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紅燭,照亮深山

--記鄖西桃園溝小學校長胡安梅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9日 10: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人物名片:胡安梅,漢族,共産黨員,今年33歲,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桃園溝小學校長。1992年,她接過父親的教鞭和960元的學生欠賬單,當上一名教師,十五年如一日,一直紮根山區,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受到社會廣泛好評,被譽為“深山紅燭”。1998年,胡安梅榮獲“第二屆中國希望工程園丁獎”、湖北省青年“五四”獎章等多項獎勵。2007年1月,胡安梅當選“第六屆中國十大女傑”,2002年8月當選黨的十六大代表,2007年6月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

        蠟不盡,光依然,愛無邊。

        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桃園溝小學女教師胡安梅,清貧樂教,愛校如家,愛生如子,被譽為“深山紅燭”;如今,她愛心依舊,紅燭之光,與歲月相隨,照亮深山。

        從接過父親的教鞭,十五年來,胡安梅用綿綿的愛,延續著她的“燭光深情”,使這深山溝的適齡兒童入學率和鞏固率,始終保持了100%。

      不熄的紅燭

        1992年農曆正月間,胡安梅的父親胡德榮最終沒能撐住孱弱的身子,猝然倒在了講臺上。父親走時,只給胡安梅留下了一筆學生欠的960元賬單。

        “咱火地溝成為文盲溝,代代受窮,就是缺少文化。”胡安梅清晰地記得父親在世時説的話。父親胡德榮在桃園溝教學點教了一輩子書,用知識送走了一茬又一茬學生,可是山裏人卻依然窮苦,留給他的是一屆又一屆學生欠的學費。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父親是春蠶抽盡了最後一根絲,是蠟燭流下了最後一滴淚,胡安梅悲慟萬分。父親走了,火地溝太窮,山外的老師不願來,村裏又沒有文化人,教學點20多個孩子在家輟學了半年。那一年7月,初中剛畢業的胡安梅在村幹部的勸説下,接過父親的教鞭當了一名教師。

        從此,胡安梅在這三尺講臺上,度過了一個個艱難日子。她不僅沒收回學生欠父親的學費,自己反而還多了700多元學生的欠賬單。1996年,她負債教書的感人事跡在報紙等新聞媒體報道後,一時鼓勵的信件、資助的匯款單,雪片般飛向火地溝。她便用各地寄來的捐款,設立了“胡安梅教育基金”,主要資助貧困學生和貧困民辦教師。學生學費一律在基金裏列支,火地溝成了當時全縣第一所不收學生學費的學校。

        1997年清明節,胡安梅把學生欠的賬單拿到父親的墳前燒了,她在心裏默默地對父親説:“放心吧,你的燭火不會熄滅,女兒會把燭火傳下去!”

        1998年,胡安梅正式轉為公辦教師。同年,縣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火地溝教學點撤並到桃園溝小學,她也隨之調到桃園溝小學任校長。

        胡安梅在艱苦的教學生涯中,分享著“燭光”帶來的榮譽。2002年8月,她光榮當選為中共十六大代表。

        胡安梅成名了,來自社會各界的褒獎與鮮花簇擁著她。然而,胡安梅在激動之餘,心裏盤算的卻是:如何讓破爛不堪的小學建成新校園?如何讓家鄉貧困孩子都能上學?

        2002年,胡安梅在北京開會認識了一位中科院院士。不願透露姓名的老院士得知她感人的事跡後,當即拿出10萬元資助建校,並多次來信讓她在大山裏傳播好知識的火種。隨後,湖北省教育廳、鄖西縣政府分別撥10萬元資金建校。2003年8月26日,桃園溝小學蓋起了全鄉最“豪華”的10多間磚混結構房子,還建起了一個水泥操場。

        閃亮的紅燭

        胡安梅把對學生的愛、對學校的愛,融入到她日常生活之中。

        鄖西縣地處鄂西北邊陲,從地圖上看,像一把楔子嵌入陜西腹地,海拔1780米的湖北大梁橫亙在鄂陜兩省之間。胡安梅和她的學校,就在這個窮鄉僻壤的大山皺褶裏。許多孩子上學,要走好遠好遠的山路。

        前年夏天的一個早晨,天下起了大雨,學生范小芳走了七八公里山路,到學校時,衣服濕透了,渾身摔得青一塊紫一塊。胡安梅心疼地抱起她,一邊幫她換衣服一邊説:“是老師不好,沒能給你們解決住宿問題。”這件事引起她深深自責,她嘗試辦起了“保姆寄宿制”學校,讓學生全部在學校住宿。

