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報告顯示地球很不健康 2030年兩個地球也不夠用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4日 09: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科技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5月15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京發佈了被稱為“地球體檢報告”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12》。據報告編寫者之一、倫敦動物學學會環境保護主任喬納森貝利(Jonathan Baillie)介紹,診斷結果顯示“地球現在很不健康”。報告的結論主要基於兩個關鍵性指標——“地球生命力指數”和“人類生態足跡”。

  報告稱,當前我們的生活方式過度消耗了自然資源。如不改變這一趨勢,到2030年即使兩個地球也不能滿足人類需求。

  ———— 兩個關鍵性指標 ————

  地球生命力指數:40年來下降了28%

  《地球生命力報告2012》使用地球生命力指數來衡量地球生態的健康狀況。該指數追蹤了2688個分佈在不同生態系統和地區的哺乳動物、鳥類、爬行類、兩棲類及魚類物種中的9014個種群的規模變化趨勢。

  地球生命力指數顯示,全球生物多樣性健康狀態比1970年下降了28%。1970年至2008年間,熱帶地區地球生命力指數下降率約達61%,而溫帶地區地球生命力指數在同期則上升了31%。

  不過,《地球生命力報告2012》稱,近期溫帶地區平均物種的增加並不一定意味著溫帶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態優於熱帶地區。

  這份報告指出,由於缺少全球性的公約來保護森林生態系統,雖然部分國家做出了努力,全球森林覆蓋面積在裏約會議後的20年中仍然減少了3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整個印度的國土面積。好在第二個十年中減少的面積比第一個十年中的少,這表明毀林的速率可能正在放緩。一些國家,包括美國、歐洲部分國家、哥斯達黎加、中國及印度的森林面積已經開始回升。此外,巴西亞馬遜地區的森林在經過10年的慘重損失後,砍伐速率比2004年下降了70%。目前以遏制森林喪失為目標的可持續管理認證體系覆蓋全球大約10%的森林,但是極少數高生産力熱帶雨林的可持續管理認證仍然不夠。

  人類生態足跡:超過地球生物承載力的50%

  報告中的另一個關鍵性指標——人類生態足跡,是反映人類對自然資源需求的重要指標。它通過對人類需求和地球可再生能力的比較,追蹤人類對生物圈的競爭性需求。報告顯示,“人類生態足跡”令人擔憂,超過生物承載力的50%。地球需要用一年半的時間來生産人類一年內消耗的可再生資源。

  報告稱,聯合國環境署2011年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過去的20年中,全球資源開採量上漲了41%,糧食生産量上升了45%。這兩者都遠遠超過了人口增長率。自1992年以來,全球塑料製品的生産量增加了1倍多,其中大約一半為一次性用品,如包裝袋。

  與此同時,各國也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建設新的基礎設施。《地球生命力報告2012》介紹,水泥産業是最大也是增長最快的二氧化碳排放源。過去20年裏,水泥生産量上升了230%。而全球化也導致價格下降,激起了消費熱潮。過去20年裏,全球國際貿易額增加了兩倍,空運客流量也增加了230%。

  作為數億人口重要的蛋白質來源——海洋,其中的海藻和其他海洋植物也可以用來生産食物、化工用品、能源和建築材料。但海洋生態環境的健康早已受到過度開發、溫室效應和污染的威脅。最新數據顯示,自1950年起,全球漁業船隊的捕撈區域擴張了10倍。到2006年,全球三分之一的大洋和三分之二的大陸架已經被開發用來捕魚。儘管漁船更多更大,漁網也更大,但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捕魚量已開始下降。

  ———— 一個新現象 ————

  高收入國家的生態足跡平均比低收入國家高5倍

  這份報告還提到了一個新的現象——高收入國家對自然資源的過度佔用以及人均生態足跡遠高於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國家。高收入國家的生態足跡平均比低收入國家高5倍。生態足跡最大的5個國家是卡塔爾、科威特、阿聯酋、丹麥和美國。1970年至2008年間,高收入國家的地球生命力指數上升了7%。

  “上升的因素可能很多,可能並非只是因為高收入國家從低收入國家購買和進口資源,導致低收入國家生物多樣性下降,而本國現有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得到保護。”報告説。

  但在同期,低收入國家的地球生命力指數下降了60%。“這一趨勢不僅對生物多樣性,對這些國家的民眾來説也可能是災難性的。”全球足跡網絡主席邁西斯維克內格爾(Mathis Wackernagel)認為,一國對外部資源的依賴越大,國家承擔的風險也越大,生態問題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

  “然而,1970年以來生物多樣性下降最快的地區是低收入國家。這説明最貧困和最脆弱的國家正在為富裕國家的生活方式買單。”報告説。

  ———— 人類如何應對 ————

  報告提出實行16個優先行動

  據WWF介紹,在過去20年裏,生産1美元GDP所需的材料數量已下降了15%。同樣,自1992年以來,全球經濟碳強度降低了23%。在1992年地球峰會時,生産1美元的GDP需要排放超過600克的二氧化碳。到了2007年,這一數字下降到460克左右。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表明我們正向更高效利用能源的道路上轉變,但尚未扭轉碳排放量上漲的趨勢。這主要是因為各國仍然依賴化石燃料。”報告説。

  眼下,世界正在慢慢地轉向低碳能源。調查顯示,自2004年以來,對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的投資增加了540%。因此,太陽能使用量是20年前的300倍,風能是60多倍。

  該報告提出一系列建議,旨在扭轉地球生命力指數下降的趨勢,把生態足跡拉回“一個地球”的限度內。這分為16個優先行動,包括改進消費模式、核算自然資本價值,以及構建法律政策框架,公平管理食物、水和能源。

  ———— 延伸閱讀 ————

  對“裏約+20峰會”的期待

  今年6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將在裏約熱內盧召開。《地球生命力報告2012》的發佈距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裏約+20峰會”)的召開僅有五周時間。在指出人類面臨的資源環境挑戰的同時,報告認為,“裏約+20峰會” 是引領人類走向可持續未來的重要契機,全球首腦應該為實現“人人擁有水、食物和能源”、發展綠色經濟、保護自然財富作出政治承諾。

  “地球生命力報告中明確指出了人類所面臨的挑戰,”WWF全球總幹事吉姆利普説,“‘裏約+20'峰會可以並必須成為政府轉向新的發展路徑、走向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時刻。政府(包括城市政府)和工商界應利用這個獨一無二的契機,共同攜手作出承諾,為保持一個生機勃勃的地球發揮重要作用。”

熱詞:

  • 裏約+20峰會
  • 生物多樣性
  • 指數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