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李克強:要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地方政績考核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7日 22: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6月27日電 中國環保部今日在其官方網站發表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李克強指出,要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目標體系的重要內容,納入地方各級政府績效考核。以下是講話全文:

  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

  李克強

  2010年,聯合國大會把2011—2020年確定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國務院成立了“2010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中國國家委員會”,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中國行動方案》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去年6月,國務院決定把“2010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中國國家委員會”更名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統籌協調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指導“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中國行動”,這表明了我國加強環境保護、推進可持續發展的決心,也是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今天,我們召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主要任務是審議《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中國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和《關於實施〈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的任務分工》(以下簡稱《任務分工》),研究部署近期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工作。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充分肯定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的成效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人們的生態環境意識不斷增強。保護生物多樣性與應對氣候變化一樣,越來越為人們所熟悉,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標誌,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近年來,我國積極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制定和實施行動計劃,各有關部門、各地區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生物多樣性保護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成立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在生物物種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履約等方面建立了相應的協調機制。制定實施了《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全國生態功能區劃》等規劃,初步形成了法規和政策體系。

  二是實施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大舉措。在保護森林、草原等方面實施了一些重大工程,包括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等。截至2011年底,全國共設立各類自然保護區2640個,面積約佔國土面積的14.9%,超過世界平均12%的水平。生物多樣性遷地保護得到進一步加強,建立了一批生物資源庫。通過重點調查,初步摸清了我國重要生物資源種類和分佈狀況,建立了一批基礎數據庫。

  三是生物多樣性國際合作取得新進展。積極參與《生物安全議定書》、《名古屋議定書》等國際規則制訂,開展了中歐生物多樣性合作、中美等大熊貓合作研究、中日韓朱鹮保護合作、中俄跨界自然保護區合作等一系列合作項目,進一步加強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能力建設合作。

  經過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積極進展,全社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明顯增強,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部分區域生態系統得到恢復,80%以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野外種群穩中有升。大熊貓、金絲猴、老虎、朱鹮、揚子鱷、藏羚羊等繁育種群持續擴大。10余種野生蘇鐵和200余種野生蘭科植物得到保護。

  同時,應當清醒地看到,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形勢依然嚴峻。生物多樣性下降的總體趨勢尚未得到遏制,資源過度利用、工程建設以及氣候變化嚴重影響著物種生存和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一些生態系統功能不斷退化,部分物種瀕危程度加劇,少數地區外來入侵物種呈現擴大蔓延之勢。還應看到,我國生物資源底數不清,監測監管能力不足,管理體制機制不順,投入不足等影響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保護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二、深刻認識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大意義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也是生物多樣性受到最嚴重威脅的國家之一。一方面,我國地域遼闊,氣候多樣,擁有各種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動植物種類多,分佈廣,特有物種繁多,生物遺傳資源豐富。這些都是我們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另一方面,生物多樣性面臨著下降的趨勢,一些高等植物受到不同程度威脅。總體上是機遇和挑戰並存。生物多樣性保護關係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關係到當代及子孫後代的福祉,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第一,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然要求。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設生態文明的應有之義。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生態環境價值,能夠涵養水源、調節氣候、凈化空氣、維持生態平衡。一般而言,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地方,往往也是生態環境好的地方。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地方把水裏是不是有魚、天上的鳥是不是增加作為判別生態環境是不是好轉的重要標準。我們要努力通過保護生物多樣性,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和宜居空間,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第二,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需要。生物資源是重要的經濟和戰略資源,生物工程處在現代科技發展的前沿,生物産業是戰略性新興産業。生物資源的擁有量,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標誌。隨著基因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生物遺傳資源越來越具有重要價值,成為世界各國資源爭奪的新領域。我國傳統中藥大多來源於動植物。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有賴於各類生物競相繁育、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多樣性世界。缺少了生物多樣性,我們的可持續發展就難以有可靠的保證。

  第三,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也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應當履行的國際義務。每個國家的生物都是全球生態系統整體鏈條上的節點,彼此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根據2011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全球60%的生態系統已經退化或正在以不可持續的方式被利用,20年來世界生物多樣性已下降12%,其中熱帶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下降高達30%。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發佈的報告,從1970年至2008年,陸地物種減少了25%,海洋物種數量下降了20%。這種狀況不斷警示著人類,必須共同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國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方,承擔著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責任。

  從未來發展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愈加凸顯。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問題一樣,已成為人類面臨的全球性重大挑戰。生物多樣性問題越來越成為開展國際交流對話的重要議題,越來越成為參與國際合作競爭的重要領域。生物多樣性的潛在價值難以估量,據一些專家預測,其開發利用將會引領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對未來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甚至會改變人類生産生活方式。

  總之,我們要認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需要,是我們參與國際新一輪經濟和産業競爭的需要,也是維護和保障我國長遠發展的需要,應該成為我們自覺主動的戰略選擇。

