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信仰]第三集 時代先鋒行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5日 22: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872adbf219564b3c825c08c7fa647ea9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序

    上海新天地,世界最繁華的商業街區之一。每天有超過300萬的人口在這裡消費,每天有超過3000萬美元的商品在這裡交易,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新天地已經成為全世界觀察中國發展奇跡的一個窗口。就在與新天地比鄰的地方,有這樣一座老式建築,每天清晨,它比周圍的商鋪開門還要早一些。

    這裡是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興業路(原望志路)76號。91年前,中國共産黨人帶著信仰從這裡出發,開啟了中國歷史上一段偉大的實踐。離這裡不遠,是龍華烈士陵園,幾百座墓碑銘刻著革命時期共産黨人的信仰。離這裡不遠,是上海重機廠,1961年生産的中國第一台萬噸水壓機,挾帶著建設時期共産黨人的理想追求,今天依然在運行。離這裡不遠,是浦東新區,從水稻田上崛起的現代化新城,濃縮著改革時期共産黨人的前進步伐。華燈初放,新天地的石庫門前已是車水馬龍,人流如織,璀璨的燈火,照耀人們多彩的生活。而那90多年前點燃的信仰燈塔,依然照耀著我們前行的路。無論歷史如何變遷,對信仰的豐富和完善,對信仰的忠誠和實踐,保持先進、純潔和優秀,始終是中國共産黨人如磐的根,不變的魂。

    新時期共産黨人信仰的本質: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實踐共同富裕的理想

    這首歌傳唱的,是中國共産黨的一位基層幹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2006年,沈浩在小崗挂職屆滿三年,應該回到省城機關工作了。村民們得知後,強烈要求把沈浩留下來,他們起草了一份言辭誠懇的挽留信,按下了98個手印,來表達自己的願望。這一幕,打開了歷史的記憶之門。

    1978年,也是在小崗村,18個農民同樣以按手印的方式,決定實行大包乾。中國農村的改革,就這樣自發地拉開了序幕。也是1978年,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正是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共産黨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共産黨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這就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實現國家現代化,逐步讓人民群眾共同富裕起來。這些認識,成為新時期共産黨人信仰社會主義的本質內容,並轉化為他們踐行信仰的新風采。

    安徽省財政廳的幹部沈浩,就是帶著發展的使命來到小崗村的。小崗村雖然是農村改革的先聲,但在實現溫飽之後,這裡的發展一直較慢。

    三年後,小崗村開始有了變化,村辦工廠,發展合作社,葡萄採摘園的出現,讓人們對村莊的未來有了信心,也對這個城裏來的支部書記有了信心。2006年底,沈浩任職屆滿,於是,有了那張印滿紅手印的挽留信。

    沈浩留了下來。隨後的兩年多裏,他繼續沒日沒夜地為小崗的發展操勞奔波。2009年11月6日,當第二個任期就要結束的時候,46歲的沈浩因積勞成疾,不幸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誰把人民放在心裏,人民就把誰舉過頭頂。一個讓群眾感到離不開的基層黨員幹部,是他的人生也是他踐行信仰能夠達到的最高境界。殫精竭慮為小崗村謀發展的沈浩,永遠留在了小崗村,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小崗村公墓。在公墓的前面,村民的平房變成了樓房,快速通道正式通車,自來水和有線電視進入家家戶戶,黨員活動室、衛生服務中心已經建成,小崗村的發展走上了20年沒有走上的快車道。

    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來享用?這是中國共産黨在新時期一開始就鮮明提出的重大課題,而且答案始終是兩個字,那就是“人民”。共産黨人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最根本的價值取向,就是要給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實在在的利益,帶領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這是共産黨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奮鬥的重要體現和保證。在中國,就有這樣一個先行的村莊。

    吳仁寶把自己的信仰化作了樸素的行動:讓華西村的群眾都富裕起來,用他自己的話説,就是共同富先要集體富,共同富必須家家富,共同富必須先富帶後富。

    30多年過去了,華西村已經走在了共同富裕的前列,全村一年創造千億元的工農業生産總值,有1600戶農民成為百萬富翁,擁有良好的福利和社會保障。
            
一個時代的前進,靠的是奮發向上的精神;一個發展的民族,靠的是積極進取的意志;一個帶領人民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黨,更需要在各個領域彰顯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創造一流業績,才能把自己的理想逐步變為現實。

