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30歲慶生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30日 11: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文摘自:人民網,作者:佚名,原題:《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30歲慶生 兒童電影成長艱難》

    將迎來30歲生日的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在兒童電影艱難成長的今天只剩下了“一個廠名一個廠長”。中影集團副總、兒影廠廠長江平在談到兒童電影舉步維艱的現狀時數度哽咽,因為“拍一部兒童電影比拍別的題材電影要難得多得多”。

    兒影廠創建於1981年6月1日,成立之初叫北京兒童電影製片廠,1987年更名為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鄧穎超同志為兒影題寫了廠名。它是我國唯一一家專門生産兒童電影的電影製片廠,也是前蘇聯解體後全世界唯一一家兒童電影製片廠。

從“獲獎專業戶”到“一個人的兒影廠”

    兒影廠的首任廠長是著名表演藝術家于藍,今年90高齡的她已經滿頭銀發,卻依然在為兒童電影的發展奔走呼籲。回憶起兒影廠的成長,于藍依然如數家珍,“我還記得兒影廠成立十五週年時的一些數據,共拍攝了65部兒童片和21部電視劇,其中37部作品獲得金雞獎、童牛獎、國際電影節獎等120多個獎項。”

    當時,作為國家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兒影廠每年的預算和任務都是國家定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撥款拍片的老模式越來越不適應新形勢。1999年,兒影廠和北影廠等8家單位合併成立了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兒影廠的所有員工被打散分到了中影集團的各個部門,兒影廠的生産任務也轉而由集團下屬的第三製片公司承擔。2005年,在第三製片公司的基礎上,中影動畫産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專攻動畫片生産。而一直以生産兒童故事片為主的兒影廠,只剩下“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這塊金字招牌仍作為出品單位得以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而兒童電影的生産也從“計劃”被推進了“市場”。

    併入中影后,一部電影可以在更廣闊的範圍內整合資源,兒童電影的天地應該更大了。但是,隨著老人一撥撥地轉行和退休,專門從事兒童電影的人越來越少,而兒童片不賣座的尷尬也很難吸引新鮮力量的進入。1982年一畢業就被分配到兒影廠的馮小寧導演説,“每個真正從事過兒童電影創作的人都會知道,拍兒童片有多艱難。”江平也反復告訴記者,“兒童電影是在艱難和堅強中生存,兒童電影的創作者憑的就是一份責任,希望讓中國的孩子看到自己民族的電影。”原兒影廠副廠長、中影動畫總經理黃軍半開玩笑地説,“現在的兒影廠成了江平‘一個人的兒影廠’,我對他深表敬佩和同情。”

    只有一個廠長的兒影廠如何運作?重任在肩的江平確實輕鬆不起來。由於沒有專門的工作團隊,兒童片生産實行了項目制,每個環節都得動用集團內外各種力量。從策劃到立項,從搭班子到拍攝,從宣傳到發行,江平幾乎都親力親為,每天工作到夜裏十一二點對他來説已經是家常便飯。最近,三個兒童片劇組同時在外地拍攝,江平就把辦公室當做了指揮中心,每天用短信、電話遙控作戰。“我當兒童片導演一分錢不拿,如果有也是交給劇組,因為他們太辛苦了。拍《守護童年》,整個劇組只有一輛大巴,演員們要坐公交車去拍攝現場。東北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天氣,劇組吃的是帶冰碴兒的五塊錢一份的盒飯,只有素菜。就這樣,大家還是堅持下來了。”兒影廠現在是虧損還是盈利?江平坦言,目前只能做到持平。

兒童電影是商品還是公益?

    翻開2010年全球票房榜,在前十名中有6部是兒童電影,《玩具總動員3》更以11億美金穩坐全球票房冠軍的寶座。而國産兒童電影情況如何呢?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會長、北京電影學院教授侯克明告訴記者,其實,近幾年國産兒童片(不含動畫片)每年的産量都在50部左右,但是由於大部分規模小、成本低,很難進入市場,即使能夠公映,也往往因為推廣力度不夠而草草下映,難逃“影院一日遊”的命運。低成本、上映難、票房差、缺關注,國産兒童電影似乎已經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

    “不是影院不支持,其實市場是需要兒童片的,但在好萊塢大片的衝擊下,家長和孩子對國産兒童片基本不買賬,影院只好在六一檔放幾部應應景。”影院經理的話很實在,影院是要賺錢的,當然什麼賣座放什麼。“這也不能怪影院,獲獎和票房是兩回事。”黃軍告訴記者,“兒影廠以前的作品雖然屢獲國際大獎,但其實當時的票房也不高,只有在六一節或相關活動上才能引起一些關注。後來有了電影頻道,孩子們看到兒童電影的機會才多了一些。”談到電影市場的現狀,江平顯得有些激動,“我們的觀眾只看大片,只看進口片,即使有一部國産兒童片拍得特別好,但是只要和好萊塢大片放在一起,觀眾還是不會掏錢看國産片,現在的電影市場就是這樣畸形。”

