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維和官兵為中非友誼鋪路架橋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7日 19: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南達戰區司令穆阿祖准將高度讚譽中國維和官兵所做貢獻。羅遠攝

  人民網蘇丹尼亞拉7月17電(人民網駐蘇丹記者 吳文斌、通訊員崔炯臣、羅遠)“非常感謝中國工兵,有了你們修建的這條友誼之路,我們的生活將會得到很大改變,再次謝謝你們!”當地時間7月16日,中國第六批赴蘇丹維和工程兵大隊為尼亞拉大學修建的校園道路成功開通並正式投入使用,學校師生在道路開通儀式上高度讚譽中國維和官兵。

  上午10時,隆重的道路開通儀式拉開序幕,南達爾富爾州州長哈邁德先生、聯合國南達戰區司令穆阿祖准將、南達戰區代理警察司令及尼亞拉大學相關領導人出席了開通慶典。南達戰區司令穆阿祖准將在儀式上高度讚揚中國維和工兵所做的貢獻,他説,“在維和大家庭中,中國維和工兵又一次給任務區人民帶來了和平的希望,他們在強大的組織領導下,這麼短的時間便完成了學校道路的修建,為全校師生提供了更為便利的生活條件,讓我們再次見證了中國工兵是多麼的優秀!”

  尼亞拉大學位於蘇丹南達爾富爾州首府尼亞拉市郊,地處荒漠戈壁,沙漠化嚴重,大學道路建成之前,雖然學校基礎設施已經建成,但校園內積沙過多,沒有成型的道路,很多地方甚至連車輛都不能通行,嚴重影響學校師生的生活。 中國工兵援建的這條總長3公里、寬10米的“友誼之路”,有效解決了學校道路設施差、通行難的問題,可以説,是中國維和部隊在短期間內改善了我們的生活條件,我相信從這裡走出去的每名師生都會記住中國維和官兵的真誠幫助,中國維和官兵為中非人民之間的友誼作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尼亞拉大學校長莫賽教授如是説。

  談到當前在中國舉行的中非民間論壇和即將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會議時,莫賽校長更具發言權,“我們參加過兩次中非論壇,我們與中國的大學也有合作關係,有很多蘇丹學生在中國學習,相信中非之間會有更加美好的前景,我們期望能與中國有更多的合作。

  據悉,在我駐達區維和大隊受領尼亞拉大學道路施工任務後,大隊黨委高度重視、科學籌劃、周密組織、迅速部署,在多項任務展開的同時,維和大隊道橋分隊積極克服各種困難,頂烈日、鬥酷暑、戰風沙,在短時間內便成功清理積沙、道路測量、方案修訂等任務,尼亞拉大學道路保質保量,圓滿修通,又一次刷新了“中國速度”,展示了“中國形象”!

  維和工兵大隊政委宋廣軍説,“看到尼亞拉大學道路在我們的努力下順利開通,我們感到非常高興和欣慰。我們在非洲大地執行國際維和任務,就是要盡最大可能的幫助當地政府和人民,通過我們的工作改變他們的現狀,真正為中非友誼發展鋪路架橋,與蘇丹朋友一道追求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國第六批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工程兵大隊是聯合國部署在蘇丹第二大城市尼亞拉的維和部隊,大隊主要擔負道路橋梁建設、建築安裝、支援保障、找水打井等任務。大隊官兵自覺以“我為中非友誼鋪路架橋”為己任,在安全形勢複雜、自然環境惡劣、物資器材緊缺的情況下,科學統籌、周密計劃、精心組織,圓滿完成了尼亞拉機場停機坪修建、尼亞拉大學道路建設、尼亞拉中蘇友誼小學援建等30余項工程任務,打造了“中國標準”,結下了深厚友誼,大隊被聯合國授予“特別貢獻獎”,315名官兵獲得聯合國“和平榮譽勳章”,受到了聯非達團、當地政府和民眾的高度讚譽和一致好評。

熱詞:

  • 中國
  • 維和
  • 中非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