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醫改三年各項任務如期全面完成 惠及全民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6日 07: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今天,記者從國務院醫改辦公室獲悉,由國務院醫改辦公室起草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三年總結報告》前不久已經完成並上報國務院。報告指出,自《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出臺以來,新一輪醫改統籌推進五項重點改革,如期全面完成了三年醫改各項任務,交出了一份惠及全民的中國答卷,朝著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邁出了堅實步伐。

  基層藥價降、看病報得多

  重慶市渝中區朱勇的妻子患了慢性闌尾炎,去大醫院開了400多元的藥。朱勇拿著方子回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現同樣的藥在社區只需59元,而且報銷得更多。“大醫院醫生態度不好,藥也貴,而社區態度好,價格便宜。我現在生病都是先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他説。

  經過三年醫改,朱勇等在基層看病的群眾享受到了藥價下降、看病報銷的實惠。報告稱,這不僅有賴於全民基本醫保的制度成就,也得益於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等政策的疊加效應。

  經過三年改革,以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職工醫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城鎮居民醫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為主體,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為兜底,商業健康保險及其他多種形式醫療保險為補充的中國特色醫保制度體系初步形成,織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安全網。

  截至2011年底,城鄉居民參加三項基本醫保人數超過13億,比改革前增加了1.72億,覆蓋率達到了95%以上,超過預定目標5個百分點。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大幅提高,從2008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2012年提高到240元)。

  報告介紹,全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是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基礎。作為人口第一大國,我國基本醫保能覆蓋全民,被世界銀行評價為走在了世界前面。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是本次醫改的一大制度創新,2011年7月底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在政府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實施,提前實現改革目標,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初步建立。基本藥物制度撬動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綜合改革, 2011年底基本完成改革任務,建立起了公益性的管理體制、競爭性的用人機制、激勵性的分配機制、規範性的藥品採購機制、長效性的補償機制等五大運行新機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結束了幾十年“以藥補醫”的歷史,開始轉軌到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新機制,群眾用藥負擔明顯減輕。

  基層投入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多

  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尕讓鄉蓆芨灘衛生室村醫牛鳳英對改革深有體會,她説:“幹了20多年,以為就這樣了,沒想到國家開始重視村醫,不僅建起了漂亮的衛生室,去年年收入達到2萬多元。”牛鳳英的兒子、女兒全學醫了,今年兒子就要來衛生室繼承她的事業。

  村裏最漂亮的房子是衛生室,這在青海已經成為事實。青海全省改造建設了40個縣級醫院、94個鄉衛生院、1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01個村衛生室。青南地區285個村衛生室“空白”問題得到一次性解決。

  3年來中央投資630多億元,支持了3.3萬所縣級醫院和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各級政府也都進一步加大了資金投入。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投入最多、建設規模最大、條件改善最明顯的時期。

  有了基層平臺,我國全面推開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改革。雲南玉溪市紅塔區北城鎮78歲的農民施現珍,到目前為止已經進行了5次免費體檢,建立了健康檔案。施現珍告訴記者:“政府花錢讓老人免費體檢,這樣的好事一輩子都沒有遇到過。”

  報告指出,3年來,全國城鄉普遍實施10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7大類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從2009年開始,國家首次為城鄉每一位居民提供15元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2011年提高到25元。國家拿出這麼多錢對城鄉居民進行預防保健服務,千百年來第一次,有力地推動了衛生發展模式從重疾病治療向全面健康管理轉變,對保障群眾不生病、少生病正在發揮出積極的效應。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孟慶躍認為,基層醫改實現了衛生體系的兩大根本性轉變:籌資機制從以藥補醫轉為多方籌資、功能從重醫輕防轉為以預防為主。

  作為五項重點改革的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有序推進,17個國家試點城市、37個省級試點城市、超過2000家公立醫院,開展了改革試點,體制機制創新探索積極推進,便民惠民措施全面推行,多元辦醫格局加快推進,積累了有益經驗。

  以“中國式解決辦法”探索醫改之路

  報告稱,醫改是世界性難題,此輪醫改充分汲取歷史經驗教訓和國際好的做法,從實際出發,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醫改道路。

  這條道路有“中國速度”。有專家和國際社會評價,中國醫改在幾年時間內建立起全民醫保體系,沒有哪個國家能做到。報告稱,這首先要歸功於黨和政府強大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也充分表明我國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巨大制度優越性。

  2008年12月,國務院成立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20個部門參加。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領導小組日常工作。各省(區、市)相應成立了領導機構及專門辦事機構。一些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擔任醫改領導小組組長。各級政府建立起了專門的醫改工作隊伍。

  在此基礎上,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政策協調性不斷完善。2009—2011年,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新增投入12409億元,比既定的8500億元增加了3909億元,實現了“政府衛生投入增長幅度高於經常性財政支出增長幅度,政府衛生投入佔經常性財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的要求。中央共出臺醫改文件14個,主要部門共出臺重要配套文件50多個,加上地方文件,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醫改政策體系,政策協調性不斷增強、疊加效應不斷顯現。

  這條道路有“中國式辦法”。堅持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産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堅持統籌協調、突出重點、循序推進的基本路徑,是辦法的核心。改革過程中,始終堅持把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放在第一位,努力縮小不同區域、不同層次人群的醫療衛生服務差距,讓最貧窮、最困難的人群優先得到改革實惠。

  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由2008年的40.4%下降到2010年的35.5%,預計2011年繼續下降。世界衛生組織報告認為,中國醫改五項重點工作的主題,將引領中國衛生體系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世界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認為,中國醫改的目標和總體戰略是值得效倣的,中國在為全民提供平價且公平的基本醫療服務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

  報告認為,3年醫改的成果是初步的、階段性的,全民醫保制度管理體制亟待理順,公立醫院“以藥補醫”機制亟待破解等。但是,深化醫改與起步階段相比具備了更多有利條件。“十二五”期間,將堅定不移地推動醫改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的跨越。

熱詞:

  • 醫改
  • 基層醫療
  • 惠及全民
  • 衛生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