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百年內秦陵只鑽探不發掘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2日 09: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百戲俑坑內出土的陶俑上半身赤裸,專家推測正在娛樂表演。

此次出土的陶俑彩繪非常精美,圖中的兵馬俑還畫有假睫毛。秦陵博物院供圖

  近日,向外界公佈第三次考古發掘成果的秦兵馬俑再次引發世人矚目。而外界也注意到,與3年前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不同,如今,它已“升級”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這意味著,博物館考古工作者將兵馬俑研究半徑擴大到秦始皇陵。

  “奇器珍怪徙藏滿之”,司馬遷《史記》中的秦始皇陵一直是千古之謎。去年10月份,秦始皇陵園內的兩個俑坑百戲俑坑、文吏俑坑分別建館開放,遊客參觀的腳步與秦始皇陵又走近了一步。一個嶄新的“麗山園”以秦始皇陵附近2公里範圍修建而成,圍繞“秦始皇陵”的旅遊熱與考古熱一同升溫。

  圍繞兵馬俑坑的最新發現以及秦始皇陵的發掘問題,南方日報記者專訪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曹瑋,他透露,秦陵博物院將形成“一院多館”的模式,展開對秦陵的保護和開發。

  談考古

  推翻錯誤認知

  文吏俑坑應為車馬俑坑

  【除了對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考古發掘,三年來,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區內還發掘了另外兩個俑坑百戲俑坑、文吏俑坑,出土了與兵馬俑不同造型和內涵的秦始皇陪葬陶俑,對於破解秦始皇帝陵的陪葬體系有不少新的貢獻。】

  南方日報:外界認為,對秦始皇兵馬俑的考古發掘已進入“興奮期”?

  曹瑋:應該説,以後對兵馬俑坑的發掘將正常化。以前兵馬俑的發掘主要由陜西省考古研究所發掘,1978年第一次發掘結束之後就回填,修展示大廳。1986年進行第二次發掘,因技術設備不完善等原因停止。2009年,國家文物局給秦兵馬俑博物館授予了團體領隊發掘資格。從這以後,我們把一號坑的發掘常態化了。

  可以説,國家文物局批准的發掘面積200平方米,我們進行了3年,主要是因為文物內涵太密集。因為今天的考古發掘只是第一步,還要文物保護、修復。這一次發掘比以前細緻得多,文物修復的水平也高許多。

  首先,對一號坑的第三次發掘發現了很多以前發現不了的東西,比如有機質的發現,如盾牌、弩弓,裝弓的袋子弢,還有鼓,這都是通過細緻的考古工作做出來的。第二,發現了很多在俑坑破壞中的痕跡,比如兵馬俑身上的一些打擊點,鑿、砍、斬的痕跡,水淹、火燒的痕跡,更清晰地掌握了兵馬俑遭到人為破壞的痕跡。

  南方日報:運用了怎樣新的考古理念,産生了怎樣的新發現?

  曹瑋:首先,我們整個考古理念已經不同了。以前我們發掘一號坑的時候,只知道是秦始皇陵陪葬的兵馬俑。現在,我們的發掘從整個秦始皇陵的佈局上來研究,得出了許多新的結論。

  比如秦始皇陵區內的6號坑,曾出土過與兵馬俑坑不同的秦代陶俑,他們模樣上類似文官,因此一直被稱為文吏俑坑。但這三年的發掘中,我們推翻了這一猜想。因為我們發現這個俑坑內的主角應該是“馬車”。車馬俑坑內,先後出土了4個禦手俑、4個袖手俑,後面是馬車,根據4個禦手俑判斷後頭有4輛馬車,大概16匹馬。所以,之前被認為是文吏俑的陶俑其實只是馬車的跟班兒。所以,文吏俑坑的性質完全搞錯了,它應該是一個車馬俑坑。

  談保護

  新建遺址公園

  通過地面植被展示地下秦陵

  【近年來張五常等人提議打開秦始皇陵,引起了巨大爭議。此外,秦始皇陵陵區內各類産業無節制開發、保護與開發矛盾加劇等諸多問題也暴露出來。前幾年還發生過兵馬俑上市的鬧劇。】

  南方日報:工作重心從兵馬俑的發掘轉移到對秦陵的保護,主要展開的工作是?

  曹瑋:對於秦陵以及周邊的陪葬俑坑,我們的原則是從發掘為輔,保護為主。很多人問我,秦陵什麼時候發掘,我的回答是,幾百年內都不可能發掘。

  因為秦陵周邊的陪葬體系太大了,大約有50平方公里的範圍。僅僅是一號坑的一萬平方米,從1974年發掘至今的38年裏,我們只發掘完1/7。

  對於秦陵,我們的做法是通過鑽探,通過小規模的發掘,對遺址進行驗證,主要的目的是把佈局搞清楚。不可能進行大規模發掘。三年來,我們通過對秦始皇陵的不斷勘測。對它的掌握比以前更清楚了。按我的要求,整個陵區內,每一平方米都要解釋清楚,地下究竟有沒有遺址。但這還是需要幾年的時間。

  整個秦始皇陵區內的遺存大約分為三種:一類是秦代斷面底層的封土,寢殿遺址、內外城墻等等;第二類是地下的,包括秦始皇的墓室、地宮、陪葬墓坑等;第三類是修陵人的遺跡,衙門及他們的墓葬。總體來説,目前對秦始皇陵北部的分佈格局已經摸清楚,主要是大面的建築遺址,夯土、陪葬墓等等。但南面的佈局分佈還不清楚,因為那裏靠近驪山,經歷了歷代沖刷堆積,地層比較複雜。

  南方日報:作為博物院一院之長,在您看來,秦陵保護的最大難題是什麼?

  曹瑋:秦陵的考古和旅遊開發互不相干,但考古熱註定會帶動旅遊熱乃至陜西經濟的發展。明年,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産將迎來復審。兵馬俑博物館是陜西唯一一處世界文化遺産。我們要做好一系列準備,比如相關區域內一些廣告的清理。此外,隨著西安城區的不斷擴張,秦陵周邊城區的發展不斷向秦始皇陵周邊的區域擠壓,都對我們的保護工作形成了壓力。

  現在的西安城下面,就是唐長安城、隋大興城84平方公里的保護範圍,怎麼保護?這是一個大難題,考古工作者是與城市建設在做賽跑,經常是疲於奔命。所幸兵馬俑位於西安城郊,並且是國內第一批世界遺産,較早就開始了控制,且受到陜西省人大通過的《秦始皇陵保護條例》的保護,有了護身符。

  為了保護,我們圍繞秦陵2公里的範圍修建了麗山園,它將是西安未來最漂亮的公園。考古人員對秦陵的地下遺存鑽探清楚以後,上頭相應覆蓋上植被,反應地下宮殿的形狀,對其進行保護。未來遊客來到公園內,就可以通過植被領略秦始皇陵的規模和構造。秦陵遺址公園的規劃正在進行,將向國家文物局申報。

  南方日報特派記者 李培

熱詞:

  • 秦陵
  • 秦始皇陵
  • 帝陵
  • 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