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深山紅燭”胡安梅的本色人生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8日 10: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提要:“當、當、當……”放學鈴響了。青翠的群山中,不大的操場立刻喧鬧起來。這是我省最偏遠的山區——鄖西縣湖北口鄉桃園溝村。因地處秦嶺腹地,與外界幾乎隔絕,村民們世代過著清貧和封閉的生活。而一名女性的執著,卻悄悄改變了年輕一代的命運。她,就是33歲的胡安梅。

  一本賬單“送”她走上父親的講臺

  1992年2月14日上午,湖北口回族鄉中學。讀初三的胡安梅正在上課。“胡安梅,趕緊回去,你家出事了。”一名同學慌張跑來,一個勁催她。

  “父親病重了?”胡安梅心頭一震。20多公里的山路,她一路小跑著趕回了家。堂屋裏,父親靜靜地躺著,臉上覆蓋著火紙。她一下暈了過去。

  後來,母親告訴她,父親胡德榮長年患食道癌,是前一天中午在講臺上暈倒的。這名在火地溝教學點教了22年書的民辦教師,就這樣走完了51年的人生。父親走了,火地溝再沒有識字的人,外邊的老師不願來,23名學生只好輟學回家。

  7月,胡安梅初中畢業。家裏少了頂梁柱,她準備外出打工。這時,村支部書記找來了:“安梅,你在村裏學歷最高,眼看秋季就要開學了,你就頂替父親來教書吧。”

  村支書剛走,母親就拿出一本賬單。這是父親教書22年來,學生們欠下的書雜費,一筆一筆加起來有960元。“你父親沒留下什麼,只有這個賬單,你就去教書吧,順便把這些欠賬收回來。”

  就這樣,當年9月1日,胡安梅揣著父親的賬單,走上了父親倒下的講臺。這是怎樣一所教學點啊:只有一間小教室,黑板褪了色,地面潮濕滲水。既然來了,就要幹出個樣子。胡安梅把被子搬到教室住下,除了星期天,吃飯都是妹妹從家裏送。學期結束,學生成績突飛猛進,胡安梅被鄉里評為優秀教師。

  這半年,胡安梅可得360元工資。可村裏實在無錢支付,國家補助也已墊付了學生的學雜費。胡安梅不僅沒收回父親的賬,手裏還多了100多元的欠賬。

  九個孩子:她一個個請回教室

  1993年底,寒風料峭。胡安梅正在上課,忽然見窗外一雙眼睛瞪得大大的,盯著黑板。這是一名小女孩,小臉被凍得通紅。“老師,我能來讀書嗎?”她怯生生地問。“能,能,現在就進來吧。”胡安梅忙説,邊伸手去拉她。女孩卻本能地退了兩步:“可我爸不讓我來,説讀書要好多錢,我們家窮,讀不起。”“不要錢,不要錢,老師不要你的錢。”女孩這才將信將疑地進入教室。

  放學後,胡安梅跟隨女孩來到她家。兩間石板房,家裏沒有一件像樣的傢具。大人不在。鄰居説,女孩叫廖吉連,母親因病去世兩年了,家裏吃了上頓沒下頓,哪還有錢供孩子上學啊。

  晚上,胡安梅躺在教室裏睡不著。北風嗚咽,房頂的瓦片“嗒嗒”作響。桃園溝地處秦嶺腹地,村民們僅靠薄田糊口,哪有錢讀書識字?一代一代,鄉親們就這樣延續著貧窮,何時是個盡頭?此刻,她仿佛讀懂了父親的賬本,這上面哪是一筆筆欠賬,那分明是父親一顆顆良苦的用心啊。

  放寒假了,胡安梅走家串戶,漸漸了解到,火地溝教學點所屬範圍內,共有9名像廖吉連這樣的失學兒童。從此,一天到晚,胡安梅在山間羊腸小道上來回奔波。

  村民范昌學曾跟胡德榮讀了3年書,一分錢沒交過。如今,他的兩個孩子都失學了。胡安梅找到范昌學:“叔,讓典新、典明兩兄弟去讀書吧。”“胡老師,我知道你心腸好,過去欠你父親的書學費我還記得,可他們母親去世早,這家只有我一個人撐著,哪有錢讓他們讀書啊?”“沒有錢我先墊著,有老師在,他們就有書讀。”説完,胡安梅就一手拉一個,把兩個孩子拉出了家門。“你們可要記住胡老師的情分啊。”臨行,范昌學哭著對孩子們説。

  “讓孩子去上學吧,學費、書費都不收了。”這句話響徹在山間農家。一個多月後,胡安梅終於把9個孩子一一請回了教室。她拿出父親的賬單,把學生的欠賬都續寫在上面。到1995年,父親欠賬單上的欠款一分沒少,反而增加到了1500多元。

  三萬善款:催生“胡安梅教育基金”

  和父親相比,胡安梅是幸運的。1996年夏,她負債教書的事跡經媒體報道後,信件、匯款單猶如雪片飛來。當年暑假,省政協幹部吳文榮寄來了第一筆300元匯款;原省委書記賈志傑捐來725元;原廣東省公安廳幹部董愛華,千里迢迢來到火地溝看望胡安梅,當場捐款2萬元……到第二年,這些捐款、獎勵達3萬多元。