    既然“商業大片”的模式受歡迎,兒童片是不是也可以嘗試呢?2009年,剛剛走馬上任的江平就試了一把,拍了一部全明星陣容的《尋找成龍》,成龍、張一山當主演,偶像大腕們都來客串演出,就連路人甲這種角色都是請於藍老師扮演的,被戲稱為兒童版的《建國大業》。這部投資300多萬元的影片票房及相關收入近兩千萬,創了國産兒童電影的新紀錄。“但是這種模式是不可複製的,也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因為很多明星大腕都是懷著支持兒童電影的熱情來參演的,分文不取,不可能每部電影都做到這樣。”江平説,“我們的成本還不夠《哈利波特》導演喝茶的錢。姜宏波、保劍鋒這樣的演員拍一個月的兒童電影,只能拿到幾千甚至幾百元的補貼。”對於國産兒童電影的出路,他認為,“兒童電影的放映應該靠學校組織,我們從小就是這樣長大的。現在的孩子不是不喜歡國産兒童片,而是根本沒機會接觸。全國有三億兒童,每年看一次電影,也能有三億人次。”

    “兒童電影不應該是一種商品,更應該是一種公益。這個話題,從兒影廠建廠就一直爭論到今天。”馮小寧直言自己的觀點可能比較另類,“和好萊塢雄厚的基礎相比,我們連小米加步槍都不是,最多是大刀加長矛,把兩者放在一起比較是不平等的。最近若干年,票房成了衡量電影的唯一標準,但兒童電影不能僅僅用票房來衡量,因為它要對兒童的一生負責任,不能胡搞亂來。”以兒童電影出道的馮小寧近幾年沒再觸碰這個題材,他説,自己還在為生死存亡而掙扎,先把生存完成了,才能再考慮公益,“我肯定還會再拍兒童片的。”

國産兒童電影缺了什麼?

    “我們有些創作者對兒童電影的認識與國際嚴重脫軌。”北京電影學院孟中老師分析説,“國外兒童片裏的兒童都是我們常説的‘壞孩子’,是調皮搗蛋的,而我們的電影往往都把兒童設置為循規蹈矩的好孩子,其實這是違背兒童天性的,因為兒童天然是可以犯錯誤的。兒童電影應該呵護兒童個性的發展。此外,在現在這個信息時代,兒童和成人已經站在了同一個起跑線上,而大部分國産兒童電影仍然是‘捂著眼睛、蓋著耳朵’。編導在電影裏展示的是成人希望讓孩子看到的世界,過於純潔,和真實生活嚴重脫節。”

    説教痕跡太重也一直讓國産兒童電影備受詬病。小觀眾常常抱怨,“在學校受老師教育,回家受家長教育,好不容易看場電影還要被教育。”對此,孟中認為,兒童電影想要吸引孩子走進影院,娛樂應該是第一位的,教育意義則應隱含其中,不能浮在表層。

    侯克明分析,“兒童電影現在有兩類,一類是關於孩子的,也就是成年人發現了兒童領域的問題,呼籲社會關注,比如留守兒童、兒童教育等問題,這些片子社會責任感很強,但不一定適合孩子看。還有一類是為了孩子而拍攝的,充滿童趣童心的,我們缺少的是這一類電影。”

    “現在的兒童已經不是我們當年的兒童了。”黃軍認為兒童電影除了要有愛心、童心,更要有“平等心”,不能把兒童電影看做小兒科,而是要讓孩子們在影片中感受到“心靈完全的自由”,“我認為現在再提‘兒童電影’的概念已經有點落伍了,應該用‘家庭電影’的概念取代它,這樣才能打開市場。”孟中也認為兒童電影不應僅僅面對兒童,“兒童電影應該是成人和兒童的對話,不是家長陪孩子看電影,而是家長和孩子一起看,其實成年人是非常愛看兒童電影的,因為童年是每個人最寶貴的精神家園。”

    其實,除創作問題,缺少營銷和宣傳也讓國産兒童電影很難引起市場的關注。連續三年,《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電影都在春節檔賺得盆滿缽滿,雖然這部電影從藝術創作角度來看並不是十分出色,但借著電視的熱度、依靠成功的運作,它還是獲得了票房的巨大成功。但是,除了“喜羊羊”,我們幾乎舉不出第二個這樣的例子。明天就是六一兒童節了,各大影院都把《功夫熊貓2》的海報放在了最顯眼的位置,而兒影廠的新片《守護童年》僅在星美院線獨家上映,知者寥寥。孩子們的這個“六一”,又該交給誰來“守護”呢?

    來源:北京晚報

熱詞:

  • 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
  • 北京兒童電影製片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