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凱旋 明年有望南海“捉鱉”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7日 01: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c21ac18742094e48a8113046d730c300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7月16日,人們在搭載“蛟龍”號深潛器的母船“向陽紅09”上打出橫幅,感謝祖國和人民對載人潛水器海試團隊的關懷。當日,搭載“蛟龍”號深潛器的母船“向陽紅09”返抵青島奧帆中心碼頭,國家相關部門及青島市民代表近千人舉行儀式迎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隊伍凱旋。

  當地時間6月30日下午5時58分,3名下潛員出艙後揮手致意。6月30日,“蛟龍”號深潛器在太平洋馬裏亞納海溝成功進行第6次載人7000米級海試任務,下潛深度為7035米,至此,“蛟龍”號已完成全部海試任務。

    中國網絡電視臺綜合消息:16日,執行載人7000米級海試任務的“蛟龍”號順利返抵青島。至此,歷時44天的“蛟龍”號圓滿完成了本次海試任務,也標誌著“蛟龍”號10年研製和海試工作圓滿結束。

  先後發現11種新物種

    隨著我國“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取得圓滿成功,馬裏亞納海溝海底的神秘面紗就此揭開冰山一角。馬裏亞納海溝不僅海洋生物多樣性豐富,而且海底地質結構複雜。潛航員和下潛的科學家在7000米級海試中先後發現了11種新物種。

    據介紹,海試期間,參試隊員對潛水器289項、水面支持系統24項功能和性能指標進行了逐一驗證,對關鍵指標進行了多次驗證。此外,開展了坐底、定深定高航行、近底巡航和海底微地形地貌精細測量作業內容,取得了地質、生物、沉澱物樣品盒水樣,並記錄了大量海底影像資料,實現了人類首次親臨7000米深的海底開展作業和科學研究實驗。

  明年4至5月有望南海“捉鱉”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現場總指揮劉峰16日對記者表示,“蛟龍”號將有可能于明年4至5月奔赴我國南海海域執行南海深部計劃,進行試驗性應用階段的“首場秀”。

    “深海已經成為科學界認識和研究地球科學、人類起源的突破口,無法獲取深海第一手信息是制約我國科學家進入國際前沿研究的瓶頸。”劉峰説,“南海深部計劃需要做精確調查,明年‘蛟龍'號有望搭載一到兩名科學家下到海底,進行觀察並有甄別地取樣。”據介紹,南海深部計劃是以南海深海過程演變為核心的大型研究計劃,由洋盆形成、沉積響應和生物地球化學三大方面組成。計劃從現代過程和地質記錄入手,解剖南海的深海過程及其演變,再造邊緣海的“生命史”。

    “將‘蛟龍'號試驗性應用階段的第一次任務安排在南海,也是考慮到南海海域離家近,有問題很容易從陸地得到支撐。”劉峰説。

  “蛟龍”將有全新工作母船

    劉峰還透露,目前,發改委已經批准立項,為“蛟龍”號建造一艘全新的工作母船。

    劉峰表示,“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項目由潛水器本體和水面支持系統組成,其中潛水器和潛航員的安全以及海上作業效率的提高需要一定的船舶條件。目前,船舶只能基本滿足試驗母船要求,用於潛水器日常應用的話,其海上作業效率將大打折扣。

    他説,“向陽紅09”試驗母船作為一條超齡服役的“34歲老船”,雖然經過了改造,但先天不足仍十分明顯,與新設計專用船相比差距較大。其尾部幹舷在滿載情況下達到4.3米,造成風浪稍大就很難安全布放和回收潛水器。相比之下,國外專業的潛水器工作母船,尾幹舷高度最多不會超過3米。

    此外,“向陽紅09”船沒有專業的潛水器庫房,對潛水器維護帶來很大困難,而潛水器整日在甲板暴曬讓其部件壽命難以保證。船隻噪音大,嚴重影響潛水器通信系統。沒有裝備動力定位系統,達不到潛水器工作母船的狀態。

