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共和國不會忘記——寫在《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之際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3日 16: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社南昌7月1日電 題:共和國不會忘記——寫在《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之際

  新華社記者余孝忠、陳建華、林艷興

  《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在中國共産黨成立91週年前夕正式出臺。

  沐浴著共和國的陽光,有著光榮革命歷史傳統的918萬贛南蘇區人民,再一次迎來歷史性時刻。

 根據革命歷史故事創作的贛南採茶歌舞劇《八子參軍》(新華社記者 周科 攝)。

  巨大的犧牲奉獻:贛南人民土地革命時期的主題

  連日來,一部根據革命歷史故事創作的贛南採茶歌舞劇《八子參軍》,在北京、天津、廣東等地上演,讓那裏的觀眾潸然淚下。

  《八子參軍》講述的是在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中,瑞金沙洲壩下肖區七堡鄉第三村農民楊榮顯響應中央“擴紅”號召,將八個兒子送去參軍,最後八個兒子全部犧牲的真實故事。

  翻開中國共産黨91年的歷史,不難發現,《八子參軍》僅僅是贛南紅色歷史的一個縮影 。“馬前托孤”、“滿門忠烈” 的感人事跡,在這裡耳熟能詳……

  贛州市俗稱贛南,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革命根據地即中央蘇區的主體,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史料記載,蘇區時期這裡參軍參戰的贛南兒女有93萬餘人,佔當時當地人口的三分之一,為革命犧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108222人,佔全國的7.5%;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平均每公里就有三位贛南子弟倒下。

  贛南蘇區為共和國奉獻的不僅僅是她的兒女。這裡還是

  ——中國共産黨人學會治國安民和造就大批治國精英的實驗基地。1931年11月7日,中國共産黨第一個全國性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金宣告成立,開啟了中國共産黨局部執政的偉大嘗試,開始了奪取全國政權的偉大預演。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等領導人,新中國十大元帥中的九位,十位大將中的七位都在這裡戰鬥、工作和生活過。

  ——在這裡,毛澤東寫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對本本主義》《我們的經濟政策》《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光輝篇章。毛澤東在中央蘇區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創造,不僅直接指導了中央蘇區的革命鬥爭,而且為中國共産黨和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科學的理論基礎。

  ——以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等為主要內涵的蘇區精神,無不源於贛南蘇區的生動實踐,並且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來源。

  ……

  國防大學學生高遠告訴記者,看了《八子參軍》,她和很多同學都禁不住眼熱淚流。“這部戲讓我們更加了解贛南蘇區人民是怎樣支持革命的,作出了多大的貢獻犧牲。”

  天津大學碩士研究生王迎深情地説:“《八子參軍》讓我們年輕人知道革命先輩是怎樣走過來的,為國家作出了多大的付出和奉獻,激勵我們繼續弘揚蘇區精神。”

  根據革命歷史故事創作的贛南採茶歌舞劇《八子參軍》(新華社記者 周科 攝)。

  巨大的戰爭創傷:贛南蘇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羈絆

  如今走進贛南蘇區,山野蔥鬱,稻田金黃,當年的戰火硝煙,在大自然面前早已消散。

  然而,對蘇區的烈士後代來説,戰爭留下的創傷卻難以消弭。瑞金市澤覃鄉光輝村有一戶烈士後人家庭,這一家三代的際遇在當地既普遍又特別。

  這家的男主人叫李建平,他的父親李心注、岳母楊生鳳分別是當年在瑞金參加革命的李存桃、楊世文的子女。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和1936年的遊擊戰爭中,李存桃、楊世文先後犧牲。

  家裏少了主心骨,兒孫後代多受苦。像李心注、楊生鳳這樣的烈士子女,幾乎都是衣食不週、靠鄉親接濟長大成人的。成家後,日子過得清清苦苦。兩年前,82歲的李心注仍然看到困難在他的子孫中延續。

  2010年12月,李建平的妻子楊小琴被查出患尿毒症,四處求醫花去近30萬元醫療費。“沒錢住院治療,我只能在家做腹透、吃藥、打針,每天要花300多元。醫生説我只有換腎才能活下去……”楊小琴説。

  為了省錢給母親治病,正在上大學的兒子李毅提出放棄學業;為了讓兒子完成學業,楊小琴幾度想放棄治療;為了讓妻子身體康復、兒女學業有成,李建平雖年近半百,仍然四齣打工。

  紅軍後人在困頓中掙扎。贛州市委主要領導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指示市人民醫院安排楊小琴辦理入院手續。隨後,瑞金市領導送來各方捐款41萬元。

