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蛟龍”號返抵青島 7000米海底捉到兩海參(圖)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7日 03: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深度7062米,潛水器機械臂在採集一隻海參。

深潛員付文韜在展示一個原本直徑15厘米的泡沫實驗球被水壓擠縮後的形態。

未知名的深海生物在捕食投放的餌料。

參觀者在“向陽紅09”母船上觀看“蛟龍”號。新華社發

  蛟龍歸來 下一站南海

  未來構建海底行宮 普通人有望深海探秘

  16日,執行載人7000米級海試任務的“蛟龍”號順利返抵青島。至此,歷時44天的“蛟龍”號圓滿完成了本次海試任務,也標誌著“蛟龍”號10年研製和海試工作圓滿結束。

  7000米海底捉到兩隻海參

  2012年6月3日,“向陽紅09”船自江陰起航奔赴馬裏亞納海溝執行“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任務。本次海試,共完成6次下潛試驗,其中3次超過7000米,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

  據介紹,海試期間,參試隊員對潛水器289項、水面支持系統24項功能和性能指標進行了逐一驗證,對關鍵指標進行了多次驗證。此外,開展了坐底、定深定高航行、近底巡航和海底微地形地貌精細測量作業內容,取得了地質、生物、沉澱物樣品盒水樣,並記錄了大量海底影像資料,實現了人類首次親臨7000米深的海底開展作業和科學研究實驗。潛航員和下潛的科學家在7000米級海試中先後發現了11種新物種。

  深海之處的奧秘讓“蛟龍”號總設計師、76歲的徐芑南欣喜而激動。“想想,深海一片漆黑,燈光一打,‘蛟龍'號在海底釋放出誘餌後,各種各樣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魚、蝦、海參等都游過來,我們還逮住兩隻海參。”

  他説:“造物主多麼神奇!在7000米海底,每平方米都要承受相當於一個埃菲爾鐵塔的重量,然而,這些生物是怎樣生存的,如果研究透了,是否可以有益人類長壽,甚至有可能解釋地球形成之初生命的起源,這是一個多大的課題。”

  有望明年執行南海深部計劃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現場總指揮劉峰16日對記者表示,“蛟龍”號將有可能于明年4至5月奔赴我國南海海域執行南海深部計劃,進行試驗性應用階段的“首場秀”。

  “深海已經成為科學界認識和研究地球科學、人類起源的突破口,無法獲取深海第一手信息是制約我國科學家進入國際前沿研究的瓶頸。”劉峰説,“南海深部計劃需要做精確調查,明年‘蛟龍'號有望搭載一到兩名科學家下到海底,進行觀察並有甄別地取樣。”據介紹,南海深部計劃是以南海深海過程演變為核心的大型研究計劃,由洋盆形成、沉積響應和生物地球化學三大方面組成。計劃從現代過程和地質記錄入手,解剖南海的深海過程及其演變,再造邊緣海的“生命史”。

  “將‘蛟龍'號試驗性應用階段的第一次任務安排在南海,也是考慮到南海海域離家近,有問題很容易從陸地得到支撐。”劉峰説。

  劉峰同時表示,“蛟龍”號在完成南海任務後,可能在明年晚些時候在熱液硫化物區開展作業,也可能奔赴東太平洋開展多金屬結核區的詳查,一年中總的作業時間可能將達到150天。

  將建造一艘全新工作母船

  “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現場總指揮劉峰16日透露,目前,發改委已經批准立項,為“蛟龍”號建造一艘全新的工作母船,我們期待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造出來。當“蛟龍”號結束3年的試驗性應用階段後,可以正式交付到新的工作母船上使用。劉峰説,“向陽紅09”試驗母船作為一條超齡服役的“34歲老船”,雖然經過了改造,但先天不足仍十分明顯,與新設計專用船相比差距較大。

  對於下階段的重要任務,他説,目前我國自行培養的、能夠駕駛“蛟龍”號的職業潛航員只有兩名,因此選拔和培養我國潛航員隊伍將是接下來的一個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據介紹,“蛟龍”號潛航員的選拔標準相當嚴格,除了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膽大心細、在艙內動作靈敏,同時還要精通工程、海洋等專業知識。目前我國潛航員經過的培訓,光教材摞起來就有一米多高。從明年開始,我國將計劃選拔和培訓一批潛航員,在專業、性別互補方面做一些考慮。只要滿足條件,性別不會成為選拔潛航員的障礙。

  未來人人都可以做卡梅隆

  據透露,目前我國正在加快構建深海基地,兩年後將完成包括深潛器和母船停靠碼頭在內的一期工程建設,我國將成為繼俄羅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深海技術支撐基地的國家。屆時,“向陽紅09”號試驗母船和“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將在深海基地“安家落戶”。

