式提出建議。

  以組建後的北京朝陽醫院理事會為例,7名理事中有4名來自醫院外。北京友誼醫院的9名理事中,有4名社區居民、病患代表擔任外部理事,參與醫院決策。兩家醫院的外部理事包括社區居民、專家學者、法律人士以及新聞界人士,均採取零薪酬任職。

  封國生説,醫院理事會外部和內部理事的結構設置,兼顧了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和醫院發展的可持續性。外部理事參與醫院決策,使醫院決策對社會公眾更具透明性。醫院重大事件的決策從單純醫院內部人員參加的“關門決策”轉變為社會各界人員參加的“公開決策”。

  北京市友誼醫院理事長劉建説:“理事會的決策職能,把‘行政導向'和‘專業導向'有機結合起來,能夠代表社會各方利益。同時,通過各方利益代表的溝通,促進各種橫向協作,進而形成醫務人員、政府管理部門、廣大患者和社會各界對醫院建設的合力。”

  方來英錶示,成立理事會將帶來決策立場的轉變,綜合考慮政府、群眾、醫院等各方利益,更為突出公益。據悉,社區居民理事通過醫院和周邊社區協商産生,並由醫管局任命。

  用約束機制保公益

  抑制過度經營衝動

  法人治理結構能否抑制公立醫院盲目做大做強的衝動,讓老百姓看病更便利、更便宜?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暉明認為,公益醫院實施法人治理,最大的意義在於政府對所辦醫院建立評價體系、約束機制,通過法人行為規範保證公益性。醫院本身可兼具公益和市場特徵,但問題在於:現有公益職能存在巨大缺口的同時,市場發育卻非常成熟,甚至過度膨脹。

  為加強對所辦醫院的運營規範,北京市已出臺了考核辦法。在北京“市屬醫院年度績效考核辦法”中,患者滿意度、人次(例)均費用、抗菌藥物使用、醫療糾紛情況等已被納為關鍵指標。連續兩年不合格,醫院院長和黨委書記將被免職。

  北京市醫院管理局副局長毛羽表示,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的重心在於保證公益性。從下月起,北京市醫院管理局將陸續向試點醫院派駐監事。監事將從具有醫院管理經驗的專家中産生,同樣不從醫院領取薪酬,並將定期在不同公立醫院輪換任職,擔負監督職責。

  北京市醫院管理局本著公開透明的原則,多渠道多角度完善公立醫院監督機制,還將建立總會計師制度,向醫院委派總會計師;根據需要委託仲介機構審計醫院年度財務報告,維護政府出資人和患者合法權益;完善信息公開制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確保醫院的發展運行更加規範有效。

熱詞:

  • 公立醫院
  • 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