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國家發改委詳解《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3日 13: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我們知道,這份《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是在今年3月2日得到了國務院的批復。這份規劃出臺以後,您預計一下,會給老區的老百姓帶來哪些實惠?您有沒有一些具體的數據或者是例子和我們分享一下?

  秦玉才:當地老百姓對革命老區規劃很關注。因為規劃把陜甘寧革命老區作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一個試點區。規劃提出,加快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力爭早日達到或超過西部的平均水平和全國的平均水平,讓老區人民共享發展改革的成果。

  再有就是,老區要建成國家的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如何通過資源開發促進人民群眾增收致富,這是一個關鍵問題。

  過去資源開發中出現了一些現象,例如企業賺了錢,當地老百姓還是那麼窮,企業開發了煤炭和礦産,可是給當地留下了污染,有些地方老百姓水也喝不成了,地方稅收也沒有得到明顯提高。所以要把資源開發與當地老百姓的增收致富、提高收入水平結合起來。

  榆林市通過在資源開發中增加了地區的經濟實力。通過財政轉移支付,以工補農,企業扶貧等多種渠道,引導工礦企業和社會結對幫扶建設新農村,形成了企業幫帶新農村建設的榆林“府谷現象”。榆林先對老百姓實行免費醫療,實行12年的免費義務教育,這些對老百姓都帶來了一些實惠。根據榆林市“十二五”規劃,2010年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6800元,比“十五”末增長了2.75倍,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720元,也是“十五”末的2.6倍。“十二五”期間,規劃城鄉人民收入要實現倍增,也就是到2015年分別達到33600元和11200元,大大超過了西部的平均水平。

  中國網:您認為這份規劃對於老區的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推進新農村建設有什麼積極的舉措?

  秦玉才:規劃十分重視新農村建設,提出要按照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原則,大力改善老區農民生産生活條件。重點有:一是積極推動特色農業的發展,結合老區獨特的資源優勢,地理位置條件,調整種植結構,發展特色農業。二是推進服務體系建設,包括産前、産中、産後的科技等服務。三是按照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要求,統籌老區內的水、電、路、氣、房、優美環境的建設。四是加大扶貧力度,因為老區的貧困面還是比較大的,有些貧困程度比較深,要把老區作為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作為扶貧開發的主戰場,爭取在短時期取得突破。

  中國網:在今後的一個時期,國家在促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老區社會事業的建設上有沒有一些新的舉動?比如説您剛剛提到的基本公共均等化?

  秦玉才:老區的發展包括特色優勢産業的發展、能源的開發等,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老區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這個《規劃》在民生方面提出幾個重點:

  一是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因為發展教育是老區發展的根本,也是真正脫貧致富的一個根本,包括學前教育、義務教育,也包括高等教育和很重要的職業教育;

  二是加快醫療體制的改革,完善縣、鄉、村三級和城市社區的醫療衛生網絡的建設,提高老區的公共醫療衛生水平;

  三是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實施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

  四是千方百計擴大就業。要重點做好高中畢業生、大學生和農村富餘勞動力、城市困難人員的就業工作。再就是加快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完善城鄉低保,能夠率先在老區實行的,都可以在老區先行先試。

  摘要:《規劃》明確提出國家將給予陜甘寧革命老區一些特殊的政策支持,最主要的是加大投入,特別是在金融和人才、環境保護等方面,如通過財政貼息、費用補貼等方式,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老區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的信貸支持。

  中國網:陜甘寧革命老區相比國家東部沿海的這些發達地區,其實還是經濟上比較落後、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一個地區。《規劃》出臺之後,政府有沒有一些政策上的扶持?

  秦玉才:老區地位特殊,貢獻卓越,但是發展相對滯後,也面臨一些特殊的困難和問題。國家應該給予特殊的政策支持,在《規劃》裏面也體現了這點。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是進一步加大投入。這是中央支持老區政策的一個重點,也是大家十分關心的一個重要問題。《規劃》在投入方面,明確提出了幾個“加大”,像通過財政貼息、費用補貼等方式,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老區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的信貸支持。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中央和地方財政投資優先向老區的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等領域傾斜。中央安排的水利建設投資,包括水庫除險加固、農村飲水、生態建設等,這些公益性建設投資,《規劃》裏規定要取消縣及縣以下資金配套,另外還要提高中央公路建設資金對老區公路建設的補助標準等等。

