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吉縣出土“女媧遺骨”涉事專家稱從未給此類結論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8日 03: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山東商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正是這兩塊頭骨引起了軒然大波 陳學超 攝

  吉縣出土“女媧遺骨”的通稿,為原吉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思義撰寫。如今,輿論風波中的李思義已經為“自己加入感情色情”自請處分。

  不過,這條北京方面專家和人祖山公司指證有誤的通稿,目前仍舊懸挂在吉縣政府網站上。6月12日,山西當地媒體《發展導報》刊發稿件,吉縣縣委書記毛益民就人祖山一事接受採訪,將人祖山喻為“引領吉縣經濟騰飛的新坐標”。

  專家“反水”

  “接下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也要相繼出土了。”網友説。

  相較網民的情緒,專家們的情緒更為激動。

  本月3日至5日舉行的人祖山考古文化開發鑒評聽證會,共有國家、省、市、縣四級23位專家參加。

  其中,名頭最響,資歷最深,被媒體提及最多的有兩位: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考古管理學專家張柏和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文儒。

  率先公開反對吉縣當地説法的正是二人。  

  “我們北京去的專家考察以後確實有個共識,那就是沒有一個專家説頭骨殘片是女媧的遺骨。更沒有一個專家離開事實去猜測這會是誰的遺骨。考古是科學,去猜就不是科學了。”13日,參加人民網訪談時張柏回應説。

  李文儒同樣言辭激烈:“即使是最普通的人都知道,這不可能是真實的東西。專家怎麼會發現了這樣一個遺骨就認為是女媧的遺骨?這是一個常識性的東西。”

  張柏甚至要求吉縣當地公開專家簽名的會議紀要。“吉縣發展旅遊是嚴肅的事情,一個核心的問題就是實事求是。”

  記者拿到的此次會議紀要顯示,以張柏為首的專家組在此次鑒評聽證會上,確實未給出人祖山發現的遺骨就是女媧遺骨或是媧皇遺骨的結論。

  會議紀要顯示,張柏在進行總結發言時説:“人祖廟建築群的基本性質是祭祀遺址場所,是祭祀女媧、伏羲的。出土文物時代,人骨是6200年(距今6200年)是科學的。”

  吉縣當地文物考古人員亦表示,發掘出的人骨經過北大考古文博學院C14測定後,只給出是距今6200年前的成人遺骨的結論。檢測方甚至連性別都未給出結論。

  “就那麼兩塊骨頭怎麼可能鑒定出性別。”吉縣文物管理所所長閻雅枚説。

  旅遊開發公司叫屈

  人祖山公司被疑為發佈當地挖出“女媧遺骨”消息的幕後推動者。

  該公司于2011年3月,由臨汾市鄉寧籍煤老闆耿世文出資一億元在太原註冊成立,獲得了景區面積約203平方公里的人祖山40年的開發權。

  耿世文親任該公司董事長。他旗下有洪洞舜風煤業等産業。2011年10月,他曾以該公司董事長的身份參加第十一屆世界華商大會。

  當地較早前發佈的新聞通稿稱,人祖山公司欲投資7.8億打造人祖山風景區,“傾力打造中華人祖文明第一山,使其成為當地的又一張旅遊新名片”。

  不過,記者拿到的材料提供了另外一個投資額:9.8億。“建設用時9年,概算投資9.8億人民幣。遠期目標為建成中外知名的中華人祖文化朝聖地”。

  記者拿到的《人祖廟保護與開發工作彙報》顯示,2011年8月13日至10月9日,臨汾市文物局考古工作站、吉縣文廣新局文物管理所和人祖山公司文物部組成工作隊,對人祖廟歷來形成的建築堆積進行了清理。

  此次活動,經費全部由人祖山公司支付。目的則是“為配合人祖文化的開發”。

  正是這次考古活動,發掘出了後來被送到北大鑒定的人頭骨殘片。

  6月15日中午,記者在人祖山公司駐地見到了耿世文。耿表示,自己投鉅資開發人祖山並不為盈利,人祖山盈利至少要等到二三十年後,自己能否活到那時候還不知道。

  對於耿世文投資人祖山的初衷,當地媒體稱,耿世文酷愛《易經》,研易二十餘年。朋友將吉縣當地政府編著的一本與人祖山有關的著作推薦給他,“他讀完後,隱約感到該書與自己的命運有著密切聯絡。”

  之後,耿世文帶朋友上山考察後,認為人祖山很可能就是《易經》前身——“先天八卦”的發源地。“這種文化的吸引力,使他與人祖山結下了不解之緣。耿世文想到這些,堅定了開發人祖山的決心。”

