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志願服務列大學必修課調查 43%大學生認為會弄虛作假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6日 06: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蔡華偉製圖

  【新聞背景】

  最近,天津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把社會公益服務列為必修課,佔1學分。據悉,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都有相似舉措。將社會公益服務納入到學分體系中,效果如何?值得探討。

  大學生參與志願服務和社會公益,已經發展了20多年。但把社會公益服務納入到學分體系中、對大學生參加志願服務活動量化考核,還是件新鮮事。

  “有的學生並不是自願參加志願活動,而只是為了拿到學分。但這也確實能起到督促學生的作用。其實拿到這2學分並不難,學校只要不管得太死,設太多限制,我還是可以接受這種量化考核的。”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09級本科生王帆對記者説。

  公益因何與學分結緣

  “通過這項舉措落實高校大學生志願服務工作,符合中央精神,也符合社會需要。” 從操作層面來看,量化考核確是推動大學生社會實踐和社會服務最快、最符合實際情況的選擇。

  將志願服務納入學分管理,其實源於國家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視。今年,教育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教育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倡導學生參加生産勞動、志願服務和公益活動,並加強了分類指導、增加可量化的工作標準,明確各類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學分和學時等基本要求。

  這也是很多學校在長期的志願實踐基礎上進一步探索的結果。經過去年一年的試運行後,天津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今年正式將社會公益服務納入學分體系。院黨委副書記崔永根認為,這一舉措是現代教育思想的體現,“通過這項舉措落實高校大學生志願服務工作,符合中央精神,也符合社會需要。”

  崔永根告訴記者,現在全國把社會公益服務明確納入學分體系中的高校還很少,在天津僅天津科技大學一所。但是其他不少高校也提出了這樣的思路。

  其實之前已經有一些高校把每年暑期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及其他類型的志願服務活動作為畢業的基本條件之一,比如北京科技大學將志願服務以工時的形式進行量化,要求本科生畢業前修滿36個工時方能合格畢業。

  “總體來説,這是一件好事,但學校在活動項目的設置上應更加符合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北京大學志願服務與福利研究中心主任丁元竹説。

  從操作層面來看,量化考核確是推動大學生社會實踐和社會服務最快、最符合實際情況的選擇。實際上,將公益服務列為必修課,並非只有中國的高校。丁元竹介紹,在美國、日本等國家,不光是大學,中學、小學裏都設有公民服務課,目的是推動學生與社會接觸,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在丁元竹看來,把公益服務算作學分,是一種階段性的策略,通過強制性的推動,使學生真正養成自覺服務社會的意識,最終使公益服務由一門必修課內化成大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

  在強制和自願之間求平衡

  學分的功能更多是倡導。對於大學生志願服務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一步是平臺建設,為學生提供真正能做公益的崗位,吸引學生自願參與進來。

  “公益就是公益,關學分什麼事?”“公益不是形式主義,是實實在在誠心去做的事情!”“大學生參加社會志願服務,一定要算學分嗎?”……像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樣,高校將志願服務納入學分體系的做法也伴隨著質疑和爭議。

  記者的抽樣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大學生不贊成將“志願服務”列為必修,一些同學認為強制會適得其反,使學生産生抵觸情緒。也有學生擔心在量化考核這一學分管理體系下,容易出現走過場甚至弄虛作假的問題,變成為了學分而志願。

  的確,本來自覺自願的志願服務活動,現在卻成了一門必修課,無疑為“志願”二字增添了一層“強制”的意味。該如何在強制和自願之間求平衡呢?

  中國人民大學教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儘管修學分是強制的,但社會實踐和社會服務的標準設置十分寬鬆,不論是校團委、院團委還是學生自發組織或參與的社會活動,只要有相關部門的證明,都能獲得學分認定,因此學分的功能更多是倡導,而不是約束。在規定的體系中,讓同學們盡可能多地做自選動作。

  隨著大學生成為我國志願服務的生力軍,學生也對志願服務機制建設有了更高的要求。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對於大學生志願服務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一步是平臺建設,為學生提供真正能做公益的崗位,吸引學生自願參與進來。

  在志願服務平臺建設上,目前我國高校誌願服務團體專業度不高,交叉管理比較嚴重。社團間也缺乏合作交流,活動難以做大。

  調查顯示,相對於學校組織的活動,有64%的學生更願意參加社會公益組織的志願服務活動。丁元竹認為,應舉全社會之力拓寬大學生參與志願活動的渠道,各類社會組織和社區應主動為高校大學生建立更多的志願服務基地或提供更多的志願服務項目。

  如何避免流於形式走過場

  學校應完善監督評估機制,杜絕弄虛作假。同時注重整體設計的科學合理性,設置不同志願服務模塊,滿足不同專業、不同特長、不同興趣大學生的志願服務要求。

  “大學志願服務活動走過場、弄虛作假,歸根到底並不是學生的問題。”丁元竹一再強調,只要學校能提供喜聞樂見的活動和機會,而不是簡單或運動式地開展志願活動,自然會吸引到大學生。

  崔永根也認為:“目前我們這個制度還不夠完善,我們也是本著探索的態度。所以更要以充分信任和鼓勵的態度來對待學生。”

  據他介紹,天津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已與天津一些社會公益組織簽訂合作協議,學生可參與這些公益組織的項目和活動,並由公益組織來認定學生的志願服務時間。“我們與泰達志願者協會、天津義工服務隊、老人院、農民工子弟學校等都建立了合作關係。”

  和社會公益組織建立合作關係這種方式不同,中國人民大學實行了以教務處管理認定學分、校團委統籌的社會實踐學分管理制度。

  丁元竹認為,學校應完善監督機制,杜絕弄虛作假,這是對整套課程設計的要求,需要學校教務處、校團委、各院團委、各社團組織和建有合作關係的社會組織及社區都做好監督評估工作。

  對於如何避免志願服務走過場的問題,團中央志願者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認為:一是要注重整體設計的科學合理性,設置不同志願服務模塊,充分滿足不同專業、不同特長、不同興趣的大學生的志願服務要求;二是要搭建好平臺,組建立體的青年志願服務組織,形成高校網狀立體的志願服務平臺;三是規範認證。各級負責志願服務的組織,要及時公佈學生參加志願服務的認證學分和工時,讓學生在參加志願服務活動時,能夠獲得及時的認證。

熱詞:

  • 志願服務
  • 學分
  • 社會公益組織
  • 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