        辦“保姆寄宿制”學校,學生的生活費讓胡安梅操碎了心。今年5月,胡安梅受十堰明夢公司之邀,頂著炎炎烈日前來公司“義賣”物品。“她不是黨代表胡安梅老師嗎?怎麼開始做生意了?”當得知胡安梅“義賣”是給學生掙生活費時,善良的人們紛紛前來購物。兩天下來,胡安梅掙了2100元錢,全部給學生購買了床單、餐具等物品。

        爭取社會支持,胡安梅絞盡腦汁。學生吃、住所需的棉被、牙刷、臉盆、碗勺等,不用在家裏帶了,老師全程當起了“保姆”。現在,桃園溝小學成了全市唯一一所全免費“保姆寄宿制”學校。

        在胡安梅的辦公桌上,有一份全鄉貧困生“花名冊”,她除用“胡安梅教育基金”資助外,一有機會外出便四處聯絡好心人資助。

        今年暑假,胡安梅坐班車碰到一個孩子在車上哭,便上去詢問。那個學生叫劉仁鋒,16歲,香口鄉人,父母離婚後各自重組了家庭。他今年考取鄖陽中學,但是沒錢上,準備打一個月工掙點學費。

        前不久,胡安梅受國務院邀請赴北戴河休假,參加“鄂滬兩地中小學生手牽手”夏令營活動與上海市湖北商會座談時,提到了這件事,感動了長江證券副董事長馬莉,馬莉表示將一直資助到劉仁鋒工作為止,圓了他的讀書夢。

        10多年來,在社會各界的捐助下,“胡安梅教育基金”已注入資金10.3萬元,資助貧困學生519人次、困難民辦教師34人次和21個貧困戶。

        2002年,胡安梅到鄖陽師專進修三年,掌握了英語、普通話、計算機等知識要領。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教學相長。這些年來,在胡安梅的教育和影響下,窮山惡水的桃園溝破天荒地走出了5名大學生。

        美麗的紅燭

        “65支燭光亮在我心上,每一支燭光都是相同的願望,你們是我的陽光,讓我的天空如此晴朗。”胡安梅在她的日記中這樣寫道。

        胡安梅成名了,各大傳媒關注報道她的多了,前來桃園溝看望她的各界人士多了。 榮譽的光環一個比一個耀眼,名利面前,胡安梅的質樸本色一點也沒有改變。她到北京參加一個重要活動,有領導機關的同志,看她身上的衣服太舊,便自己掏錢幫她買了一件上衣。這件衣服,成了她幾年間的禮儀服裝。平時,她幾乎沒用過化粧品。外出開會住賓館,她就把房間沒用的牙膏、牙刷、香皂等帶回來,分給學生使用。

        胡安梅成了“名人”,社會活動天地更廣了,但她總忘不了自己的學生。今年7月,胡安梅被省民委邀請擔任“走進上海心連心、攜手共建和諧家園”活動總輔導員,她讓本校的王明琴、肖定英、張楊3名回族貧困學生一起參加活動。活動期間,她為3名學生聯絡救助對象,每人每年爭取了1500元助學金,直到大學畢業。

        學生上學、讀書讓胡安梅牽掛,社會上很多事情也讓胡安梅牽掛。她説:“見不得別人受窮,見了就想幫一把。”

        2006年2月,學生馬平均突然雙目失明,家裏貧困沒辦法治療,馬平均父母急得團團轉。胡安梅四處打聽,聯絡十堰市人民醫院為馬平均免費做了復明手術,同時還為馬平均正在讀高中的姐姐送去了3000多元助學金。

        同村37歲的殘疾青年陳茂明在一次務工中,不幸折斷一隻腿,高位截肢,十幾年來沒能站起來。今年5月,胡安梅與市殘聯聯絡安假肢,請求救助,原本要3800元的費用減少到500元。陳茂明出院後,胡安梅花了1000多元錢幫他租房子,幫他聯絡在鄖西縣綠松石廠當了一名工人,走上自食其力之路。

       村上的發展也牽動著胡安梅的心。她先後為鄉親們致富援助上萬元資金,還多方聯絡、落實30余萬元,為村裏修路、架電線、建水窖等。

        燭光照人間,溫暖灑心間。有愛的地方,總有胡安梅的身影;在需要愛的空間,胡安梅總在無聲地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湖北日報  記者 張培鐵 通訊員 鄖萱 孟帆)

熱詞:

  • 桃園溝
  • 胡安梅
  • 山村教師
  • 堅守
  • 紅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