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薩拉烏蘇遺址:35000年前,“河套人”的家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3日 13: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河套人捕獵畫面

    河套人圖解

     
    央視網消息(記者 杜曉靜 武彥報道) “早在35000年前,“河套人”就在鄂爾多斯薩拉烏蘇河附近生活著。”聽著導遊的介紹,隨行的記者都有些吃驚。7月20日中央網絡媒體走轉改內蒙古鄂爾多斯報道組來到了烏審旗,這裡是薩拉烏蘇文化遺址的發祥地。

    在鄂爾多斯草原南端,有一條蜿蜒的河流,它源於陜西西北定邊縣境內,流經內蒙古鄂托克旗、烏審旗,然後從巴圖灣村東折流入陜北境內,向東南方向流入黃河的支流無定河。在地層鬆散的毛烏素沙漠上,沖刷出一條寬闊幽深的“U”字形河谷。這條河流就被稱為薩拉烏蘇河。

    薩拉烏蘇,蒙語的意思是黃色的水,由此可知這裡的河水終年渾黃;在河的兩岸長滿了搖曳多姿的紅柳,所以人們也稱這條河為“紅柳河”。就是在這條河流一帶,就是古老而燦爛的鄂爾多斯文明的發祥地。

    “35000年前那不就是舊石器時代嘛。”記者問到。

    “是的,經過對地質、出土的動物化石和石器的綜合分析研究,薩拉烏蘇文化被認定為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

    當一顆“河套人”的門齒化石在1922年薩拉烏蘇河被發現時,我們無法知道法國古生物學家桑志華當年是如何的激動,也許他們也無法預知這顆牙給古人類研究帶來的價值。他們在大溝灣村發現了一處灰燼遺跡,遺跡呈橢圓形,長寬約為1—2米,灰燼中部下限,呈一盆底形洼坑。洼坑附近發現了三十多塊破碎的動物燒骨,由此可見這是人類舉火燒食野獸之處。

    同時在大溝灣村還採集到一、二百件石器,這些石器器形比較小,主要有尖狀器、刮削器、雕刻器等。尤以圓頭刮削器、小雕刻器和楔形石核較為典型。這些石器雖與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細石器有嚴格區別,但遺址中發現了柱狀石核,説明有細石器的存在。 

熱詞:

  • 薩拉烏蘇遺址
  • 鄂爾多斯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