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廣州限車存四大疑問:公共政策該不該搞突然襲擊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8日 13: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北京7月8日專電(記者 南辰)2012年年中的6月30日註定要在中國汽車社會的成長歷程中留下一筆。廣州市政府在當晚宣佈,廣州市將於7月1日零時起正式實施中小客車總量調控交通政策。如此,繼北京搖號、上海車牌拍賣、貴陽中心區限行之後,廣州正式加入限購汽車城市之列。

  近十多年來,伴隨小汽車井噴快速進入家庭的浪潮,中國各大城市飽受堵車困擾。尤其是“北上廣”這類一線城市,人口眾多,道路資源有限,環境壓力巨大,擺出限車、限行、拍賣的理由都充足得很。然而分析各界對限車這種行政治堵手段的反饋,似乎那些格外充足的理由並不能真正很輕鬆地“以理服人”,重重疑問尚待解答。

  疑問一 公共政策該不該搞突然襲擊

  6月30日晚限車令突然發佈後,廣州很多4S店加夜班賣車,市民瘋狂搶購成了一景。

  對於汽車限購這樣的涉及公共利益的決策,為什麼不能先徵集民意?為什麼要搞“半夜雞叫”?這可能是很多網民不解的。在行政許可法已經實施的背景下,對於汽車這種大件商品的限購要經歷哪些民主程序尚無“説法”。從目前媒體相關報道分析,本次廣州限車,限不限早已拍板;怎麼限有可能徵集民意。這種局部的民主可能已經是一種進步了。而縱觀日本、美國等國際大都市治理城市擁堵的經驗,我們不難發現,汽車發達國家的治堵之道更多依靠的是市場化的調控手段、管理水平的提高、高科技的力量和制度設計的縝密,大規模使用限行、限購這些行政手段的幾乎沒有,個中原因值得相關部門深思。

  國家發改委城市與小城鎮中心研究員、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袁崇法接受新華網和中國平安網聯合專訪時表示:廣州這次出臺的“限號令”有三個層面存在問題,一是當地政府此前的表態和現在出臺的方案差別太大;二是沒有公佈一個完整的方案;三是公佈時間選擇在晚上,有點像搞突然襲擊。

  記者認為,汽車早已經不像過去那樣是一種奢侈品,因此民眾購車行為是一種公共政策,涉及人數多。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的過程當中,應該有一個規範程序,這個規範的程序既是立足於合法層面,也是立足於合情合理的層面。

  疑問二 消費者須交公證費自證“清白”合不合理

  近日,媒體報道,有網民對於廣州限牌後消費者要自掏200元公證費提出疑議。有律師指出,要求對買賣合同進行鑒定是政府行為,由車主自付200元公證費非常不合理,而且僅僅通過對買賣合同的書面審查,並不能確保沒有“倒簽”行為。

  根據廣州限車有關規定,在2012年7月1日零時前,單位和個人已經與車輛銷售經營者簽訂中小客車預售合同、收取預訂金的,憑銷售合同或車輛銷售統一發票,並通過廣州市公證機構獲得上述材料真實性的公證證明,不需要申請辦理指標證明文件,可直接辦理車輛註冊及轉移登記。可以看出,有關部門可能是擔心有消費者和4S店在7月1日零時後,簽訂偽造時效的訂單和售車合同等。公證這一政策的出發點可能是維護公平,但是將政府部門本應承擔的維護市場誠信的“職責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確實不妥。何況,如果公證只是走一下形式,不能徹底堵住“倒簽”的漏洞,與變相亂收費又有何異?

  疑問三 還會有多少城市跟進限車

  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是,繼廣州之後,杭州、深圳、鄭州等大城市會不會跟風限購?目前,採取限購、限行或車牌拍賣政策的包括首都、直轄市、省會城市,理論上來説,後續出現任何一個大城市的政策跟進都有可能。因此記者認為,大城市到底應當如何治堵是一道急需著眼于全國視角、法治視角和汽車社會與産業和諧發展的視角進行回應的考題,需要科學的“頂層設計”,摸索出一套科學、民主的決策流程。

  例如,在技術層面,應當制定並明示達到限車的交通擁堵指數、空氣質量數據、能源供應數據等,並且應當制定公開透明的決策流程,決策應經過民意的充分討論和專家的公開論證。

  此外,應當及早評估越來越多的城市如果限車,對汽車工業、汽車流通産業,尤其是民族汽車産業將造成的影響。從北京限購、上海拍賣的情況看,自主品牌4S店逐步淡出一線城市的命運難以避免。如果在宏觀政策面這種趨勢不得到扭轉,在二線、三線城市也蔓延開,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將空前惡化。

  疑問四 中國車市未來的增長空間到底有多大

  第四個問題是越來越多的大城市限車背景下,中國車市未來的增長空間到底有多大?此前,對中國車市前景的樂觀的預測不絕於耳,給中國汽車市場未來“戴高帽”的聲音曾經不斷出現。但是大城市限車無疑給這種“洋高帽”當頭棒喝。

  例如,一項國內研究曾經認為:“未來十年,中國汽車産業仍處在大有可為的時期,在這十年中,中國汽車産業很可能達到其長期的産銷峰值。按照較為保守的估計,這一峰值將會達到5000萬輛左右。”還有國際預測機構根據GDP和相關數據預測,2020年,中國的汽車銷量將達到3500萬輛,屆時,這一數字將是位居第二的美國市場銷量的兩倍左右。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聯儲經濟學家愛德華波利斯哥特也曾經預測,2020年中國汽車産銷將超過4000萬輛,到2030年將達到7500萬輛,一直到2040年,中國還將繼續增加汽車保有量。

  可是這種線性的預測可能預料不到中國會有多少城市限購。從某種角度看,“洋高帽”鼓吹的論調無疑是那些想在中國這樣的新興汽車市場大把掘金的跨國汽車巨頭最樂於看到的,其目的昭然若揭。雖然“汽車業外人士”可能一時難以辨清,但是與汽車工業相關的中國政府主管部門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熱詞:

  • 廣州
  • 限車
  • 疑問
  • 公共政策
  • 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