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見證精彩蛻變 全國網絡媒體記者走進新汶川(組圖)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9日 17: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四川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全國網絡媒體記者走進新汶川

全國網絡媒體記者走進新汶川

  四川新聞網成都5月9日訊(記者 代朗) 四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四川省委省政府、阿壩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傾心關注和廣東省的傾力援助下,汶川縣委、縣政府全力以赴打好災後恢復重建決戰決勝之仗,並取得了重建發展的決定性勝利,書寫了從悲壯走向豪邁的歷史篇章。5月8日,全國網絡媒體記者赴四川地震災區看發展採訪報道活動一行走進汶川,感受曾經滿目瘡痍的汶川在浴火重生中實現的精彩蛻變。

  映秀鎮的遊客多不多?綿篪特色農家樂董老闆的生意好不好?羌繡保護現在還面臨什麼困難?……記者們一路走來一路問,大家感受到的是汶川在恢復重建中始終把保障民生作為最大的政治,把群眾滿意作為最終的標準,創造性的推動災後恢復重建,基本實現安居安全、發展産業、拓寬就業的綜合功能。走進汶川,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

  災後恢復重建過程中,汶川堅持把人人有房住作為災後恢復重建的首要任務,按照“就地、就近、分散”安置原則,以“安全、經濟、實用、省地、特色”為重建標準,從組織、引導、監督、服務等方面著力,從選址、資金、材料、工匠等難題入手,強力推進城鄉住房建設,實現了從單純住房重建向注重改善居住環境轉變、從簡單模倣風貌向注重地域建築風格轉變、從傳統工匠建設向現代科學施工的轉變。全縣17953戶農房重建、4487戶城鎮居民住房重建全面完成建成,受災群眾全部搬進新房。

  一間間漂亮而又浸潤著當地文化符號的新房民居,連綿成片;一所所氣派而又展示著民族歷史淵源的現代化學校,佈局科學;一棟棟現代而又功能齊全的醫院診所,遍佈鄉鎮;一條條飛跨江河連通南北的橋梁公路,穿山越谷;一片片嶄新精緻而又散發著人文氣息的村鎮園區,生機盎然。各種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全面超過震前水平;一批社會福利院、社區服務中心、集貿市場相繼落成。汶川人民過上了舒適而溫馨的生活。

  四年來,堅持“交通網絡大突破、農業基礎大改善、能源信息大發展”的思路,汶川借力災後恢復重建全面升級基礎設施。映汶高速公路建設進展順利,川汶路、汶馬路建設按計劃推進,縣、鄉、村三級道路硬化率和通達率達到100%,建成農村客運站30個,城鄉交通基礎條件極大改善,為形成川西北高原交通樞紐中心奠定基礎。51座受損電站恢復發電,輸變電線路基本恢復運行。農村水網、電網、郵電、通信、廣電等管網設施功能全面超越震前水平,水利設施基本恢復,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普遍提高。

  公共設施是民眾安居樂業的基礎,圍繞功能齊全、設施良好、環境優美的目標,汶川堅持把建設教育衛生、避災避險場所、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領域基礎設施放在優先位置。不僅使城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得到恢復和改善,而且使城鄉居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實現整體跨越。通過重建學校、醫院、敬老院、文化中心、村民活動中心、污水垃圾處理等公共服務設施和建立“農村社區服務”,完善了城鄉居民的公共服務體系,城鄉居民住上了新房,用上了現代生活設施,享受到更多的公共服務。汶川縣公共服務體系的整體跨越使城鄉居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歷史性變遷,尤其使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獲得極大提升。

  如今的汶川,以縣城為中心,以水磨、映秀、綿虒為區域中心的城鎮格局已初步形成,11個特色魅力鄉鎮彰顯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休閒廣場、健身場所、主題公園等公共設施全面建成,城鎮功能進一步完善。全縣13個特色魅力鄉鎮、20個精品旅遊村寨、91個幸福美麗家園基本建成,省級新農村示範縣階段目標順利通過驗收,村莊體系進一步完善。以“三打破、三提高”、“四注重、四提升”為標準,科學佈局村莊,優化民居設計,農戶“五改三建三清兩調”有序推進,全縣的村基本建成“一中心、五暢通、九配套”基礎設施。

  安居還需樂業,汶川縣委、縣政府在災後恢復重建中,依託資源優勢,以完善功能、提升能力、優化結構為主線,堅持把災後重建與産業振興相結合,實施“穩一轉二進三”産業發展戰略,使産業發展得到了再生性跨越。

熱詞:

  • 精彩蛻變
  • 全國網絡媒體記者
  • 新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