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沿著科學發展道路闊步前進——訪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5日 04: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實踐證明,改革開放的力度有多大,科學發展的步子就能邁多大。我們始終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在最困難的地方通過改革開放尋找出路,在最關鍵的環節通過改革開放取得突破,解放思想、銳意創新,不斷破除妨礙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為加快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和不竭動力。”

  過去的10年,是安徽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10年,是綜合實力提升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益最多,向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進的10年。

  安徽是如何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特色發展的?本報記者專訪了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

  成就引人矚目 彰顯真理力量

  記者:您如何評價安徽的10年發展成就?

  張寶順: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帶領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幹部群眾,搶抓國家促進中部崛起和擴大內需戰略機遇,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不斷把科學發展引向深入。

  2003年以來,全省經濟總量由3520億元增長到15110億元,年均增長12.7%,連續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邁入了發展的快車道;財政收入由347億元增長到2633億元,年均增長25.3%;糧食總産達到627億斤,比2002年增産74億斤,連續8年豐收、6年創歷史新高;工業化率由31.7%提高到46.2%,城鎮化率由30.7%提高到44.8%;固定資産投資由1133億元增長到12126億元,年均增長3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32元提高到1860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118元提高到6232元。10年來安徽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歸根結底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成就,彰顯了科學發展觀的真理力量和強大威力。

  縱觀10年曆程,安徽發展已經躍上嶄新平臺,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結構日趨優化,現代産業體系加速形成;對外開放持續深化,整體形象和影響力不斷提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進入了科學發展、全面轉型、加速崛起、興皖富民新階段。

  破解雙重課題 探索崛起之路

  記者:在科學發展道路上,安徽的省情定位和發展戰略有哪些具體特點?

  張寶順:安徽是一個發展中省份,發展不足、發展不優是最突出的矛盾,面臨做大總量、提升質量的雙重任務。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把中央精神和安徽實際緊密結合,立足發展階段性特徵,不斷深化省情認識,完善發展思路,創造性開展工作,著力推動經濟社會轉入又好又快發展軌道。

  “十一五”時期,我們全面實施“六大戰略”;邁進“十二五”,提出堅持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推進轉型發展、開放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去年省第九次黨代會明確了“走出六條新路、打造三個強省、建設美好安徽”的奮鬥目標。這些重大戰略部署是全省人民共同意願的集中體現,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舉措,凝聚提振了全省上下謀發展促崛起的精氣神,引領帶動了1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實踐。

  安徽經濟結構層次不高,創新能力總體不強,産業附加值和競爭力亟待提升,轉變發展方式的任務緊迫而艱巨。我們堅持破解加快發展與轉型發展雙重課題,著力增強經濟素質和抗風險能力。

  按照胡錦濤總書記“安徽要在自主創新上有更大作為”的要求,我們緊緊依託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和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兩大戰略平臺,切實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大力推動傳統産業新型化、新興産業規模化,在汽車和裝備製造、材料及新材料、食品醫藥、電子信息等領域,涌現一批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産業和大企業。

  我們深入實施“三化同步”戰略部署,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力度,著力推進農業産業化、農村社區化、農民現代化,鞏固發展了農業農村好形勢。

  按照統籌區域和主體功能區規劃的總體要求,不斷完善區域發展思路,建立健全市縣兩級科學考核評價體系,平穩順利實施巢湖行政區劃調整,目前皖江城市帶發展勢頭強勁,皖北地區發展速度持續多年高於全省,皖南和大別山區綠色優勢不斷彰顯,多極支撐、共同發力的區域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堅持改革開放 激發活力動力

  記者:敢為人先的安徽在新的發展道路上,有哪些重大的改革開放舉措?

  張寶順:實踐證明,改革開放的力度有多大,科學發展的步子就能邁多大。我們始終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在最困難的地方通過改革開放尋找出路,在最關鍵的環節通過改革開放取得突破,解放思想、銳意創新,不斷破除妨礙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為加快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和不竭動力。

  著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完成,政府職能加快轉變;農村綜合改革向縱深推進,在全國率先完成鄉鎮機構改革任務;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取得積極進展,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顯著提升;地方金融體系逐步完善,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成效顯著,在全國率先實現基本藥物制度基層全覆蓋;文化體制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深度融入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品牌效應加速顯現,與央企、全國知名民企合作發展長效機制初步建立,2002年以來累計到位省外資金2.3萬億元,外商直接投資223億美元。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進出口貿易結構持續優化,新興市場進一步拓展,企業“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1422億美元,設立境外企業200多家。改革開放激發了內在活力,釋放了強大動力,不斷把科學發展推向新水平。

  優化政治生態 提升幸福指數

  記者:這10年,安徽政通人和的局面是如何實現的?

  張寶順:優化政治生態,著力營造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良好氛圍。推動科學發展,關鍵在黨,必須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以制度建設為保障,為科學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紮實開展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大力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不斷提高廣大黨員幹部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和本領。

  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建立健全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幹部考核評價體系,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持續加強。強化基層基礎,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明顯增強,涌現了沈浩、王坤友、周世友、吳群等一批全國重大先進典型。

  大力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積極開展“五級書記&&大走訪”活動,解決了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密切了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絡。

  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只有民生持續改善,經濟增長才有持久動力,社會才能長治久安。我們積極探索以項目化手段、工程化措施發展民生事業,創造性實施民生工程,2007—2011年累計投入財政資金1321億元,普惠全省6000多萬城鄉居民。

  全面實施居民收入倍增規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3.3%和12.7%。突出就業優先,累計新增城鎮就業510多萬人,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

  全面實行城鄉免費義務教育,積極推進職業教育大省建設,圓滿完成高等教育“雙百”工程。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城鄉全覆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穩步推進,城鎮醫療保障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普遍推開。大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2009年以來幫助61萬戶城鎮低收入家庭改善了居住條件。

  強化社會管理創新,紮實開展平安安徽建設,公共應急管理機制日益健全,和諧社區建設成效明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作讓全省人民得到更多實惠,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

熱詞:

  • 人民日報
  • 安徽書記
  • 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