  二是實行差別化産業政策和土地政策。産業政策裏面明確提出要實行資源轉化戰略。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項目,在規劃佈局和項目核準方面儘量給予老區優惠。能夠在老區落地加工的,有市場、有潛力的就盡可能佈局建設在老區。

  三是加大生態環境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中央要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提高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系數,還要加大對老區的重點生態功能區,包括像對六盤山區生態補償的力度,國家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任務重點向老區傾斜。

  四是鼓勵央企支持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另外,政策鼓勵東部地區,包括一些發達的縣市開展自願幫扶,特別是在産業發展方面,通過東西共建産業園等方式,促進老區的特色産業集聚發展。

  中國網:其實您剛才在回答政策上扶持的同時,也提到了國家對於老區資金上的幫扶,您剛才也説到了,鼓勵央企等一系列企業去投資老區,會不會還考慮一些其它的方式?比如説引進民間資本這樣的方式呢?

  秦玉才:資金方面應該説是老區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老區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但是這些資金從哪來?一方面國家要加大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力度,也包括中央財政加大對老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另一方面,所有競爭性領域的投資,應該按照市場的規則,從國內外兩個市場獲得。現在沒有哪個地方不缺投資的,但是資金的流向不是取決於我們渴望的熱情,而是哪些地方資金效益高、效率高,投資安全,資金流向應該朝向哪。因此,我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大力改善投資軟環境上,在改善投資硬環境的同時,切實努力改善投資軟環境。

  從某種意義上説,改善投資軟環境比硬環境建設更為迫切,應該要抓住這個機遇,用好、用足政策,創造有利條件,吸引東中部,包括國外的企業到老區去投資興業,特別是應該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形成多點支撐、多元化的格局,提高老區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市場競爭力。

  中國網:陜甘寧革命老區地處西北內陸,同時經濟發展又不是那麼發達,我想並不是一個可以吸引人才的好地方。基於這樣的條件,國家會不會出臺一些優惠政策來吸引人才呢?

  秦玉才:過去有句話叫做西部大開發,人才是關鍵。老區振興發展,人才也是關鍵,《規劃》提出,要創建人才引進機制,實行“引資”與“引智”相結合,引進項目與引人相結合,重要的是引進東部一些優秀人才。改革開放需要有膽識的人,西部為什麼落後?我覺得有些頂尖人才流失了。所以説《規劃》裏面特別強調要積極培養當地人才,發揮當地人才的積極性。

  另外,要引進各類急需人才,特別是各領域的領軍人物,著力培養重點領域優秀人才,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這些領域的緊缺人才,建設一支高層次、高技能的專門人才隊伍。國家層面上,中央機關要選派一批幹部,或者實行交流挂職,東中部幹部也與革命老區互派幹部,互相交流和挂職,這樣從人才方面來保證老區的發展。

  中國網:陜甘寧革命老區其實不僅僅是一塊資源豐富的寶地,同時它其實也是一個生態環境很脆弱的老區。現在國家提出要振興老區,可能一個新的問題就會出來了,怎麼樣才能在開發和利用當地自然資源的同時,能夠不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呢?

  秦玉才:這個問題也是很重要的。從發達國家和東部沿海地區發展的經歷看,在工業化過程中,可能也存在先污染後治理,先破壞後恢復,應該説付出的代價很大,教訓很深刻,我剛才也説過,防止老區“大開發”變成“大開挖”。因為老區大部分是屬於典型的黃土溝壑區,另外生態環境整體脆弱,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任務是非常重的,要把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節約保護放在突出位置。只有保護好環境,老區經濟才能持續發展,而經濟發展上去了,才能更有效地保護環境。因此,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一個根本,力爭以較少的資源和環境代價支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這也是老區規劃一個重要的特點。

  首先,要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注重保護和修復自然生態,這裡面就包括實施一批生態保護和建設的重要工程,還要針對環境保護,強化工業污染的治理,加強城鄉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的建設。

  第二,推進清潔生産,發展循環經濟,強化資源的集約開發,加強保護和綜合利用,特別是把水資源的節約放在重要的位置。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對優勢礦産資源也要堅持保護和開發並重,不能光開好的,留下不好的。

  第三,要提高産品的加工深度,規範礦山的開採秩序,提高資源的回採率,包括廢渣、廢礦、尾礦,還有一些工業廢棄物的處理,都要很好地注意。

熱詞:

  • 規劃
  • 黃土溝壑區
  • 乾旱風沙區
  • 經典景區
  • 國家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