  三、全面組織實施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戰略

  我們審議了《行動方案》和《任務分工》,確定了10個主題,這勾畫了我國未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藍圖。把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有利於動員全國上下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參與這一戰略行動。有關部門要按照《行動方案》和《任務分工》,積極組織實施,抓好貫徹落實工作。

  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目標是:到2015年,力爭使重點區域生物多樣性下降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到2020年,努力使生物多樣性的喪失與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到2030年,使生物多樣性得到切實保護。要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統籌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強生態系統、生物物種和遺傳資源保護能力,實現生物多樣性有效保護、可持續利用和惠益共享。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弘揚生態文明理念,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推進綠色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家園。

  四、突出重點全面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必須立足當前,兼顧長遠,突出重點,加強薄弱環節,全面提高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在全面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行動計劃的同時,突出抓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抓好重點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區域主要是三類:生物多樣性富集區;典型生態系統與關鍵物種分佈區;生態功能重要與生態環境脆弱區。保護好這些重點區域,也就保護了我國絕大部分生物多樣性。我國已確定了大興安嶺區、三江平原區、祁連山區、秦嶺區、南海區等3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其中32個陸地重點區域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24%。對重要生態功能區、陸地和海洋生態環境敏感區、脆弱區等區域,要劃定生態紅線,禁止與保護無關的開發建設活動。對生物多樣性保護衝擊大的一些交通、水利等基礎建設項目,以及礦産、旅遊、能源等開發活動,要充分考慮生物多樣性保護因素,落實生態恢復責任。

  二是抓好重點物種的保護。野生物種滅絕在全球呈現加快趨勢,這與人類活動直接相關。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資源過度利用、生態環境破壞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物種生存,許多動植物瀕臨滅絕。如我國長江中的珍稀水生生物已經受到嚴重威脅。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大對重點物種的保護力度,尤其是保護好我國珍稀瀕危、特有生物物種,把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相結合,切實控制外來入侵物種,改善珍稀瀕危動植物生存環境。建設重大工程時,也要考慮到物種保護。如在與長江相連的湖泊設置水閘,就要考慮物種的洄遊問題。

  三是抓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戰略,要在繼續開展原有生態建設工程的基礎上,抓緊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解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一方面,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自然保護區建設,合理規劃遷地保護設施建設,加強生物遺傳資源庫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強保護能力建設。全面開展生物多樣性綜合調查與評估,建立生物多樣性監測、預警體系,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與減貧示範,全面開展生態示範創建,加強生物多樣性監管,包括生物物種資源進出境監管、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和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能力。這些基礎性工作對當前是必要的,對未來更具有長久意義,要舍得花力氣投入。

  五、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推動保護工作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從當前看,最重要的是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要注意做好生物多樣性地區扶貧開發和改善民生的工作,使相關地區、相關群眾不因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而受到經濟損失,反而能公平分享到保護帶來的好處。要把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生態環境補償政策,通過財稅體制給予相應的經濟補償和制度支持。特別是對國家確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要加快建立相應的補償機制。財政部要抓緊研究繼續深化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及相關問題,總結地方試點工作經驗,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

  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是一個國際性課題,需要世界各國共同努力。我們在擴大開放條件下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要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加強與周邊國家在流域、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繼續開展熊貓、朱鹮、東北虎等珍稀瀕危物種的國際保護合作。與世界各國互相學習借鑒保護理念和經驗,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

  在共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同時,要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好生物資源。這是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資源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生物産業的發展。《“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快構建現代生物産業體系。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進一步加強生物資源合作開發利用,推動生物産業發展,更好地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要注意防範生物資源流失。加強我國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積極改良品種,主動申請國際專利,以開放的視野做好保護工作。要積極做好參加《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一次締約方大會的準備,既彰顯我負責任大國形象,又維護好我國權益。

  六、認真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政策措施

  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一項涉及面廣的綜合性工作。有關部門要把生物多樣性保護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實做到“三個到位”。

  一是工作到位。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要切實承擔起這項工作的領導責任,加強統籌協調。環境保護部要發揮&&作用,做好組織、協調和服務工作。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國土資源部、林業局等有關部門要在做好各自分工任務的同時,加強對地方保護生物多樣性工作的指導和支持。地方政府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責任主體,要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協調機制,編制實施方案並抓好落實。

  二是措施到位。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要加大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投入力度,同時鼓勵和引導企業等社會資金積極參與保護工作。生物多樣性保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企業也應該在發展生物産業的過程中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要加快出臺完善有利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規和政策措施。

  三是責任到位。要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目標體系的重要內容,納入地方各級政府績效考核。建立戰略行動計劃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中國行動評估考核機制。環境保護部要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探索進行試點,推動這項工作的落實,並定期向國務院報告相關情況。通過我們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使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不斷取得歷史性的進步。

熱詞:

  • 生物多樣性保護
  • 生物多樣性公約
  • 外來入侵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