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撤點並校過快過急副作用顯現 專家建議適時恢復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2日 07: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部分地區“運動式”撤並致農村小學減少一半並引發新的上學難和教育不公 一系列副作用引發關注

  “孩子起早貪黑去上學,太受罪了。我打算明年到城裏打工,再苦再累也不能讓孩子受這份罪。”昆明市祿勸縣茂山鎮農民鄭茂山説,為了上學,他的孩子需要淩晨5時起床,打著手電走三個小時的山路上學。在全國很多地區,鄭茂山孩子的上學難問題絕非孤例。

  統計顯示,從2000年到2010年十年間,我國農村的小學減少了一半,從55萬所減少到26萬所,如今我國小學數量已縮減至新中國初期水平。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農村中小學佈局要因地制宜,處理好提高教育質量和方便孩子們就近上學的關係。”結合去年發生的校車安全事故,農村小學撤並“大躍進”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再度引人關注。有專家指出,一些地方把撤點並校的“經”念歪了,今後撤並農村小學須明確標準且有補償機制,一些被撤並的農村小學應適時恢復。

  文/本報記者肖歡歡、王丹陽

  祿勸縣茂山鎮至租村委會原有3所小學,合併成1所後,大多數孩子上學要走三四公里山路,路程比過去多了一倍。撤並校點後,學生集中到鄉鎮學校讀書,由此帶來的車費、住宿費、伙食費,一年至少2000元, 學生家長的負擔加重不少。

  撤並引擔憂:

  低齡學生寄宿缺乏親情

  對於雲南偏遠農村地區小學被撤並後出現的問題,當地一位人大代表楊啟發曾生動地描述為:週五、週日,中心學校門口人山人海,接送孩子的父母忙著在人群中尋找自己的孩子,或是與孩子依依不捨地告別;新學期開學,一家人在學校門口哭成團,低齡孩子不捨父母要哭,父母見狀難免也會跟著哭;部分學校周邊偶爾會零星地出現臨時建築,打探才知,個別年幼孩子剛入學,還需要父母陪伴過渡一陣。他認為,低年級孩子過早在學校住宿,這將導致親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

  無獨有偶,廣東徐聞縣龍堂鎮東角村村委會主任陳雪榮對農村小學撤並後帶來的影響,深有體會。

  她表示,該村下轄有10個自然村,有2900多名村民,但卻只有一所中心小學。2009年,鎮裏準備把該村和另外兩個村委會的小學合併,如此一來,三個大村,上萬村民,就只有一所中心小學,結果遭到很多村民反對。本來,現在有些孩子上學就比較遠了,每個村的小學撤銷後,孩子們可能要走2.5~3公里路去上學,很多學生家長也只能讓孩子寄宿。

  陳雪榮同時認為,學生寄宿後,家長們每個月也要多出一筆寄宿費,起碼兩百元,對於不少農民是個負擔。而且,撤並後新建校舍也需要配備保育員、食堂、宿舍,在現有的農村根本達不到這個條件。如果家長不願意,可能就會導致學生們輟學。

  作為一名教師,信宜中學特級教師吳菊也認為:“再好的寄宿教育也代替不了家裏的親情教育,孩子從小就住校,不利於健全的人格的形成。”

  偏離初衷:

  交通越閉塞撤並越嚴重

  民進中央參政議政部綜合處處長姚立迎一直關注著農村“麻雀學校”的撤並,並深入多個農村地區進行了調研。他表示,2001年,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要“因地制宜調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佈局”。但撤並中存在工作簡單化、程序不規範,以及撤並後辦學條件沒有跟上的問題。從2000年到2010年十年間,我國農村的小學減少了一半,從55萬所減少到26萬所(平均每天消失56所農村小學),初中從6.4萬所減少到5.5萬所。

  但事實上,許多地方在執行《決定》時,偏離了佈局調整的初衷,以整合教育資源為藉口,把撤並當成了唯一的目的。其實質是為了方便對學校的管理、並減少教育投入。現實情況是,越“在交通不便的地區”,撤並的力度越大,甚至發生過強行撤並事件。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張曉山表示,撤點並校的初衷是促進農村小學分佈更加均衡,因為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一些農村地區學齡兒童的確少了,一些農村城市化加速,也有必要把部分農村小學向城鎮集中,這原本是件好事。但這本“經”如今被念歪了。有些地方的撤點並校呈現出運動式傾向,沒有按照實際情況操作,呈現出“大躍進”勢頭。

  在一些經濟條件略差一些的地區,根本不具備將所有農村小學都轉移到城鎮的條件,且城鎮的小學也不具備條件接受所有的學生寄宿。於是,孩子們只能跑遠路上學。此外,農村小學撤並後導致一些小學進行機械拼湊,幾個班的學生在一起上課,形成“超大班”,一個班動輒有上百個學生,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

  專家建議:

  適時恢復被撤並學校

  因為實際操作上過快過急,“撤點並校”的副作用已經顯現。姚立迎認為,當務之急是教育部門必須規定學校佈局調整的重點與相應的補償機制。

  姚立迎同時建議,應適時恢復一些被撤並的農村學校。他甚至已列出恢復和擴建學校的標準。例如:邊遠山區新建擴建的小學服務半徑以1.5~2.5公里為宜;丘陵平原恢復、擴建小學的服務半徑一般應為2~3公里;邊遠山區新建擴建的初中服務半徑應為7~12公里;丘陵平原恢復、擴建初中的服務半徑一般應為10公里左右,寄宿制學校服務半徑可適當擴大。

  張曉山建議,國家必須下撥出專項經費作為農村小學撤並後的補償。“畢竟,上學遠了,學生寄宿到學校要交錢,學校的伙食費也得交,這都是新增的費用。”

熱詞:

  • 撤點並校
  • 過快
  • 過急
  • 副作用
  • 顯現