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單霽翔脫稿演講直陳城市文化危機:舊城改造毀古建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2日 08: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城市記憶的消失、城市形象的低俗、城市環境的惡化、城市管理的錯位……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這天,自稱“故宮看門人”的故宮博物館院院長單霽翔用一個個親身經歷的故事直陳城市文化危機。

  “我很懷念濟南的老火車站。”談及濟南老火車站的被拆,時隔20年,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仍然不無遺憾,“有一位老藝術家出差到濟南,火車停了,同行的人告訴他濟南到了。他往窗外望了望,説:‘濟南沒到,濟南有一個老車站。'同行的人告訴他老車站已經拆掉了,他坐在車上半天説不出話。”單霽翔指著身後的大屏幕,濟南老車站,那座哥特式風格的百年建築,如今已被一座毫無特色的現代建築取代。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這一天,接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已數月的國家文物局前局長單霽翔,首次在故宮紅墻內面向公眾演講,他演講的題目為《從“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城市記憶的消失、城市形象的低俗、城市環境的惡化、城市管理的錯位……自稱“故宮看門人”的單霽翔便衣布鞋,脫稿演講近兩個小時,他用一個個親身經歷的故事直陳城市文化危機。

  千城一面:城市文化的沉淪

  “這是我們學校師生在工作之中拍攝的照片。”單霽翔拿出在清華大學建築系唸書時拍攝的各地城市的照片,清一色的高樓大廈,“南方北方一個樣,大城小城一個樣,城裏城外一個樣”。

  世界各國的建築設計師懷揣同樣的設計方案,在中國各個城市搶灘,各地興建起同一類型的建築,與城市歷史文化一脈相承的歷史建築卻在“舊城改造”等名目下被摧毀。“我問他們為什麼要拆掉濟南老火車站,他們説蓋了一個新車站,老車站的景觀不協調了……”單霽翔既氣憤又無奈。

  這樣的故事並不僅僅發生在濟南。“重慶在嘉陵江和長江交匯處曾有一個美麗的朝天門碼頭,大臺階、高高的吊腳樓。上世紀末建設朝天門廣場,碼頭被拆,這對於山城重慶,是一場文化災難。”

  中國很多老城區的墻上被用白灰寫了“拆”字,國外的品牌卻屢屢青睞這些城市的歷史文化區域。“北京荷花市場歷史街區下面的星巴克,隆福寺傳統商業街下面的肯德基,西安鼓樓下面的麥當勞,這些世界知名商業品牌‘打入'我們的文化心臟,但我們的文化自覺呢?”單霽翔向聽眾展示了西安機場的廣告圖片,“西安是文化古都,為什麼要用與曼哈頓一樣的高樓大廈來歡迎來賓?”

  “一些城市面對席捲而來的強勢文化,不是深化自身的人文歷史,而是淺薄化自己的文化內涵,使那些格調低下的行為方式瀰漫在我們城市的文化生活中,這是文化認同感和文化立場的危機。”單霽翔説,“城市文化不是化石,是活的生命,只有發展才有生命力,我們的城市需要積極挖掘自己的文化內涵。”

  從“文物保護”到“文化遺産”,政府文件主題詞在變

  貴州的一個侗族山鄉有一座美麗的風雨橋,有一年山洪暴發沖毀了橋,在場的124名侗族小夥子齊刷刷跳入洪水,拼死打撈風雨橋構件,3天3夜從貴州一直打撈到廣西。10天后,找到的木材全部運回村莊,清點發現,28根大木一根沒少,73%的構件也找回,風雨橋得以復建。

  講述這個風雨橋的故事時,單霽翔言語間滿懷敬意:“沒人組織,孩子們為什麼都能奮不顧身地跳下去?因為孩子們從小就在風雨橋邊長大,侗族大歌裏就有一句歌詞‘地坪花橋傳萬代',風雨橋融入了他們的生命與血液,橋遇到任何困難,他們都會挺身而出。”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很多羌族的傳統建築碉樓被破壞。救援隊沒有請外來援建,而是以工代賑,讓當地人自己動手重建家園。因為只有羌族人才最熟悉這些建築,只有年輕人掌握了家鄉的傳統,文化才有延續的可能。

  單霽翔説:“我永遠懷念北京發動的那場‘愛北京城,捐城墻磚'的活動。”上世紀末,北京發現了最後一段留存下來的城墻,“捐城墻磚”的號召使很多北京市民在自行車後面馱著城墻磚、走很多路去捐磚現場,有位老先生甚至從通州騎幾十里路來捐磚。文物部門最後共收到明清城磚3.2萬塊,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于2002年順利建成。

  2005年《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産保護的通知》,是我國第一次以“文化遺産”為主題詞發佈的政府文件,過去都稱“文物保護”。單霽翔説:“文化遺産保護比文物保護更強調世代傳承性和公眾參與性。人們都是文化遺産的主人,不是政府和文物單位的專利,只有當地居民自覺守護,才能實現文化遺産的尊嚴,有尊嚴的文化遺産才有強盛的生命力。”

  一天建成一座博物館,但關鍵在質量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處於世界變革中的博物館:新挑戰、新啟示”。對此,單霽翔説:“我認為,中國博物館的新挑戰,不在數量,關鍵在質量。”

  單霽翔透露了一個數據:2010年全國共誕生395座博物館,平均一天建成一座還要多。“據我所知,2006年、2007年才建成的天津博物館、遼寧博物館要新建,湖南博物館、湖北博物館要擴建……我們確實有經濟實力建設更多博物館,但我們更要重視的是,如何將博物館融入社會生活中。”

  自稱“故宮看門人”的單霽翔三句話不離故宮。他介紹,近年來,故宮始終致力於“收復失地”:端門回歸故宮,過去的小商小販和舉辦的低俗展覽均已全部清空;30間朝房未來將全部開放為售票窗口,保證觀眾一刻鐘能買上票;端門地區還將成為提供故宮參觀資料和免費水,為老年人、殘疾人提供輪椅的服務場所。今年“五一”開放的皇極殿鋪上了厚厚的紅地毯,遊客可以進到室內觀賞;乾元閣回歸故宮,即刻向社會開放;午門及兩側雁翅樓上一個大規模的現代化展廳將在幾年後承辦來自世界各地的特展。作為故宮內最後一處“臟亂差”區域的內務府,將復建還原。故宮花房和堆放的木料、磚瓦將遷出故宮,挪至郊區基地。而最近,故宮還和首都機場合作打造“故宮印象”文化國門,候機廳內正在組裝能容納40人左右的廳堂,使旅客能夠近距離觀賞故宮的文物藏品和景觀。

  單霽翔還描述了故宮的一個近期理想:2016年左右,故宮將在紅墻之外恢復一組約1.3萬平方米的歷史建築,使紅墻內的機構能夠全部搬出;紅墻以內加上故宮三大殿,佔故宮2/3面積的區域將向公眾開放。

  “目前故宮有藏品1807558件(套),全國博物館中傳世的珍貴文物有60%在故宮。故宮的藏品不應都鎖在庫房裏,而應創造條件進行更多的展示。故宮正在編撰故宮藏品大系,把藏品告訴公眾,體現公眾的參與權和監督權。我是故宮的看門人,我的職責是看好故宮。博物館把每一位觀眾稱作尊貴的客人,但對於故宮來説,公眾是主人。”

熱詞:

  • 單霽翔
  • 乾元閣
  • 地坪花橋
  • 故宮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