    改革創新,自覺奉獻,創先爭優

    靠著改革創新,推動了農村實行聯産承包責任制,億萬農民走上了小康之路;靠著改革創新,建立了經濟特區,打開了對外開放和各項試驗的重要窗口;靠著改革創新,突破了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許許多多的共産黨人來説,卻是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通過改革創新,創一流業績,來踐行自己的信仰。

    打開長春光機所這間實驗室的大門,這臺落滿灰塵的機器叫做“X線成像望遠鏡地面測試設備”,它設計生産于1982年。30年後的今天,很少有人知道它是今天太空中“神8”飛船裝載的光學儀器中最早的地面測試設備,更少有人知道,這個設備見證了一個共産黨員創新奮鬥的故事。

    蔣築英,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副研究員。他在國內技術空白的情況下,主持研製出了我國第一台光學傳遞函數測試裝置,建成了國內第一流的光學檢測實驗室。

    1982年6月15日,年僅43歲的蔣築英在出差中,因過度勞累而病逝。去世的時候,蔣築英的入黨申請還沒有被批准,而加入中國共産黨卻是他奮鬥創新、默默奉獻的最大動力。

    蔣築英去世後的第二天下午,長春光機所第四研究室黨支部召開了一次特殊的支部大會,被討論的入黨申請人沒能按照規定親自出席,只有他生前填寫的入黨志願書訴説著一位知識分子對黨的衷情。蔣築英沒能在黨旗下握緊拳頭表達自己對共産主義的信念,也沒看到自己曾付出心血的成像望遠鏡翱翔太空,更沒有趕上生活條件改善的好日子。但是,透過太空中中國製造的航天器,美麗的地球上閃耀著一個共産黨人信仰的光芒。這樣的光芒灑滿了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歷程,灑滿了一個又一個勇於創新的共産黨人的普通崗位。

    只有初中文化的青島港工人許振超,帶領自己的團隊先後6次打破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成為富有創造性的現代知識型産業工人的優秀代表。山東壽光市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到處拜師學藝,試驗成功了冬暖式蔬菜大棚技術。他還到處傳授這一農民致富之道,掀起了一場種植大棚蔬菜的“白色運動”,從此結束了中國北方在冬天吃不上新鮮蔬菜的歷史。新疆伊寧縣布裏開村黨支部書記買買提江吾買爾,把民族團結看作是各族人民生命線的同時,想方設法帶領村民發展林果業、蔬菜種植業和禽畜養殖業,只用了幾年時間,就把一個矛盾突出、發展滯後的布裏開村建設成了安居樂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在這些共産黨員身上體現的,既是改革創新、創一流業績的時代精神,也是爭科學發展之先、創社會和諧之優的時代要求。緊扣時代要求,擁有創新精神,是共産黨人保持先進性,永葆生機活力的秘密所在。

    每天,在第二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的手術間都要上演這樣的忙碌。今天,07號手術間主刀的是90歲的吳孟超。

    68年從醫生涯,90歲高齡,1萬多名肝病患者得到救治,這些數字連在一起,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共産黨員吳孟超的人生簡歷。他讓人感動的,不僅僅是先後取得30多項重大醫學成果,並榮獲2005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而是對待病人,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處處為他們著想的精神作風。這就是吳孟超,他把共産黨人的快樂和幸福演繹成了不老的傳奇。他總是很開心,因為他覺得自己是有信仰的共産黨員。

    一位外國哲人説過,有兩種東西,我們越是反復地思索,越會覺得它永遠新鮮,並不斷增長對它的讚嘆和敬畏:一個是頭上的星空,一個是心中的道德。對共産黨人來説,頭上的星空,是信仰;心中的道德,是在尋常的經歷中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度自覺。這兩樣東西,看起來很平凡,但我們越思索,越覺得讓人敬畏和讚嘆;越思索,越覺得這樣的人和事,很多,也很新鮮。

