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啟動醫藥分開試點 欲斬斷"以藥養醫"利益鏈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0日 08: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廣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北京市啟動新一輪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中廣網北京5月20日消息(記者馬喆 張棉棉)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長期以來,“以藥養醫”一直被視為導致 “看病貴”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市昨天啟動新一輪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將在北京友誼醫院等5家市屬公立醫院,試點醫藥分開,取消藥品加成、掛號費和診療費,建立醫事服務費制度。

  斬斷“以藥養醫”利益鏈

  一場小感冒花上幾百元,甚至上千元,其中藥費佔了絕大部分,這是很多人都會遇到的情況。看病貴,一是因為醫院對藥品通常有15%的加價,於是很多醫院鼓勵多開單,多用藥,明明一瓶藥就夠,醫生給你開兩瓶三瓶。第二就是過度檢查。

  北京市醫改辦公室主任韓曉芳説,這次醫改,目的就是要讓百姓都能看上病,並斬斷“以藥養醫”的利益鏈條。

  韓曉芳:一是醫療負擔要進一步降低。另外,要讓老百姓看病更便利、更安全,特別是要解決“以藥養醫”帶來的大處方、濫用抗生素等等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問題。

  作為本次改革的試點醫院,北京友誼醫院取消了15%的藥品加成,同時取消的還有掛號費、診療費。醫院收入來源只有醫療服務費和財政投入兩部分。

  北京友誼醫院院長劉建:試點醫藥分開,取消藥品加成率,藥品銷售從醫院來講完全是進價銷售,這樣可能會在友誼醫院以及友誼醫院周邊地區,包括周邊兄弟醫院和要點之間形成一個價格低谷。

  優化資源有利於患者分流

  而原本幾乎一刀切,或差距很小的掛號費用被醫療服務費取代,這部分費用與醫師的水平直接挂鉤。例如過去,患者如果到普通門診就診,將支付3元以上的掛號費、診療費。而今後,醫保患者每人次個人支付標準為:普通門診2元,副主任醫師20元,主任醫師40元,知名專家門診60元。同時,每次還要支付40元的醫保報銷費用,所以價格就依次為42元、60元、80元和100元。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周子君教授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嘗試,首先可以讓資源更好的優化,有利於患者分流,讓專家資源更好地服務於患有疑難雜症的患者:

  周子君:比如説你要真正看病的話,你到大醫院,你只挂一個主治醫師的號,那麼個人自付就是2塊錢,但如果你一定要看專家的話,那麼你自己要支付40到60塊錢,所以説,它是用一种經濟的辦法來制約你,也就是老百姓要是真正需要看專家的時候再去看專家,而不需要看專家時就看普通號就可以了。

  調高了醫事費、降低了醫藥費,這就意味著:醫院和醫生不用再通過給病人“開大處方”和過度檢查、過度醫療等方式,來增加收入——“以藥養醫”。

  周子君:實際上,它通過這種方式,一個是提高了醫生的勞務價格,因為以前醫院的勞務價格太低,它彌補不了成本,所以他會通過賣藥、通過多給你開化驗檢查的方式來提高收入,現在就是明碼標價,就是醫院經過核算以後,就是勞務指定你收這麼多,收完以後,就不再允許你從藥品裏收錢了,所以這樣會減少開藥的數量。

  醫生擔心不能彌補醫藥費缺漏

  但也有一些醫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達了自己對這項新政的疑慮,他們擔心醫事費的提高,並不能完全彌補醫藥費的缺漏,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三甲醫院大夫介紹説,目前來説,醫院裏骨幹主治大夫收入大概是2萬元左右:

  某醫院醫生:如果這個主治大夫也做手術,也出門診,也就是説,他一半的收入來自門診,一半的收入來自手術,一個月30個工作日,假設他出10個滿天的門診,然後做10個滿天的手術,另外10天還要有一些教學任務、科研任務,或者説他休息的時間,這樣來分配的話,那麼10天的門診應該讓他能拿到1萬塊錢才是合理的,也就是説,每天應該有1000塊錢的門診費才行,那麼,你覺得他一天能看多少病人?

  這位大夫坦陳,這是一個很好的改革,但如果力度不夠、不能讓執行方真正受益,同時缺乏懲罰、監督措施,恐怕最終推行起來還是有一定困難。不過,正如北京市衛生局局長方來英所説,改革不是一件易事,但它至少是一個開始:

  方來英:這次明確要拿一家醫院做醫藥分開的試點。雖然只是一家,但我想它預示著未來整個衛生系統的發展方向。

  劍指“大處方”和“過度檢查”

  事實上,這次醫療改革總共選擇了5家北京市屬三甲公立醫院進行分類改革試點。除了“醫藥分開試點”,還有“醫保總額預付試點”和“法人治理運行機制改革”,北京友誼醫院、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同仁醫院和北京積水潭醫院進行醫保總額預付試點;同時,北京友誼醫院、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兒童醫院進行法人治理運行機制試點。

  其中,總額預付制是劍指“大處方”和“過度檢查”的另一方法。北京朝陽醫院院長封國生介紹説,總額預付制,就是按照“總額預算,定額管理,基金預付,超額分擔”的原則,以上一年試點醫院發生的實際費用為基礎,適當考慮增長因素確定本年度醫保定額管理指標,超過定額的費用由醫保基金和醫院按比例分擔。主要特點就是把付費的總額事先預付給醫院:

  封國生:這就要求醫院要加強醫療行為管理,減少或者避免“亂檢查”、“大處方”,要做到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用藥。

  法人治理運行機制是説,要試點公立醫院獨立法人地位,通過實行理事會制度、院長負責制和監事會制度,構建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權力運行機制。據北京市醫改辦主任韓曉芳介紹,醫院成立理事會,由內部理事和外部理事組成。北京市醫院管理局按有關規定任免理事長,選聘或解聘理事。理事長是醫院的法定代表人。

熱詞:

  • 醫事
  • 加成率
  • 大處方
  • 利益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