  我國正加快構建“海底行宮”

    “雖然7000米級海試獲得成功,但‘蛟龍'號的路還很長。”“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説,“蛟龍”號是實實在在的科考作業平臺,這次出征海試不是終點站,下一步將轉向業務化運行,進入應用階段,發揮科學效益。徐芑南表示,海試完成後,未來3至5年將開展“蛟龍”號試驗性應用。在總結“蛟龍”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團隊還將開展常用工作深度專用深潛器關鍵技術攻關工作。同時,劉峰介紹,下一階段的重要任務,是選拔和培養我國潛航員隊伍。

  未來普通人可探深海秘境

    據透露,目前我國正在加快構建深海基地,兩年後將完成包括深潛器和母船停靠碼頭在內的一期工程建設,我國將成為繼俄羅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深海技術支撐基地的國家。屆時,試驗母船和“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將在深海基地“安家落戶”。

    而在更遠的將來,“蛟龍”號母船將有望由海面轉到海下,在海裏和“蛟龍”號進行一次“交會對接”。“海面畢竟還要受到風浪影響,未來要在海裏為‘蛟龍'號構建海底行宮通過深海空間站實現物品儲存供給和潛航員長期駐留。”中船重工原總工程師、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方書甲説。

    對於將來人們是否可以乘“蛟龍”號等載人潛水器去體驗觀光,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副所長、“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現場副總指揮崔維成表示,載人深潛成本高昂,出海船舶的成本就很高,加上潛器等人力成本,常人很難承受。同時,我國現階段研發載人潛水器是用於科研和資源勘探,並非是為滿足個人好奇心。

    不過,崔維成説,如果個人經濟能力確實比較強,我國科研人員同樣可以為其製作類似卡梅隆乘坐的潛器,下到海底11000米,甚至比他們的潛器更先進,可以乘坐兩個人。但這種潛器只是為體驗和拍攝視頻,其他功能要弱很多。

  女性潛航員或將誕生

    對於下階段的重要任務,劉峰説,目前我國自行培養的、能夠駕駛“蛟龍”號的職業潛航員只有兩名,因此選拔和培養我國潛航員隊伍將是接下來的一個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據介紹,“蛟龍”號潛航員的選拔標準相當嚴格,除了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膽大心細、在艙內動作靈敏,同時還要精通工程、海洋等專業知識。目前我國潛航員經過的培訓,光教材摞起來就有一米多高。從明年開始,我國將計劃選拔和培訓一批潛航員,在專業、性別互補方面做一些考慮。只要滿足條件,性別不會成為選拔潛航員的障礙。

    劉洋成為我國首位女宇航員引發了人們對首位女潛航員的關注,女性是否可以成為潛航員?劉峰表示,潛航員首先是要心理素質過硬,其次是要有好的身體條件,性別不應該是成為潛航員的阻礙。

    “潛航員最重要的是心理素質,在7000米級海試的時候,每次下潛作業長達10多個小時。他們長期待在狹窄的空間內,周圍一片漆黑,有幽閉症肯定不行。如果遇到故障就慌張,操作出現失誤就可能有危險,這也肯定不行。”劉峰説。

    劉峰表示,其實女性與男性相比,更為細心,而操作潛器就需要膽大心細,動作敏捷,女性在這方面挺有優勢。美國就有女潛航員,日本也正在培訓一名年輕的女潛航員。因此,女性只要心理素質和身體條件過硬,學習能力強,都可以報名參加第二批潛航員的選拔。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長、“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臨時黨委書記劉心成説,由於“蛟龍”號內部空間十分狹小,而每次下潛長達10余個小時,如果一名女潛航員和兩位男潛航員下潛,他們在潛器內解手將是很大的問題。“當然,如果是三名女潛航員下潛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他説。