    鞍山市齊大山鐵礦的這條路,也許能讓我們理解什麼是平凡:在直徑數公里、深度超過150米的礦坑中,這條曲折盤旋的道路總長有40公里,養路工郭明義從1996年至今,在這條路上走了15年。有人算過一筆賬,他每天提前兩小時到崗的結果是:15年來,他在正常工作時間中又另外疊加出了15600小時,合1900個工作日,即多工作了5年。也有人統計,15年的行程總數相加達到6萬公里。為什麼郭明義能夠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郭明義的信仰,不僅在他的工作崗位上閃著光芒。從1991年開始,他20年獻血6萬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倍多。1994年以來,他為希望工程、身邊工友和災區群眾捐款12萬元,先後資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一家3口人至今還住在一個80年代中期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舊房裏。

    這個普通的養路工,在網上開了一個微博,粉絲數量不斷攀升。

    共産黨人有了這樣的理想信念,就站得高了,眼界就寬了,心胸就開闊了。自己也成為了最幸福的人。郭明義的一言一行,讓我們想到了戰爭年代的張思德,建設時期的雷鋒,這是共産黨人同一個精神譜係在社會思潮多樣多變的新形勢下的延伸和發展。這些共産黨人在崗位上的自覺奉獻,有情有義,可親可信。他們的信仰,就像是有人感到寒冷時圍在脖子上的一條圍巾,感到乏累時很自然地伸過來的一雙手。

    徐虎,穿行在上海里弄中一幹就是30年的水電維修工。面對6000多戶居民水電維修、房屋養護需求,他以“夜間義務挂箱服務”的方式,隨時隨地解決居民的困難,總笑著婉拒酬謝、耐心接受挑剔。他的名言是“辛苦我一人,方便千萬家”。王順友,四川省涼山的一個山區郵遞員,一個人一匹馬,24年跋涉了26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赤道6圈,沒有丟失過一份郵件,沒有耽誤過一次班期,創造了一段世界郵政史上的傳奇。   

    關鍵時刻,挺身而出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幾秒鐘的時間裏,大地顫抖,山河移位,滿目瘡痍,生離死別。這樣的時刻,共産黨員在哪?這天下午,四川德陽市東汽中學特級教師譚韆鞦跟平常一樣,準時出現在講臺上,當他發現課桌在搖晃的時候,大聲喊著要同學們不要拿任何東西,趕快跑出去。在教學樓要坍塌的瞬間,他讓來不及跑出去的四個同學,藏在桌子底下。他卻拼命地撐住課桌,任憑磚瓦冰雹般地打在自己的頭上、背上和手上。32個小時以後,當救援人員搬走最後一塊壓在他身上的水泥板時,人們驚呆了:4個學生得救了,而共産黨員譚韆鞦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完成了人生的最後的一課。

    2008年5月13日,汶川地震後的第二天,浙江省紹興縣柯岩街道梅墅村一名叫祁友富的普通共産黨員,急忙趕到街道黨工委書記的辦公室,提出要個人捐款10萬元。與此同時,北京、安徽等地一些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也提出希望通過交納黨費的方式向災區捐款。經黨中央同意,中央組織部決定,在全國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中開展自願交納抗震救災“特殊黨費”活動。5個多月的時間裏,全國共産黨員共自願交納“特殊黨費”97.3億元。“特殊黨費”,是共産黨員在國家和人民危難之際,牢記宗旨、心繫人民、勇於擔當、永葆先進的真實體現,是黨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血肉聯絡的真實體現。

    和平年代,人們遠離了戰火硝煙,也很少面臨瞬間要做出的生與死的抉擇考驗。然而,在共産黨人信仰的號角聲中,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音符,是不是從此就不再嘹亮呢?1997年,黨的十五大通過了修改後的《中國共産黨章程》,在共産黨員必須履行的義務要求裏,增加了這樣一條:“在一切困難和危險的時刻挺身而出,英勇鬥爭,不怕犧牲”。

    1998年,在特大洪水災害面前,16位駐守在武漢市江漢區龍王廟閘口的共産黨員,在“誓與大堤共存亡”的誓詞下簽名,這塊“生死牌”,就是在那場鬥爭中共産黨員挺身而出的珍貴見證。

