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畢加索56件巨作在香港展出 濃縮“開放”一生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0日 09: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位少女赤足坐在畫面正中,眼睛凝視前方,雙手交疊放于紅裙上,衣服褶皺和面部光澤逼真,仿佛得到拉斐爾的真傳;另一幅畫上,女人的形體扭曲變形,頭和胸部被簡化為球狀,五官更是難以辨識。具象與抽象,平面與立體,兩幅畫風格迥異甚至對立,很難相信出自同一人手筆——20世紀享負盛名的現代藝術家畢加索。

  這兩幅《赤足的少女》和《坐紅色扶椅的女子》,作為“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珍品展”的展品,現陳列于香港文化博物館,5月19日起公眾可一睹真跡。

  “‘變'貫穿畢加索的一生,他敢於冒險,對每一種藝術風格都抱著絕對開放的態度,他的藝術創作是革命性的。” 畢加索藝術館館長安娜?巴爾達沙莉對中新社記者説,透過香港展希望公眾能看到、學習這一點。

  畢加索一生創作了逾3萬件藝術作品,畢加索藝術館珍藏了當中5000多件,此次在港展出的49幅畫作和7件雕塑,回溯了藝術家橫跨70多年的創作,涵蓋藍色、粉紅色、原始、立體、新古典、超現實等時期的作品。

  除藝術作品外,畫展同時展出數十件畢加索私人檔案照片、影片和有聲資料,包括攝影家羅伯特?卡帕為畢加索及其情人抓拍的“決定性瞬間”。安娜館長還提醒參觀者留心挂畫幕墻頂端,那裏有畢加索對創作的闡釋和感悟,比如 “對我而言,創作是破壞的總和。我作畫後隨即又將它破壞”。

  “藝術即語言,畢加索讓學院派、原始畫、非洲和大洋洲繪畫等進行‘對話',他還曾深入學習中國畫。現在已經21世紀了,我們仍需學習畢加索的開放。” 安娜?巴爾達沙莉的評論,與畢加索自己所言的“我沒有風格”遙相呼應。

  畢加索還説過,“我繪畫就像別人寫自傳一樣。”他的作品不僅反映社會時代的變遷和衝擊,亦勾勒出集朋友、情人、父親、畫家和名人等於一身的人生軌跡。在預展上,聽聞畢加索7位情人中的6人“藏身”香港展畫作中,傳媒表現出極大興趣。

  此次畫展宣傳品封面選用的一幅肖像,色彩對比強烈,極具視覺衝擊力,畫中人便是畢加索的情人之一朵拉?瑪爾。有趣的是,同樣是1937年,畢加索剛剛為另一位情人瑪麗畫像。兩幅畫如今相鄰並置,“和平相處”。

  該畫展近日成為香港城中盛事。有人將其與2008年的印象派畫展作比,主辦方亦預計,兩個月的展期內,有望刷新30萬這一香港畫展入場人次最高紀錄。

  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鄭煥棠指出,這是香港歷來規模最大、最多元的畢加索作品展,56件展品的總估價達67億港幣,大部分從未離開過藝術家的畫室和博物館。而在畢加索藝術館專門為亞洲策劃的巡迴展中,繼台北、上海和成都等之後,香港是中國最後一站。“下次可能要等上30年。”安娜館長看似玩笑的一句話,道出了畫展的難得機緣。(完)

熱詞:

  • 畢加索
  • 印象派畫展
  • 巨作
  • 香港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