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百姓安全意識有待提高 專家稱防災教育應成法規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31日 21: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場特大暴雨引發的特大自然災害,不出意外讓各種逃生工具在熱賣,各種逃生技能遍佈網絡,只是這拔熱潮能持續多久呢?十天還是半個月?也許都不到。當下次災難來臨、當身邊發生危險,您知道怎麼應對麼?當我們對應急避險知識只是停留在“聽説”的層面時,我們如何在災難面前逃生?誰來給我一堂減災課?

  隨機調查

  20輛車僅3輛有逃生工具

  記者隨機選擇了20個人進行了一項小調查。在“車裏有沒有安全錘之類的逃生工具”的問題中,20人中有僅有3個受訪者表示車內有逃生錘,其中2個人的逃生錘是“送的”,一個是買車時4S店送的,一個是朋友送的一套逃生工具,只有一位受訪者的逃生錘是自主購買的。

  在回答“到賓館住宿或是大型飯店就餐,是否會看逃生路線圖”的問題時,13個受訪者表示從不看,表示看的有5人,剩下的2人表示看,可是看不懂;針對“是否知道自己家周圍的緊急避險場所位置”的問題,16位受訪者表示不知道。

  安全設備:

  20戶家庭只有1家有應急包

  在美國和日本等國的家庭裏都有一個必備的家庭應急包,主要包括救生手冊、口哨、熒光棒、手電筒、雨衣、帳篷、水壺、醫藥包、5米長繩、多用折疊工具刀以及一些應急食品等等,以保證在地震、洪水等災害突然發生時,可以迅速帶著應急必備物品進行逃生。

  記者隨後通過詢問行人和電話採訪對居住在北京的20個家庭進行了關於家庭應急包的隨機調查,結果20個家庭中只有1位蔣先生家裏有應急包,“我這個應急包也是一個曾經在國外待過很久的好朋友送的,不然我也不會意識到這一點”。

  此外,《中國應急管理》在2011年發佈的有關文章表示,調查顯示我國家庭災害應急包的擁有率僅為9%,28%的人對防災減災知識略知一二,僅10%的人表示了解防災減災基本常識。我國公民防災減災意識仍比較薄弱,與我國災害頻發易發的國情和嚴峻的防災減災形勢很不相稱。

  辨識預警級別:

  對危險性沒什麼意識

  記者隨機選取了20位行人調查了他們對預警級別的知識,其中有8個人知道預警級別相對應的顏色,其餘12個人或者知道部分,或者完全不知。

  缺乏安全意識是我們在面對這場暴雨時暴露出來的又一個大問題。對於預警,很多人都不知道各種顏色所代表的級別,或者即使知道級別,也並不知道這個級別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怎樣的暴雨雨量,意味著怎樣的危險性。因此很多人由於一次不必要的外出有了危險的遭遇,甚至有的人由於對道路的情況麻痹大意喪失了生命。

  權威調查

  93.4%受訪者期盼參與減災演練

  北京市居民的防災減災素質、自救互救技能、災後心態等基本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北京市社情民意調查中心曾利用計算機輔助電話調查(CATI)方式對1099位在京常住居民進行了“北京市居民防災減災意識調查”。

  調查顯示,被訪者對基本應對措施的認知程度較高,例如對火災和燃氣泄漏,均有98%以上的被訪者知道首先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和切斷燃氣總閥門。但同時也有較高比例的被訪者存在錯誤認識,如當發生燃氣泄漏時,87.4%的被訪者認為首先做的應該是切斷電源,54.6%的被訪者認為首先做的應該是撥打報警電話,而這兩種做法都是非常危險的行為,有引燃泄漏氣體發生爆炸的可能。

  調查還顯示,公眾對於就近應急避難場所位置的知曉度不高,目前全市已建成達到標準要求的應急避難場所33處,分佈在7個城區。調查就這7個城區居民對離家最近的應急避難場所位置的知曉情況進行了了解,得出的結論是最高的石景山、海淀兩區,被訪者知道具體位置的也不足本區被訪人數的四成,昌平區被訪者中知道具體位置的人數僅為26.5%。

  調查發現,本市被訪者對日常組織防災減災演練的必要性持肯定態度。當被問及“如果您所在的單位、學校或社區,組織各類減災演練、模擬參與災害應急救援等活動,您覺得有必要嗎”的問題時,93.4%的被訪者覺得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有92.6%的被訪者表示願意參加演練,其中64%的人表示有時間就參加,28.6%的人表示抽時間也要參加。

  專家觀點

  防災減災教育應成為法規

  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紅十字會原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韓陸近年來一直在研究城市災害預防問題,她説,全球都在快速城市化中,城市發展越來越快,城市一些設施在老化。近百年來全球災害情況顯示,近20年災害發生數陡然上升,比以往的年份多20倍,一個原因是自然界自身的變化,另一個原因是城市發展對自然的破壞,這些都給城市提出新的挑戰。

  韓陸説,紅十字協會近年來災害救助越來越側重向事發之前的準備、防患于未然方面轉移,但是城市的防範意識還是很不夠,要加強市民自救互救減災避險意識,災前預防比災後救助更重要、更能較少損失,甚至能避免災害的發生。韓陸舉例説,拿古巴來説,那是一個颶風頻發的國度,可是20年來因颶風而死的人只有36人,美國一場颶風就死亡上千人,這是因為在古巴98%的人都經過防災4步訓練,颶風來臨時,幾乎每個人都會自然而然的避險。

  韓陸表示,提高居民減災避險意識,首先政府應明確各種級別預警機制的應對措施,“藍、黃、橙、紅四色預警機制不是説著玩的。”韓陸説,比如暴雨橙色預警發佈,應對的可以是“無緊急情況市民不要出門,學校停課,停止大型娛樂活動,積水路段設卡攔截等等”,只有明確了應對措施,市民才能了解該如何應對,而其還要通過各種媒體把防災減災措施不斷地告訴市民。

  其次,提高居民應急意識和風險化解能力不能完全靠自覺,防災減災教育應該作為一種法規確定下來,使居民必須學會。要有一個機制、有一個機構,不斷地排查隱患、檢查居民對應急避險技能的了解情況,災難演練、演習應該常規化、日常化,從孩子做起,比如説學校,每天都要集合做操,可以每月進行一次逃生練習,演練各種情況下的逃生方法,社區也應定期組織居民逃生、應急演練,只有不斷地、反復地練習,在發生問題時逃生技能才能自然而然地反映出來。

  而最主要的是市民要有自覺意識,自主提高自己的防範意識和技能。“2009年北京市曾經免費發放了600萬冊《家庭急救手冊》,如今多少家已經把它束之高閣?”韓陸説,千萬不要覺得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就不是事情,每個人都要行動,家庭要制定防災計劃,配備防災器材,一定要自覺學習各種防範技能,畢竟生命是自己的。

熱詞:

  • 防災減災
  • 專家觀點
  • 防災教育
  • 演練
  • 被訪者
  • 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