    2003年,在抗擊“非典”的關鍵時刻,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護士長葉欣,為了減少其他人被感染的機會,她幾乎包攬了檢查、搶救、治療和護理工作,她一次次把危重病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而自己卻一步步坦然地走向死亡。在30多年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在危難關頭,在生死考驗面前,挺身而出,不怕犧牲,依然是共産黨人信仰裏嘹亮的音符。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理想信念是思想行動的總開關、總閘門,理想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20世紀末國際風雲的激蕩,考驗著中國共産黨人的信仰。無可否認,一些黨員幹部身上出現了信仰危機,他們覺得,共産主義過於渺茫,社會主義已經失敗,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忘記了在黨旗下的誓言,失去了精神支柱,最終淪為人民的罪人。

    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是我們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應對和經受各種考驗,化解和戰勝各種危險的重要法寶,更是鑒別黨員幹部信仰真假和虛實的試金石。

    1988年,擺在時任山東聊城地區行署副專員孔繁森面前的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山東省在選派援藏幹部時,認為孔繁森政治上成熟,準備讓他再次到西藏工作。10年前,他已經到西藏岡巴縣幹了3年。組織上問他有什麼困難,他説:“我是黨的幹部,服從組織安排。”他並不是沒有困難,母親年邁,孩子尚未成年,妻子體弱多病。臨行前,他與母親告別,母親問他:“不去不行嗎?”他回答母親:“不行啊,娘,咱是黨的人。”説到這裡,他不由得跪下來,流著淚給母親深深地磕了一個頭説:“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娘,您要多保重。”

    在西藏擔任拉薩市副市長期間,每次下鄉,他都要帶些錢給生活困難鄉親,而自己經常吃榨菜拌飯。他還在地震災區收養了三個藏族孤兒,為了保證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他三次偷偷地賣血換錢。1992年,孔繁森第二次援藏工作期滿後,又被任命為西藏阿裏地委書記。阿裏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區,是很多人望而卻步的地方。但是,為了阿裏的發展,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他跑遍了全區106個鄉的98個鄉,在路上常常是一天都看不到一個人影。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工作途中,不幸發生車禍殉職時,他的公文包裏裝的是關於發展阿裏經濟的12條建議。孔繁森,以50歲的生命,書寫了共産黨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新篇章。

    這位在家人和同事眼中,把工作和生命融為一體的人,就是四川省萬源市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李林森。組織部長被看作是管“官”的官,李林森如何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力呢?

    2006年,萬源市村級黨支部換屆,為了選出群眾認可的支部書記,全市推行了由李林森主持設計的“四評村官制度”。

    這位年輕人就是通過“自我薦評、群眾相評、組織考評、公開競評”“四評村官”當選的萬源市白沙鎮往川壩村黨支部書記。

    不到三年,村裏就變了模樣:村民們把這幾條以前沒有的土路叫做一環路、二環路,這個大山深處的村莊,車能開進來了,西瓜能運出去了,村民致富了,蓋起了小樓,有人還買上了汽車。李林森擔任萬源市委組織部長5年,始終堅持公道正派、任人唯賢,不讓在基層埋頭苦幹的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鑽營者得利。在他任內,萬源市沒有一封反映幹部選任不公的告狀信,沒有一個想搞歪門邪道的人能走進他的家門。

    2011年7月,李林森匆匆走完了短暫而絢麗的生命旅程。他以公道正派、清正廉潔的模範行為,交出了一份讓黨放心、讓幹部信任、讓人民滿意的答卷。

    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鄭培民,以“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作為自己的行為標準,在人民心裏樹立起一座公正廉潔、為民服務的豐碑。河南登封市公安局長任長霞,經常説的話是“已不正不能正人,心不公豈能為公”。掃惡打黑,除暴安良,她鐵面無私;噓寒問暖,扶危濟困,她柔腸百轉。當她不幸因公殉職時,自發送行的隊伍白花勝雪,挽幛如雲,那是流動在百姓心中的豐碑。四川省南江縣常委、紀委書記王瑛,最常説的一句話是:“盡心盡意為群眾做事,是我們黨員幹部的天職。”她始終戰鬥在查處案件、抗洪搶險和抗震救災的第一線,在大巴山群眾心中留下一座不倒的豐碑。一座座豐碑,書寫著這些共産黨人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和事業觀,也詮釋著他們的堅定信仰,那就是,一心為公,立黨才能立得牢;一心為民,執政才能執得好。