  耿世文接受記者採訪時,亦表示文化認同感是自己投資的主要原因。

  該公司文化宣傳部部長馮彥山説,人祖山開發項目一期工程將包括面積約15萬平米的祭祖廣場。該廣場將包括可容納5萬人以上的祭祖壇和露天舞臺,以及一尊30米高的地標性建築——女媧全身立像。

  “還有直升機升降臺。”不過,馮彥山並未提及該升降臺的具體用途。

  馮彥山否認該公司策劃了“女媧遺骨”的新聞。

  他説,人祖山開發項目剛剛動工,預計最快也要到2014年8月才能開門迎客,“現在炒作完全不符合常識。”

  “要硬説炒作,那也不是我們在炒作。”馮彥山説。

  “媧皇”的産生

  作為國家級重點扶貧縣,吉縣總人口11萬。城區人口約五六萬的吉縣縣城坐落于山坳裏,只有縣委縣政府門前的一條道路勉強稱得上是主幹道,但依舊只是雙向兩車道。

  除了一家煤礦外,該縣幾乎沒有其他工業支撐。主要經濟收入為蘋果種植和壺口瀑布風景區。不過,受限于偏僻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儘管距離臨汾市僅132公里,但由於至今尚未開通高速,汽車在崎嶇的山間公路行駛,需要四個小時才能到達臨汾,更遑論三百多公里外的太原。

  因此,蘋果和旅遊這兩項支柱産業亦未能給吉縣帶來更多的財政收入。2011年,該縣財政收入剛剛突破一個億。

  與外界沸沸颺颺的關注相比,當地百姓對挖出的遺骨並不十分關心。接受記者採訪的當地市民甚至有幾位根本不知道此事。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地政府對此事保持高度熱情——儘管人祖山公司相關人士指稱,正是他們發佈的一條通稿引發了輿論風波。

  名為《我縣人祖山考古發現6200年前“皇帝遺骨”》的通稿,是中央級媒體最初刊發相關消息的“藍本”。由當地學者、國家一級編劇李思義撰寫。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李思義曾任當地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與會專家……形成共識:吉縣人祖廟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祭祀女媧的考古遺跡;清理媧皇宮在女媧塑像下發現的“皇帝遺骨”(成人頭骨),根據北京大學C14測年為6200年前的測定結論和明代當地人的墨書題記,可能屬於傳説中史前‘三皇時代'的‘媧皇'遺骨。”

  “‘皇帝遺骨'及其他考古發現,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填補了上古無文字記載的歷史斷層。”

  “專家認為:……(考古發現的明代)木函題記中‘皇帝'之説,可能是某代或最後一代女媧,是後人對母系社會首領女媧崇高地位的追稱。所以這個遺骨,無疑是明朝人認為的‘媧皇'遺骨。”

  在通稿中,李思義如上寫道。

  當地政府“不解釋”

  “他對女媧也研究多年,和許多我們這些本地學者一樣,都傾向於挖出來的遺骨可能是女媧遺骨。但北京來的專家,確實沒有給出遺骨就是‘媧皇'遺骨甚至女媧遺骨的結論。”

  人祖山公司相關人士説,“李思義在寫通稿時加入了自己的個人色彩,概括表述並不準確。加上了王彥章(吉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名字之後,就匆匆發給了媒體,導致了媒體的誤讀。”

  “我聽説這個錯誤的話,假的話傳出來不是媒體,是另有其人,我可以公開的説,就是吉縣有兩位寫了一個報道,媒體就在這個基礎上去報道的,因此産生了熱議。”參加人民網訪談時,張柏亦佐證了上述説法。

  “李思義已經自請處分。”上述人祖山公司相關人士説。

  不過,這條北京方面專家和人祖山公司指證有誤的通稿,目前仍舊懸挂在吉縣政府網站上。記者想就此事向該縣縣委副書記、人祖山開髮指揮部負責人李靈芝求證,李恰在北京。她建議記者可就此事採訪當地相關專家。

  除配合記者採訪外,當地政府未就上述兩方的指證進行任何解釋説明。

  有當地相關人員認為,通稿並無不足,相關指責不負責任,但不願公開身份。

  吉縣上次被全國性關注,還是在去年三月。

  當時,該縣縣委書記毛益民和縣長帶著500多箱蘋果,趕了300多公里路,前往山西省省會太原。二人在太原火車站前擺起了攤,向過往路人推銷當地特産吉縣蘋果。

  縣委書記、縣長在省城練攤的舉動,很快被全國媒體關注。

  “現在是注意力經濟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毛益民就賣蘋果一事接受採訪時説,“這是一次低成本的營銷。”

  6月12日,毛益民就人祖山一事接受山西當地媒體採訪時,將人祖山喻為“引領吉縣經濟騰飛的新坐標”。

熱詞:

  • 吉縣
  • 女媧遺骨
  • 專家
  •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