  李毅説:“先輩們的鮮血沒有白流,現在我和妹妹都能正常學習了。作為紅色傳人,將來我要像先烈們一樣努力報效祖國、報答社會。”

  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贛南蘇區的經濟社會發展。1986年,國務院在啟動的扶貧規劃中,將贛南18個縣中的10個縣列入貧困扶助對象名單;1997年,橫貫贛南蘇區的京九鐵路開通,為加快沿線革命老區脫貧致富步伐打下了基礎。

  為使贛南蘇區早日脫貧致富,國家有關部委對贛南大地進行航空遙感綜合調查,組織專家實施“贛南果業基地成土母岩——土壤環境優選評價”課題,編制了“贛南果業發展基地規劃圖”,為大面積栽種臍橙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理論根據,使這裡成了世界聞名的“臍橙之鄉”;為了解決在鄉退伍紅軍老戰士和紅軍失散人員家庭的生活困難,國家發放了特殊補助和土坯房改造資金;國家給這裡的財政轉移支付資金佔當地財政支出的三分之二……

  然而,在殘酷的革命鬥爭中,贛南蘇區奉獻了她許許多多優秀兒女,其帶來的創傷至今難以癒合。加上經濟投入不足、資源稟賦較差,交通條件閉塞、産業結構單一等因素,經濟發展遠遠落後於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至今還是全國較大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據統計,2011年,贛州市人均生産總值只佔全省的61%,人均財政收入只佔全省的58%,農民人均純收入只佔全省的68%,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只佔全省的91%。按國家最新的貧困線標準,這裡有貧困人口215.5萬人,佔全市人口的近四分之一,貧困發生率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6.5個百分點。

 江西興國縣瀲江第一小學學生在興國革命烈士陵園參觀(新華社記者 周科 攝)。

  巨大的關懷鼓舞:贛南蘇區同步邁入小康的基石

  推動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的振興發展,承載著無數革命先烈的奮鬥理想,寄託著蘇區人民致富奔小康的熱切渴望,更牽動著黨中央的關懷。

  在2011年底至2012年初的兩個月內,中央領導就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問題先後作出七次重要批示,指出贛南蘇區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由於種種原因,目前經濟發展仍然滯後,人民生活仍然比較困難。如何進一步幫助和支持贛南蘇區發展,使這裡與全國同步奔入小康社會,讓蘇區人民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應當高度重視和研究。

  2012年4月,帶著黨中央的殷切關懷,由42個國家部委組成的聯合調研組就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問題,分成14個小組深入江西贛州18個縣(市、區)及吉安、撫州和福建閩西閩北、廣東粵北的部分原中央蘇區縣,調研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情況,為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把脈開方”。

  4月13日,調研組一行來到安遠縣三百山調研東江源區生態保護、源頭水流量及水質等情況。東江發源於此,是江西、廣東沿江兩岸人民的母親河,更是香港最主要的飲用水源。在三百山鎮咀下村,生態公益林鬱鬱蔥蔥、長勢喜人。村民梅林山告訴調研組,自己家有20多畝山地被劃為東江源區生態公益林,每年只能得到幾百元的補償,而種一畝臍橙每年卻有兩三千元的收入。

  調研組人員問道:“那你為什麼不種臍橙呢?”

  梅林山説:“想種啊!可那樣的話,下游的老百姓喝水怎麼辦呢?”

  聞聽此話,調研組人員緊緊握住梅林山的手,激動地説:“蘇區人民真好!”

  “把老區的真情實況帶上去,把群眾的期盼願望轉化為政策,是我們這次調研的初衷。”調研組組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説,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為我們黨和國家作出過特殊的貢獻,有著特殊的地位,如今面臨特殊的困難,必須要採取特殊的措施,努力促進贛南等原中央蘇區超常規、跨越式發展,讓蘇區人民和全國人民一道奔小康。不然,我們就對不起這塊紅色的土地,對不起贛南的十多萬革命先烈。

  為配合好《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的編制工作,江西省委省政府、贛州市委市政府組織專門力量,對贛南蘇區經濟社會發展進行系統調研,主動向國家相關部委彙報情況,從而使這一應天時、秉地利、聚人和的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在最短的時間內制定出臺。

  贛南是不幸的,戰爭給這裡帶來過痛楚和貧困;

  贛南是幸運的,共和國為她撐起了希望和未來。

熱詞:

  • 科學發展觀
  • 傳承創新
  • 中央蘇區
  • 若干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