  “蛟龍”將有“小姊妹”

    崔維成介紹,“蛟龍”號海試成功後,我國載人深潛的另外一項重要工程就是進行4500米級高國産化率載人潛水器關鍵技術的研製。4500米級的潛水器是要在比較經濟的前提下滿足國內大部分科研需求。

    “載人球艙、高壓海水泵、潛水器用鋰電池以及國産推進器,是我們目前正在集中攻關的關鍵技術。從國內的科研需求來説,4500米級的潛水器可以滿足大部分需要,同時更多強調經濟性,相比‘蛟龍'號可以降低大約40%的使用成本。”崔維成説。

    據了解,“蛟龍”號與新造的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將視具體需要配合使用。

  馬上就訪

  7000米設計深度是中國人智慧的體現

    在“蛟龍”號成功完成從1000米級到7000米級的全部海試任務,即將進入試驗性應用階段之際,“蛟龍”號項目總體組組長、海試現場總指揮劉峰就相關問題接受了記者採訪。

    記者:在美國導演卡梅隆駕駛載人潛水器到達馬裏亞納海溝萬餘米深海底後,“蛟龍”號突破7000米深度的意義在哪兒?

    劉峰:2002年“蛟龍”號立項的時候,很多人認為深度目標設定在三至四千米就足夠了,也有人認為要搞就搞1萬1千米深度的載人潛水器。在我看來,“蛟龍”號最終確定7000米深度目標,是中國人智慧的體現。1萬1千米的全海深作業型載人潛水器,我們不是不能做,但是難度較大。從十年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要研製1萬1千米潛水器,我們的國力乃至國際上的技術水平都很難支撐,需要我們花很多很多倍人力、財力、物力才有成功的可能,在投入上很可能得不償失。

    也有人曾經認為7000米深度的海底是一片荒漠,沒有探索的價值。但“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已經發現馬裏亞納海溝7000米深度存在生物多樣性和地質多樣性,展示了國際科學界尚未揭開的深海奧秘。

    從立項到成功完成海試,“蛟龍”號的全部投入僅僅為4.7億元人民幣。而7000米深度的突破,使我國具備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處開展科學研究、資源勘探的能力,也推動世界深海技術往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記者:目前“蛟龍”號走的是自行研發、自主集成的道路,今後是否有全部國産化的計劃?

    劉峰:中國載人深潛,走的是一條集成創新、跨越發展的道路。目前“蛟龍”號大概有40%的零部件是進口的,今後國産化率會不斷提高,但並不是要實現全部國産。

    從世界範圍來看,深海技術並不是一個國家可以獨立全面掌握的,也沒有那個必要。俄羅斯的“和平”號載人潛水器,載人球艙當初並不是俄羅斯製造的。俄羅斯擁有相應實力後,“蛟龍”號的載人球艙卻是他們製造。而美國“阿爾文”號載人潛水器,其一整套通信定位系統是法國製造的。在全球技術大融合的背景下,一個國家單打獨鬥的難度大,財力要求也大。世界載人深潛界有著良好的合作氛圍,作為民用項目,載人潛水器採用一部分國外技術,從成本效益和時間效益來看都是一種比較好的途徑。

    在世界載人深潛界,實力決定著各國的話語權,而採用集成創新的方式並沒有影響我們在世界載人深潛界地位的迅速提升。好比孩子喜歡跟比自己年齡大的孩子玩耍一樣,直到“蛟龍”號3000米級海試成功後,我們才開始陸續收到國外同行的邀請,得以參觀“鸚鵡螺”號、“阿爾文”號等世界知名潛水器。而在日本“深海6500”潛水器下水20週年慶祝活動上,唯一受邀參加的兩名國際專家中,就有一名來自中國“蛟龍”號團隊。(文字來源:北京日報)

熱詞:

  • 蛟龍
  • 載人潛水器
  • 洋盆
  • 蛟龍號
  • 潛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