    信仰可貴在一輩子堅守

    從一棵樹苗長成這樣的參天大樹,大約需要20多年的時間,雲南保山的這5萬1千畝華山松記錄了一位共産黨人一輩子堅持為人民服務、一輩子堅守共産主義信仰的故事。

    善洲林場以一個已經去世的共産黨員命名。1988年,雲南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退休了,他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紮根施甸縣大亮山興辦林場,一幹便是22個春秋。

    這裡就是一個退休了的地委書記住了整整22年的地方。

    楊善洲絕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其實,翻一翻《人民日報》就會發現,楊善洲是個老典型。1982年,1989、1997、1999、2003年,《人民日報》都報道過他的事跡。

    《人民日報》在長達30年裏多次報道楊善洲的事跡,不是獨獨偏愛楊善洲,更不是和他有什麼特殊關係,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楊善洲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始終體現了一個共産黨員的本色,始終是領導幹部中的模範。1988年,當退休的楊善洲承包了山林準備植樹時,有人説:老書記終於要為自己掙錢了,楊善洲聽完一笑了之。

    2010年春天,楊善洲把花了20多年心血種植起來的,已價值3億多元的林場無償捐給了國家。幾個月後,這位有58年黨齡的共産黨員去世了。楊善洲留下了這片樹林,帶走的卻是他終生為人民服務的幸福。站在這片樹蔭下,站在這個老共産黨員的墓碑前,我們不能不想到黨員和黨員幹部應該經常思考的三個問題:入黨為了什麼、當幹部為了什麼、身後留下什麼。這三個問題解決好了,也就解決了共産黨人在信仰的堅守中應該走多遠,和能夠走多遠的問題。楊善洲給了我們答案。他一輩子忠於黨的事業,一輩子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他一輩子愛和群眾一起勞動,被群眾稱為“草帽書記”;一輩子把“後門”關得緊緊的,同時把為群眾解決困難的“前門”開得大大的;他一輩子固守著下鄉和出差自己繳伙食費、公車不私用的習慣;一輩子顧大家,舍小家。他清貧一輩子、奉獻一輩子、堅守一輩子。一輩子很短,如果用它來謀取物質的享受和個人的利益,生命如隨水而逝的落花,留不下一絲痕跡。一輩子也很長。如果把個人的奮鬥融入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那就成為了信仰的堅守,即使生命歸於結束,在信仰的堅守和傳承中,一輩子就變成了永遠。

    90多年來,共産黨人的信仰,已經變成了今天的旗幟。在這面旗幟的感召和引領下,越來越多的青年加入到了黨的隊伍,全國8000多萬黨員中,約2000萬人是35歲以下的青年黨員,佔了四分之一。他們用青春的活力給信仰的旗幟增添了新的光彩。在抗擊非典的第一線,在汶川抗震救災的現場,在奧運志願者的行列,在新農村建設的田野上,在科技攻關的最前沿,在大學校園的朗朗書聲裏,在各行各業的平凡崗位上……無數青年黨員不畏困難、勇於創新、甘於奉獻,把個人成長成才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之中,生動詮釋著“共産黨員”的真義,豐富了共産黨人信仰的時代內涵。

    信仰在傳承,事業在延續。如果説,在“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年代誕生的英雄,為共産黨人的信仰繪就了基本底色;在“激情燃燒的歲月”涌現的典型,為共産黨人的信仰構築了精神高地;那麼,在與時俱進的改革開放新時期,總是站在時代前列的先鋒們,則展示出共産黨人為了信仰,永葆先進、純潔和優秀的歷史畫卷。中國共産黨人帶領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已經載入史冊。為了信仰,前面還有更長的道路要走。到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年時,我們將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全面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我們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讓我們與時代同行,讓信仰為我們導航,讓更多更傳奇的先鋒故事,成為共産黨人不斷前行的精神動力!

熱詞:

  • 央視網
  • 視頻
  • 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