  而在更遠的將來,“蛟龍”號母船將有望由海面轉到海下,在海裏和“蛟龍”號進行一次“交會對接”。“海面畢竟還要受到風浪影響,未來要在海裏為‘蛟龍'號構建海底行宮通過深海空間站實現物品儲存供給和潛航員長期駐留。”中船重工原總工程師、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方書甲説。

  徐芑南告訴記者,未來人人都可以做“卡梅隆”,都有機會一睹深海秘境。

  迄今為止,人類一共有11位造訪過深海7000米及以上。除了卡梅隆之外,還有瑞士科學家畢卡達,美國軍官唐華士,于1960年1月23日乘坐“曲雷斯特”號造訪11000米級深海。

  此外,就是我國參加“蛟龍”號海試的8名潛航員和試航員。他們是:葉聰、唐嘉陵、付文韜、崔維成、楊波等。這些潛航員,大多是“蛟龍”號的設計師。

  上世紀60年代人類第一次造訪深海時幾乎什麼都沒有得到,而“蛟龍”號不僅在7000米海底按照預定計劃全面完成了坐底,完成了拍攝海底景象、獲取沉積物、礦物和生物樣品、布放標誌物等全部試驗內容,取得了珍貴的數據和資料,還和地面甚至和太空中的宇航員實現了無障礙的海天對話。

  此前,卡梅隆深潛時的主要任務是探險和拍攝影像資料。“深海挑戰者”號只能載1人,耐壓艙的直徑只有1.09米,只能供卡梅隆一人看看海。

  "蛟龍'號可以同時帶著3個人到海底深處進行資源調查和科學研究。它可以沿著海底平原、山坡進行自主‘行走',具有很強的巡航和作業能力。”徐芑南説。

  更遠的未來,“蛟龍”號還會與我國將要構建的深海空間站在水下進行“交會對接”,建立長期的“海底行宮”。屆時人們可以到水下去看看海、吃吃魚,盡情享受海底世界的樂趣。

  綜合新華社報道

  新聞鏈結

  各國載人深潛器

  美國

  “曲雷斯特”號

  建造時間:1960年

  下潛深度:11000米

  水下時長:20分鐘

  1960年1月23日,瑞士科學家畢卡達、美國軍官唐華士乘坐一艘名叫“曲雷斯特”號的深海潛水器前往南太平洋最深處的馬裏亞納海溝探險,並抵達了海平面以下11000米的地方。這是人類有史以來首次抵達海底最深之處。不過,由於海底壓力,深海潛水器一塊19厘米厚的舷窗玻璃出現輕微裂痕,畢卡達在海底呆了20分鐘後不得不匆匆上浮,沒有拍過照片。由於當時的材料科學技術發展所限,潛水器重達150噸,活動能力非常差,上下花了8個小時。

  2012年3月,美國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獨自乘坐潛艇“深海挑戰者”號,下潛至馬裏亞納海溝10898米深海底。但由於此類潛水器是直上直下,缺乏較好的海底活動能力,卡梅隆只呆了3個小時就上來了,甚至連深海生物都沒拍攝到。

  法國

  “鸚鵡螺”號

  建造時間:1985年

  下潛深度:6000米

  法國1985年研製成的“鸚鵡螺”號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可達6000米,累計下潛了1500多次,完成過多金屬結合區域,深海海底生態等調查,以及沉船、有害廢料等搜索任務。

  俄羅斯

  “和平一號”

  建造時間:1987年

  潛水深度:6000米

  水下時長:17至20小時

  俄羅斯是目前世界上擁有載人潛水器最多的國家,比較著名的是1987年建成的“和平一號”和“和平二號”兩艘6000米級潛水器。帶有十二套檢測深海環境參數和海底地貌設備,最大的特點就是能源比較充足,它可以在水下呆17至20個小時,《泰坦尼克》的電影裏面很多鏡頭就是“和平一號”和“和平二號”探測的鏡頭。

  日本

  “深海6500”號

  建造時間:1989年

  下潛深度:6527米

  水下時長:8小時

  日本1989年建成了下潛深度為6500米的深海潛水器,水下作業時間8小時,曾下潛到6527米深的海底,創造了作業型載人潛水器深潛的新紀錄。它已對6500米深的海洋斜坡和大斷層進行了調查,並對地震、海嘯等進行了研究,已經下潛了1000多次。

熱詞:

  • 蛟龍
  • 載人潛水器
  • 洋盆
  • 海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