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市文物局專家:首博展出被砸瓷器均為假文物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2日 01: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首都博物館和北京電視臺“天下收藏”欄目組聯合舉辦的《“假”如這樣——真“假”藏品對比展》(如圖)引起關注。有觀眾質疑,王剛在“鑒寶”節目中把真文物當成假的砸掉了。昨天,市文物局邀請北京市文物鑒定委員會的專家前往鑒定,最終確認展覽中的被砸瓷器均為假文物。

  現場:網絡質疑引來更多觀眾

  昨天下午3時20分,距離首博閉館還有一個多小時,《“假”如這樣——真“假”藏品對比展》已經提前關閉。而此時仍有絡繹不絕的觀眾來詢問展覽情況,展廳門口的大屏幕上還播放著文物鑒定的紀錄片。

  展櫃內的展品大多是兩兩一組,一邊是首博的瓷器珍品,另一邊是北京電視臺提供的被砸瓷器。每組展品下面都有一個電子顯示屏,既介紹展品,又播放王剛的《天下收藏》欄目片段。展廳內除了對比展出的真假文物外,還專門開設了兩個展櫃展示《天下收藏》欄目中使用的護寶錘和“生死文書”等物品。

  據工作人員介紹,首博每週一閉館,昨天是本週開放的第一天,參觀人數比上周明顯增多。走出展廳的不少觀眾表示,正是上週日網絡上對王剛砸了真品的質疑吸引他們來參觀的。

  鑒定: 專家認定被砸文物為假

  昨天下午,展覽提前關閉後,市文物局邀請的北京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四位專家來到展廳,對被砸瓷器進行鑒定。經過兩個多小時的仔細鑒定,北京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張如蘭代表鑒定專家宣佈,展覽中被砸的展品均為假文物。

  據張如蘭介紹,展出的被砸瓷器有40件,四位專家對每一件瓷器從外觀到胎質都進行了細緻觀察,最終“驗明正身”,“展覽中的這些瓷器沒有砸錯。

  張如蘭表示,此次展出的40件倣品確實有不少是“高倣”,一般藏友很容易被迷惑。但和旁邊的真品對比,可以看出一些倣品的白釉比較浮,胎釉結合得不緊密。每組展品下面都有鏡子,可以看到倣品的胎底很粗糙。另外,倣品的繪畫也不生動不靈活,顯得死板呆滯。

  追訪:展覽旨在引導正確收藏

  據首都博物館介紹,推出此次展覽是想為廣大收藏愛好者提供親眼比對真品與贗品區別的機會,展品全部為瓷器。由首都博物館提供40余件(套)瓷器真品,北京電視臺欄目組徵得所有者的同意後,將節目中部分砸碎的贗品予以修復進行展出。

  北京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首都博物館研究館員王春城向記者表示,所有展品都是經過認真鑒定的,不可能拿有爭議的東西來做展覽。展覽的初衷是普及文物知識,提高收藏愛好者的收藏鑒賞水平。但由於展廳的環境和自然光線有區別,容易造成視覺誤差,使觀眾覺得一些被砸的倣品也很像真的。

  晨報記者 王歧豐 文並攝

  ■新聞點評

  外行看“門道” 內行看“熱鬧”

  有道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不過這一回,其實是很多外行很想看出門道來,反倒是內行在看“熱鬧”。

  喊聲大不一定就佔理,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的,具體到文物鑒定這樣的行當,由於近年來權威機構的鑒定專家也頻頻“走眼”甚至指鹿為馬,惡名在外,遇上這種高聲吶喊,人們自然寧信其有。不過,如果仔細閱讀此前的某些報道就會發現,其中的邏輯關係漏洞百齣。

  首先作為玉器“專家”來鑒定瓷器,這個身份的説服力非常有限;再者,鑒定文物是不可以隔著玻璃、借助展覽的效果燈光進行的。沒有自然光條件,不能親手觸摸,就猶如管中窺豹、盲人摸象,這是文物鑒定的基本常識。還有一個不合常理處,玉器“專家”説“展覽的‘贗品'90%都是真品”,這個比例實在太高了,如果他説10%是真的,我寧願信其有,但説90%我就絕對不敢相信了,更何況其中還有“30%是珍品”。在文博界乃至老文物商店,鑒定文物大多是幾個專家一起看,討論著來,即便這次只請一位專家,下次也還要再請幾位看了再説,以《天下收藏》十幾位專家眼看手摸反倒不如一位玉器“專家”隔窗看得真切,這是萬萬説不過去的。

  我不是內行,但這件事讓我又一次看了“熱鬧”,畢竟我有14年博物館工作的經歷,文博界乃至老文物商店界的事情還是略知一二的。有一個常識:把假的説成是真的比比皆是,因為他要賣出好價錢,這個非常好理解;如果一個專家或者行家把一件真東西説成是假的,無非有兩種可能,看走眼了或者他自己想要,這也好理解。但是,明知是真的或者有疑問,卻偏要去毀人家的“寶貝”,這事兒就不好理解了,因為十好幾個專家看,90%的走眼幾率實在太高。

  最讓人匪夷所思的是,玉器“專家”説他的朋友向他借了元代的玉壺春瓶拿去參加鑒寶,被王剛的金瓜錘給砸了,首先是“真”元代玉壺春瓶也敢借人出門不可信,其次是這位朋友也真有膽兒拿著朋友的“寶貝”去簽下“生死狀”讓人砸,更邏輯不通,個中原委恐怕只有那位玉器“專家”自己心知肚明了。

  這位玉器“專家”炮轟《天下收藏》,在我看來還是失準了,因為他是以首博的“對比展”為依據的,他甚至沒有意識到作為博物館推出的專題展,所有的真假文物都是經過首博的研究人員再次進行學術認定的,如果他認定那些“贗品”是“真品”的話,這真假不辨的罪責理應由首博來負。

  還有一個不合情理的地方,就是《天下收藏》從打碎的300件“贗品”中選出30件做展覽,即便真的有“真作假”案例,也絕不可能拿出來示人,何況還是學術性極強的“對比展”。這個行當的商業性極強,“專家”極多,而且“專家”和古董一樣真假難辨,還是先用理性和邏輯思考吧。在我而言,只是又看了一齣熱鬧而已。晨報首席記者 李澄

熱詞:

  • 專家
  • 瓷器
  • 文物鑒定
  • 文物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