  胡安梅沒有喜悅,而是覺得突然。自父親去世後,家裏9口人就靠母親種地度日,個個面黃肌瘦。母親常年肚子脹,卻不敢去醫院,只有苦撐;三哥得了病,渾身無力,也沒去查個明白。這些,都需要大筆的錢。然而,冷靜下來後,胡安梅做了個驚人的決定:她主動找到村幹部組織勞力,用錢買來石灰、鋼筋、玻璃,將教學點翻修一新。

  放寒假了,胡安梅一回到家,抱怨就向她襲來。“姐,別人都説咱家沾了你的光,錢用不完,可快過年了家裏連斤肉都沒有。”妹妹快人快語。“姐,給我買件新衣服吧。”弟弟哭喪著臉。看著弟弟、妹妹期待的眼神,胡安梅深感愧疚。

  第二天,她帶著40元錢上路了,準備辦點年貨,再給弟弟買件新衣服。半路上,她遠遠看見學生黎貴英扛著柴禾,搖搖晃晃向集鎮趕去。“胡老師,我家大人都病倒了,明年上學沒錢,爹讓我自己掙呢。”女孩説。望著衣不遮體、小臉被凍得發紫的貴英,胡安梅鼻子一酸:“我這有40元錢,拿回去給大人看病,明年上學不要學雜費。”

  回到家,弟弟妹妹遠遠迎上來。胡安梅一聲不吭,低頭進了屋。晚上,她翻來覆去睡不著,小貴英的影子時刻在腦海裏出現。“對啊,3萬元可不是個小數目,如果存在銀行,每年光利息就能救助40多名學生。”她主意已定。

  第二天,她踏著大雪,步行25公里趕到鄉教育站,申請成立3萬元的“胡安梅教育基金會”。從此,火地溝教學點學生的學雜費及學習用品,全部由胡安梅教育基金的利息支付。

  1997年清明,胡安梅把學生欠款的賬單拿到父親的墳上燒了。“爹,我們現在有了教育基金,不用再記賬了,您就瞑目吧。”

  當年9月,胡安梅榮獲第二屆“中國希望工程園丁獎”;11月,她被特招為公辦教師。次年,火地溝教學點撤並到桃園溝小學,她隨之被調到桃園溝小學任校長。

  五百學生:承載著胡安梅濃濃的愛心

  今年8月下旬,經過長時間的山路顛簸,記者趕到了桃園溝。周圍低矮的土房中,桃園溝小學那漂亮的紅瓦房、平整的小操場,顯得格外打眼。“我剛來時,小學只有兩間土房,一下雨就漏,還有坍塌的危險。”胡安梅介紹。2002年6月,胡安梅當選中共十六大代表,去北京開會期間,認識了中科院院士趙梓森。老院士聽她介紹了學校的情況後,毅然捐出10萬元資助建校。隨後,省教育廳、鄖西縣又分別撥了10萬元資金。桃園溝小學終於建起了全鄉最“豪華”的校園。

  因為住得太分散,該校全部40名學生都住校。“現在,孩子們在學校吃住,全都不要錢,學費、書雜費也免了。”村民班麗告訴記者。她有3個孩子,都是胡安梅的學生,其中大女兒馬娥已高中畢業。“自從有了胡安梅教育基金,我們這個窮山溝的娃子讀書全部免費,還破天荒地走出了5名大學生。”桃園溝村支書代廣東自豪地説。鄖西縣教育局局長莫益喜告訴記者,胡安梅教育基金設立以來,已先後注入資金10萬多元,救助貧困學生519人次,資助貧困教師40多人次。“胡老師自己沒用過其中的一分錢。”他説。

  1998年,胡安梅捐款5000元,並四處奔波,終於為村民們通上了電,那晚,全村老少敲鑼打鼓,一夜無眠。記者採訪時,正逢桃園溝村修路,一條3.5米寬的水泥路面,在山嶺間蜿蜒前行。“這也是胡老師爭取來的。”

  整個暑假:貧困孩子牽動著她的心

  今年暑假,胡安梅到武漢,帶領40名寒門學子參加鄂滬兩地手拉手夏令營活動。行前,7月23日,她回家稍作休整。

  婆婆跟她講起了一件事。香口鄉16歲少年劉風(化名)自幼父母離婚,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今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縣一中,卻交不起學雜費。“安梅,你要能幫他,就儘量幫一下吧。”婆婆説。

  次日下午,劉風趕了過來。初次見面,胡安梅就覺得這孩子很聰明,如果不繼續讀書太可惜了。“我做夢都想上學。”孩子説。送走劉風,胡安梅卻陷入了沉思:自己工資不高,還有很多學生等待救助,憑藉自己的能力,是無法幫助劉風繼續求學的,只有找熱心人來幫助孩子,如果實在找不到,自己就盡最大努力,能幫一程就幫一程。

  帶著這樣的想法,她上路了。夏令營期間,不少企業家獻出愛心,給參加夏令營的每個孩子捐贈1500元。發錢時,眾人都在鼓掌,胡安梅卻哭了。眾人不解,她才説出了劉風的事情。長江證券副總裁馬莉當即表示,願意資助劉風到大學畢業。胡安梅一聽,高興得跳了起來。

  8月13日,胡安梅剛回到鄖西,馬莉的資助款還未來得及送來,劉風就打來電話,説他當天就要開學,要交書雜費495元。“你等著。”胡安梅顧不上休息,就從自己僅有600多元的賬戶上取了500元,趕去送給了劉風。(來源:楚天金報 記者張文龍)

熱詞:

  • 胡安梅
  • 鄖西
  • 深山紅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